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京津冀主要作物氮肥施用氨排放趋势分析及减排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13:50
【摘要】: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秋冬季空气污染较为严重,雾霾频发。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不仅是经济一体化,还需要生态一体化发展。作物的氮肥施用会造成氨的挥发,而氨是细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对PM_(2.5)的形成起关键作用。为了解京津冀地区主要作物氮肥施用氨排放历史动态变化情况,并进一步为京津冀地区从源头控氨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本文通过获取京津冀地区主要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各类氮肥施用量,依据国家环保部推荐的排放因子法,对2007~2016年京津冀地区主要作物氮肥施用过程中的氨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分析其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从播种面积、施肥量及减排措施三个方面考虑,通过设置情景,预测2020年京津冀地区主要作物氨排放趋势及减排潜力,并给出氨减排措施。主要结果如下:(1)京津冀地区的五种主要作物中,2007~2016年间冬小麦氨排放量呈上升趋势,玉米、大豆、棉花呈下降趋势,花生氨排放量年际波动趋势大。五种作物氨排放主要受氨排放强度及播种面积的共同影响。如冬小麦近十年氨排放量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007~2010年冬小麦氨排放为上升期,从2007年的63.99kt增长到2010年的73.58kt,年均增长率为4.78%。该时期冬小麦的播种面积稳定在2566.10khm~2左右,排放强度逐年增加是造成该时期冬小麦氨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2010~2013年冬小麦氨排放为下降期,年均下降率为3.11%。该时期氨排放量减少是由播种面积和排放强度同时降低造成的:(1)冬小麦播种面积以年均1.01%的速率降低,(2)氨排放系数较小的复混肥用量逐年增加、排放系数较高的尿素、碳铵用量减少,导致氨排放强度降低。2013~2016年为缓慢上升期,氨排放量继续增长,年增长率为2.32%,主要是由尿素用量增加引起的排放强度增加所致。(2)从情景分析的结果来看,第一阶段,若保持施氮量及施肥方式不变,面积按照顺势推定发展(即A_1BC情景),冬小麦、大豆、花生、棉花氨排放量比2016年氨排放量(即ABC情景)降低,玉米氨排放量比ABC情景增加;若面积按照规划目标发展(即A_2BC情景),冬小麦、棉花氨排放量较ABC情景降低,其他作物氨排放量较ABC情景增加。第二阶段,若在顺势推定面积发展趋势下采用合理施肥(即A_1B_1C情景),冬小麦、大豆氨排放量较ABC情景降低,玉米、花生、棉花氨排放量较ABC情景增加。若到2020年五种作物播种面积达到规划目标面积,并采用合理施肥(即A_2B_1C情景),玉米、大豆、花生、棉花氨排放量均较ABC情景增加,冬小麦氨排放量较ABC情景降低。第三阶段,若到2020年达到规划目标面积并采用合理施肥后对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追肥采用覆土深施措施(即A_2B_1C_1情景)的氨排放量比ABC情景分别减排69.93%、66.33%、33.89%、-54.92%。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追肥采用脲酶抑制剂措施(即A_2B_1C_2情景)的氨排放量比ABC情景分别减排89.80%、79.86%、60.28%、7.53%。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追肥改用硝铵态氮肥(即A_2B_1C_3情景)的氨排放量比ABC情景分别减排72.76%、21.09%、-54.33%、-263.70%。这四种作物均在添加脲酶抑制剂的A_2B_1C_2情景下氨减排效果最好。若到2020年,玉米、大豆达到规划目标面积采用包膜复合肥料一次性合理施肥(即A_2B_2C_4情景)的氨减排效果十分显著,对比ABC情景减排潜力达到99.60%、34.09%。综上所述,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合理施肥的日益普遍,未来京津冀地区玉米、大豆、花生、棉花四种作物氨排放量呈增长趋势,而冬小麦氨排放量则呈下降趋势。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可在追肥阶段采用添加脲酶抑制剂等减排措施有效降低氨挥发,玉米、大豆可通过包膜复合肥一次施用的途径减少氨挥发。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1;S143.1
【图文】:

氨排放,空间特征,冬小麦,玉米


18图 3-2 2007、2011、2016 年京津冀地区冬小麦氨排放空间特征Fig. 3-2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mmonia emissions from winter wheat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n 2007,2011 and 20163.1.2 玉米氨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京津冀地区玉米近十年氨排放特征如图 3-3 所示,2007~2016 年京津冀地区玉米氨排放特征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2007~2010 年玉米氨排放为上升期,从2007 年的 57.82kt 增长到 2010 年的 65.01kt,达到近十年氨排放量最大值,年均增长

