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方法的高速铁路隧道综合接地系统电磁特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有限元方法的高速铁路隧道综合接地系统电磁特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高速铁路隧道综合接地 有限元方法 弧形六面体 电位分布 磁场分布
【摘要】:传统用于接地分析的有限元方法中,常用到长方体单元(或四面体单元)剖分,在不规则边界处,多使用更小更密集的单元去逼近边界,这样会在边界处增加大量的单元,从而导致计算时间的增加。为了更好地将有限元方法引入到高速铁路隧道接地系统中,该文构造了适用于隧道结构的弧形六面体单元。基于坐标变换,推导了空间中弧形六面体单元的刚度矩阵。在弧形六面体单元与长方体单元结构相似的情况下,比较二者的刚度矩阵;通过建立隧道模型,比较该文方法与CDEGS的计算结果;在相同精度要求的情况下,比较该文方法与传统方法单元剖分的数量。3种对比方案均验证了所推导的弧形六面体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最后,根据文中所提的建模方法,计算得到高速铁路隧道模型内的电磁分布。研究结果可以为高速铁路隧道综合接地系统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综合接地 有限元方法 弧形六面体 电位分布 磁场分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234203)~~
【分类号】:U453.7
【正文快照】: 元(或四面体单元)剖分,在不规则边界处,多使用更小更密集的单元去逼近边界,这样会在边界处增加大量的单元,从而导致计算时间的增加。为了更好地将有限元方法引入到高速铁路隧道接地系统中,该文构造了适用于隧道结构的弧形六面体单元。基于坐标变换,推导了空间中弧形六面体单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6中国高速铁路隧道国际技术交流会”第一号通知[J];铁道标准设计;2006年07期
2 李书庆;;高速铁路隧道减小空气动力的措施[J];河南建材;2011年06期
3 张向旭;;浅析国内外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实例[J];才智;2013年15期
4 ;世界最大直径的掘进机正在荷兰施工[J];现代隧道技术;2002年03期
5 吴涛;彭立敏;施成华;艾小冬;;高速铁路隧道线下工程变形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09年01期
6 魏隽;;高速铁路隧道噪声原理及控制[J];山西建筑;2010年22期
7 琚国全;陈赤坤;曹_g;赵辉雄;;中德高速铁路隧道技术标准对比分析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1年02期
8 段超;;浅谈高速铁路隧道防水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9期
9 张金磊;;浅谈高速铁路隧道防水施工技术[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09期
10 殷庆武;;高速铁路隧道质量缺陷处理技术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常翔;张献伟;;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控制[A];中铁隧道集团2006年客运专线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常翔;张献伟;;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控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常翔;张献伟;;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控制[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常翔;张献伟;;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控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勤俭;肖伟;易图兵;;浅论寒冷地区高速铁路隧道温度场变化特性及其影响[A];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悦新;何树第;;略论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王中平;;高速公路扩建对下伏高速铁路隧道安全状态的影响研究[A];第十三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8 梅元贵;;高速铁路隧道压力波—维模型数值方法简介[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仇文革;龚伦;;论高速铁路隧道支护结构质量检测技术[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岗 王昌尧 朱颜明;世界最长的高海拔高速铁路隧道 祁连山隧道全面开工建设[N];中华建筑报;2010年
2 通讯员许岗 朱颜明 记者王昌尧;世界最长高海拔高速铁路隧道开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3 记者 钱厚琦;中国高速铁路隧道国际技术交流会召开[N];中国建设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浩波;大断面浅埋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黄娟;基于损伤理论的高速铁路隧道结构振动响应分析及疲劳寿命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丁祖德;高速铁路隧道基底软岩动力特性及结构安全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李修柏;特长高速铁路隧道火灾人员疏散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赵文成;高速铁路隧道缓冲结构的理论和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寒;高速铁路隧道洞外单开口缓冲结构抗震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范斌;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及其对支护结构耐久性影响[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信议;高速铁路隧道内气动荷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魏雪云;高速铁路隧道列车振动响应分析及减振降噪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赵昱萌;山区高速铁路隧道救援设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6 杨帆;基于旋成体模型的高速铁路隧道进出口波的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7 毕立栋;高速铁路隧道穿越高层建筑施工力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陈东柱;高速铁路隧道衬砌裂缝病害及其整治措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褚华峰;高速铁路隧道噪声特性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苏丽娟;高速铁路隧道围岩支护参数优化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90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09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