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食用菌对刺梨果渣的生物转化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1 14:29
【摘要】:本课题以刺梨加工业产生的废弃物刺梨果渣为研究对象,利用大型食用菌对其进行生物转化,实现刺梨果渣的零废弃、高值化利用。为研究食用菌与刺梨果渣(RRTP)的相互作用,本文首先筛选出对RRTP培养基质依赖性较强的菌种;其次,对RRTP培养基质配方比例进行优化;以最佳配方比例栽培的食用菌为样本,分析食用菌降解刺梨果渣过程中化学底物的动态变化,并探究小分子功能性成分在刺梨果渣与食用菌之间迁移状况;最后,对RRTP培养基质栽培的食用菌进行重金属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胞外纤维素酶与木质素氧化酶活性,以及食用菌的生物转化率和菌丝长满周期为考察指标,对平菇(夏灰1号、黑平8号)、红平菇、茶树菇四种菌种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发现,平菇(夏灰1号)的胞外纤维素酶活性最高,而红平菇的胞外木质素酶活性最高,可作为本试验实验菌种。平菇(RRTP培养基质)胞外纤维酶活性在出菇芽时,达到最大值200.4 U/L;红平菇(RRTP培养基质)胞外木质素降解酶活性在菌丝长满时,达到最大值231.9 U/L。2、通过混料设计优化RRTP培养基质配方比例,出产得到的平菇与红平菇栽培周期最短,生物学转化率最高。3、探究食用菌对RRTP培养基质降解过程中,刺梨果渣营养成分、木质纤维成分的含量变化及功能性小分子成分的迁移状况。研究结果发现平菇与红平菇降解RRTP培养基质过程中木质纤维的降解率均为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RFV值在完全出菇后达到最大值,平菇为92.83,红平菇为85.90。刺梨果渣中的黄酮、三萜类化合物并未明显迁移到食用菌子实体中。4、对食用菌降解RRTP培养基质过程中其各个阶段的重金属(Cd、Cu、Pb、Cr、Hg、As)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通用培养基质与RRTP培养基质栽培平菇子实体的重金属含量均处于国家重金属卫生限量标准,而红平菇子实体的Cu含量略超标。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92;S646
【图文】:
2.1 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of budding mushroom(x±菌种 平菇 红平菇 黑平 8 号 茶树菌丝长满周期(d) 25±0.58c20±0.58d27±0.58b40±1生物学转化率(%) 118±7.81a101±4.58b109±6.56ab65±4维素酶酶活力(U/L) 198.7±8.77a159.2±6.42b125.8±4.23c96.6±1素降解酶酶活力(U/L) 87.4±1.80b109.2±5.07a85.2±4.87b58.5±的纤维素酶、木质素酶活力萄糖标准曲线绘制吸光度与葡萄糖的关系曲线,得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 y = 0.0为吸光度值(490 nm),x为葡萄糖含量(μg/mL)。该线性方程准曲线的线性方程的线性关系显著。
图 2.2 平菇降解刺梨果渣过程纤维素酶活力变化2 Changes of extracellulase activity in degradation of RRTP process by Pleostreatus图 2.3 红平菇降解刺梨果渣过程纤维素酶活力变化 2.3 Changes of cellulase activity in degradation of RRTP by Pleuvotus dja
- 15 -图 2.3 红平菇降解刺梨果渣过程纤维素酶活力变化re 2.3 Changes of cellulase activity in degradation of RRTP by Pleuvotus d2.2、图 2.3 可看出接种初期,食用菌菌丝主要利用培养基质分子聚糖等碳源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此阶段纤维素酶或检测不到此两种酶的酶活性。当菌丝长满菌包 1/2 时,红平
本文编号:2777582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92;S646
【图文】:
2.1 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of budding mushroom(x±菌种 平菇 红平菇 黑平 8 号 茶树菌丝长满周期(d) 25±0.58c20±0.58d27±0.58b40±1生物学转化率(%) 118±7.81a101±4.58b109±6.56ab65±4维素酶酶活力(U/L) 198.7±8.77a159.2±6.42b125.8±4.23c96.6±1素降解酶酶活力(U/L) 87.4±1.80b109.2±5.07a85.2±4.87b58.5±的纤维素酶、木质素酶活力萄糖标准曲线绘制吸光度与葡萄糖的关系曲线,得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 y = 0.0为吸光度值(490 nm),x为葡萄糖含量(μg/mL)。该线性方程准曲线的线性方程的线性关系显著。
图 2.2 平菇降解刺梨果渣过程纤维素酶活力变化2 Changes of extracellulase activity in degradation of RRTP process by Pleostreatus图 2.3 红平菇降解刺梨果渣过程纤维素酶活力变化 2.3 Changes of cellulase activity in degradation of RRTP by Pleuvotus dja
- 15 -图 2.3 红平菇降解刺梨果渣过程纤维素酶活力变化re 2.3 Changes of cellulase activity in degradation of RRTP by Pleuvotus d2.2、图 2.3 可看出接种初期,食用菌菌丝主要利用培养基质分子聚糖等碳源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此阶段纤维素酶或检测不到此两种酶的酶活性。当菌丝长满菌包 1/2 时,红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少美;尚晓虹;刘丽萍;赵馨;赵云峰;吴永宁;;北京市朝阳区市售食用菌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分析[J];卫生研究;2015年05期
2 秦海蛟;付云;文瑞芝;马强;胡云楚;谢练武;;木材腐朽真菌定向降解木质素为苯系芳香类化学品[J];化工进展;2015年S1期
3 代甜甜;杨小生;;刺梨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4 张瑜;李小鑫;刘芳舒;丁筑红;;不同工艺制备刺梨果渣膳食纤维及品质分析[J];中国酿造;2015年02期
5 田波;战春梅;姜瞻梅;郑冬梅;田然;李彬;;几种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含量的对比分析[J];食品工业;2014年08期
6 吴洪娥;金平;周艳;朱立;周洪英;;刺梨与无籽刺梨的果实特性及其主要营养成分差异[J];贵州农业科学;2014年08期
7 管中华;李齐激;王道平;赵小云;叶辉;杨小生;;三种药渣和淫羊藿培育平菇的香味成分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4年01期
8 梁静波;苏毅;谢希贤;徐庆阳;张成林;陈宁;;基于近红外技术快速检测棉籽饼粉水解液中氨基氮含量[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年01期
9 康志娇;张明;陈华国;周欣;赵超;;刺梨渣制备刺梨果醋的工艺优化[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8期
10 黄姣娥;江晋渝;罗勇;戴支凯;;刺梨三萜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3年13期
本文编号:2777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77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