贝壳煅烧产物的微观结构及活性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00:09
本文关键词:贝壳煅烧产物的微观结构及活性度研究
【摘要】:分别以海螺壳和青蛤壳为原料,在不同煅烧条件下制备活性石灰。借助SEM、XRD、压汞仪及酸碱滴定法等手段,分析了煅烧温度及煅烧时间对产物活性度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螺壳和青蛤壳的晶体结构不同,但其煅烧产物均可获得340~360 mL的活性度;随煅烧温度的提高和煅烧时间的延长,产物中CaO晶粒逐步长大,发育程度提高;在煅烧温度为1050℃、煅烧时间为90min时,CaO晶粒开始出现黏结,继续提高煅烧温度或延长煅烧时间会出现过烧现象,产物的活性度开始降低;当产物孔隙率为45%~50%时,青蛤壳煅烧产物的活性度可达360mL左右。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关键词】: 贝壳 CaCO 煅烧 活性度 微观结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4075)
【分类号】:TF04;TQ177.2
【正文快照】: 活性石灰是冶金生产中的重要原辅材料,在烧结中主要作为熔剂使用,在炼钢生产中主要作为造渣料使用[1],其活性主要源于表面存在大量缺陷且分散性良好的CaO晶粒[2]。目前,冶金工业中所用活性石灰主要是以石灰石为原料,通过回转窑等热工炉窑经高温煅烧制得,且国内外诸多研究者已,
本文编号:990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990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