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划定生态红线的政策演进分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划定生态红线的政策演进分析 出处:《生态经济》201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甚至人类生存发展。研究生态红线划定的产生和发展对未来生态保护制度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系统归纳法,从政策时间、政策内容等方面对生态红线制度政策历程进行梳理,对生态红线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针对现阶段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从整体上把握改革方向,为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related to economic and social stability and eve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induction to sort out the policy course of ecological red line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cy time policy content and so 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red line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order to grasp the direction of reform as a whole. For the country to formulate and improve relevant laws and policie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作者单位】: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多规合一”试点项目“榆林市国土空间综合规划(2015~2030年)”
【分类号】:X321
【正文快照】: 2.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日照276826)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1~2]。为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并迫在眉睫[3]。生态红线作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志明,何青山,刘林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0年01期
2 沈者寿;生态环境保护要从宏观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J];杭州科技;2000年01期
3 张自学;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方略[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4 尹进恺;国务院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1期
5 陈万志;提高认识 坚定信心 努力开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3期
6 佟利;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1年04期
7 刘英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1年06期
8 张双有,王锡明;甘肃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注意的四个问题[J];人大研究;2001年10期
9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1年01期
10 林树森;广州市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规划[J];城乡建设;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军;尚改珍;;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保障体系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2 李联平;;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有“以人为本,以社区为主”新理念[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附录20: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摘要)[A];内蒙古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文集[C];2005年
4 鲜金贤;;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5 张保平;;浅论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如何做[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郝春江;刘林贵;托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实现可持续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李军;;九江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对策思考[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8 甘并福;蒋然;卢世同;;小城镇建设: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黄信佳;;民主党派与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黄德林;王国飞;;论科学技术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国民;克州党委召开文化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N];克孜勒苏报(汉);2012年
2 本报记者 王治山 孝雅楠;生态环境保护是永恒主题[N];西部时报;2013年
3 ;黄泽元赴环保部汇报衔接生态环境保护项目[N];张掖日报;2013年
4 记者 谢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N];云南日报;2013年
5 林昆勇;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必须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N];广西日报;2013年
6 徐世旺 范秀平;山阳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N];商洛日报;2013年
7 记者 陈静;省上检查我市秦岭开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N];商洛日报;2013年
8 吴殿峰 记者 王彦;兴凯湖良好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程启动[N];黑龙江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卜令伟;用“舍得理念”对待生态环境保护[N];友报;2013年
10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 赵细康;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N];中国环境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守遐;论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靳文旭;推进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何立果;都江堰流域“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杨晓丽;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机制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郝利;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康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3年
7 史亚楠;黑龙江省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8 徐宝华;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9 于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10 涂利明;进贤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计[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10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10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