冬小麦,氨排放,空间特征,影响因素


Fig.3-1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inter wheat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from 2007 to 2016图 3-2 2007、2011、2016 年京津冀地区冬小麦氨排放空间特征Fig. 3-2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mmonia emissions from winter wheat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n 2002011 and 20162007 年2011 年 2016 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缑国华;杨森;种艳丽;马卫;;减施氮肥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8年02期

2 魏伟;;小麦氮肥施用方法试验[J];种业导刊;2013年02期

3 吴中福;;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农技服务;2007年04期

4 郭瑞英,何文寿;提高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氮肥施用技术研究进展[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隋宪红;蔬菜氮肥施用技术[J];北京农业;1999年03期

6 夏爱美;王佐X;;棉花氮肥施用技术及其营养动态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87年11期

7 邵立群;;氮肥与硝酸盐[J];今日科技;1987年06期

8 В.М.Семенов;任胜云;;定位施用氮肥的农业化学观点[J];土壤学进展;1988年03期

9 罗奇祥;桔园的氮肥施用[J];江西农业科技;1988年10期

10 张志文;美国多尼先生访华观感[J];中国甜菜;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同科;张俊英;;环境质量与氮肥施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过量施用氮肥和不合理的氮肥施用方法是氮肥引起环境污染的根源[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王辉;王帅;许超;罗尊长;朱捍华;朱奇宏;黄道友;张杨珠;李佰重;;不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镉吸收积累的影响[A];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4 杨从党;龙瑞平;夏琼梅;邓安凤;朱海平;李贵勇;;云南水稻氮肥减量后移增效技术研究[A];全国第十八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专辑[C];2019年

5 Mohammad Saiful Alam;;氮肥施用对水稻水中甲烷氧化的抑制作用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李晓林;张福锁;刘兆辉;;山东设施蔬菜氮肥施用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张文忠;;北方水稻氮肥轻简高效利用研究[A];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8 孙治强;赵卫星;张文波;;不同氮肥施用模式对日光温室生菜品质及土壤环境影响[A];《中国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资料汇编[C];2010年

9 高宏艳;索全义;师秀峰;白云龙;;氮肥施用时期对春小麦光合器官建成及衰退的影响[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10 朱兆良;;氮肥施用对中国农业的贡献和对环境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广凯;夏末种白菜 施肥是关键[N];农资导报;2017年

2 记者 闫芝莉;测叶追肥 氮肥施用更合理[N];河北科技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张星海;氮肥施用应控制[N];北京科技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黄朝武 实习生 王海霞;氮肥施用不能“多多益善”[N];农民日报;2012年

5 曾金洋 张平辉;氮肥施用须谨慎[N];中国花卉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汪名立;氮肥施用过量会致减产[N];新农村商报;2010年

7 李正飞;氮肥施用“十不宜”[N];农民日报;2003年

8 李正飞;氮肥施用“九不宜”[N];中国花卉报;2004年

9 夏长元;秋播生产——氮肥施用有禁忌[N];农民日报;2001年

10 支勇平邋记者 张哲浩;高原旱地氮肥施用研究取得重大成果[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杜连凤;长江三角洲地区菜地系统氮肥利用与土壤质量变异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2 盖志佳;氮肥密度互作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生理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3 韩江培;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酸化与盐渍化耦合发生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徐超炯;不同采前和采后因子对青花菜芥子油苷与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D];浙江大学;2010年

5 汤勇华;中国农田化学氮肥施用和生产中温室气体(N_2O、CO_2)减排潜力估算[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孙连发;氮肥施用水平与黑龙江省春小麦品质变化规律关系及品质稳定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惠珊;秸秆还田及氮肥施用对土壤性状及水稻生长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9年

2 王海月;氮肥减量配施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3 李晴;京津冀主要作物氮肥施用氨排放趋势分析及减排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9年

4 郭超仪;中国桃主产区施肥现状及氮肥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5 朱锦;不同氮肥对设施栽培西兰花生长、品质及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6 张永强;氮肥和密度互作对关中灌区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7 周红韵;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吸收累积汞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贵州大学;2019年

8 罗小仁;不同形态氮肥对超级稻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8年

9 李烨;氮肥类型及其减量对小麦—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10 于伟家;施用氮肥对石灰性土壤碳释放及其来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16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16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a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