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短期酸化对新安江流域屯溪段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8-15 16:44
【摘要】:为了探讨酸雨引起的水体酸化对新安江流域屯溪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丰度以及多样性的影响,对该流域3个采样站点以及流域附近一小型人工湖泊内浮游植物(同源性不同)进行调查并模拟酸胁迫(p H值4.50、5.65)处理。经酸化处理24 h后,各采样站点浮游植物与未经模拟酸雨处理的对照组相比种类及丰度呈降低趋势;较低p H值下(4.50)金藻门、黄藻门种类消失,优势种类硅藻门和绿藻门浮游植物受到的影响较大,种属数降低范围为0%~75%和27.3%~79.2%,蓝藻门受影响较小,裸藻门、甲藻门种属数未受影响;整体上各站点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维纳指数经酸化处理后均呈降低趋势。水体酸化对浮游植物种类与丰度的抑制效应在高NH3-N和总磷水平下较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门类浮游植物对酸胁迫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群落组成不同的水体,短期酸化处理都会显著改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降低浮游植物丰度以及多样性。作为长期受酸雨胁迫较为严重的地区,酸雨引起的水体酸化将可能成为影响新安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cidification caused by acid rain on the structur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n Tunxi section of Xin'an River Basin, Three sampling stations and phytoplankton (with different homology) in a small artificial lake near the watershed were investigated and treated with simulated acid stress (p H 4.50 ~ 5.65). After acidizing treatment for 24 h, the species and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in each sampling station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ithout simulated acid rain, and the phylum xanthophyta disappeared at lower pH value (4.50). The dominant species diatom and Chlorophyta phytoplankton were affected greatly, the number of species decreased by 75% and 27.3% and 79.2% respectively, the blue algae phylum was less affected, and the number of species and genera of Phaeophyta and Pyrenoidophyta were not affected, and the Simpson diversity index of all stations was not affected. The Shannon-Wiener index decreased after acidification.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water acidification on phytoplankton species and abundance was small at high NH3-N and total phosphorus leve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phytoplankton to acid stress wa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species. The short-term acidification treat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nd reduce th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phytoplankton. Acidification caused by acid rain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Xinanjiang River Basin.
【作者单位】: 黄山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31600317)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08085QC67)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重点(非遗基地)(SK2016A0885) 黄山学院博士启动项目(2014xkjq002) 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AH2014103753126,201510375021)
【分类号】:X52;X1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淑华;王朝晖;付永虎;谷阳光;;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微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9年02期

2 苏玉;文航;王东伟;孙金华;黄艺;;太湖武进港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主要水质污染影响因子分析[J];环境科学;2011年07期

3 张秋劲;何冬琼;于飞;刘佳;徐亮;;四川省重点流域浮游植物群落调查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2年05期

4 董婧,周玮,李培军,王丽梅;黄海北部对虾放流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J];海洋环境科学;1999年01期

5 冯志权,郭皓,马明辉,冯金祥,卞正和;滦河口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J];海洋环境科学;2005年01期

6 曹春晖;孙之南;王学魁;李甲第;;渤海天津海域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赤潮植物的初步研究[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秦铭俐;魏永杰;王晓波;任敏;葛春盈;项有堂;;杭州湾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8年S1期

8 陈凯彪;白洁;董燕红;;2007年大亚湾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时空变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9 郝彦菊;唐丹玲;;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对水温上升的响应[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8期

10 李季东;肖利娟;韩博平;;一座南亚热带中富营养水库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的稳态平衡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邦钦;;中国海典型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中尺度物理过程的响应[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2 杨柳;刘正文;陈非洲;;不同生物修复措施对浮游植物群落影响的比较研究[A];第二届全国藻类多样性和藻类分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李涛;刘胜;黄良民;练健生;严岩;王友绍;;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对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吴琼;钦娜;吴波;李晓波;王全喜;;上海市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钟超;黄邦钦;;2010年春季南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黄邦钦;;南海中尺度物理过程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朱为菊;李晓波;周晓梅;王站付;陶晶晶;王全喜;;上海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岑竞仪;吕颂辉;;海口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何学佳;高亚辉;彭兴跃;;应用光合色素标记物研究2001年2月-6月厦门西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10 欧林坚;林丽贞;王丹;杨听林;黄邦钦;;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磷酸盐胁迫与限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静;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在微藻鉴定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肖利娟;华南地区两座大型水库浮游植物群落与演替机制比较[D];暨南大学;2011年

3 金海燕;近百年来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沉积记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游江涛;热带亚热带典型水库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颗粒物脂肪酸组成特征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赵秀侠;太湖蓝藻水华形成过程中的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6 李秋华;大镜山水库水质改善生态工程效果及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特征[D];暨南大学;2008年

7 孙育平;营养盐加富、滤食性鱼类和浮游动物对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芝娟;调水调沙对黄河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和环境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朱明莹;宁夏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张力文;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庄道阔;镜泊湖流域浮游植物群落和功能类群特征及水质评价[D];河北大学;2015年

5 李景;温棚高产凡纳滨对虾池塘浮游植物群落和水质因子的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张松艳;上海港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与时空分布特征[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7 欧腾;贵州3座深水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8 乔芮;基于镜检和浮游植物色素分析的贝类食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9 吴芳仪;华阳河湖群和升金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10 李沂幰;白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粒径谱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84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184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7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