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变道概率条件下高速公路立交最小净距研究
本文关键词:安全变道概率条件下高速公路立交最小净距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立交最小净距 概率论 交通流理论 L-P模型 安全变道概率
【摘要】:为探究安全变道概率条件下高速公路立交最小净距,将相邻立交净间距分为向内侧变道段、标志识别段和向外侧变道段3部分。结合动力学和速度一致性原理,分析安全变道时的临界车头间距;运用概率论和交通流理论研究车辆变道概率组合特性。综合考虑车道数、服务交通量、设计速度和限制速度等条件,建立高速公路立交净距与安全变道概率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安全变道概率阈值为0.95时,一级服务水平下不同车道数和设计速度的高速公路立交最小安全净距分别为:1 800 m(2,3车道,100 km/h)、2 200 m(2,3车道,120 km/h)、2 350 m(4车道,120 km/h),安全变道概率随立交净距的增大而呈阶梯型增长。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关键词】: 立交最小净距 概率论 交通流理论 L-P模型 安全变道概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678212)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E2013202228)
【分类号】:U412.352
【正文快照】: 道、有序合/分流的重要保障。《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中规定,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一般最小间距为4 km,立交净距不小于1 km,范围比较笼统。另立交净距过短是高事故率和影响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立交最小净距是高速车辆安全及时变外,国内外学者对立交净距也有较广泛的研究,如BUTORA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洪军;马新卫;李霞;李霖;李海南;;高速公路出口前置指示标志安全距离计算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16年04期
2 王灵利;李新伟;潘兵宏;王海君;;高速公路主线侧连续出口最小间距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04期
3 乔建刚;李瑞;周荣贵;;高速公路小客车驾驶员变道行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年11期
4 黄治炉;陈宽民;;基于车道变换的立交最小净距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5 沈强儒;杨少伟;赵一飞;曹慧;;基于交通冲突小间距互通式立交区域安全性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年01期
6 吴明先;潘兵宏;王佐;孔令臣;郭腾峰;;八车道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最小净距计算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7 杨少伟;王晓;冯玉荣;赵一飞;潘兵宏;;基于交通冲突技术互通式立交最小净距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李爱增;李文权;王炜;;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6期
9 肖忠斌;王炜;李文权;王;;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11期
10 贺玉龙,刘小明,任福田;城市快速路互通式立交的最小间距[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帆;李岩;刘建蓓;李元;夏立品;;基于GPS车速数据驱动模型的高速公路极限匝道间距识别[J];公路交通科技;2016年09期
2 崔洪军;贾俊波;李霞;李霖;马新卫;;安全变道概率条件下高速公路立交最小净距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年09期
3 邵阳;潘兵宏;王云泽;;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连续出口和入口间距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08期
4 王啸啸;徐良杰;奚少新;;信号交叉口进口道路段车辆换道行为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年08期
5 蒋忠海;;快速路立交布局及设计规模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年06期
6 黄治炉;潘兵宏;;高速公路服务区出入口匝道长度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年06期
7 王当利;高如江;徐言民;王健宇;史宇轩;赵俊超;;基于TCT的渡运交叉水域安全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6年02期
8 乔建刚;张雪洁;李瑞;;新通车高速公路驾驶疲劳行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年04期
9 贾德生;王涌;段俊亮;;辅路平交口与快速路入口最小间距研究[J];市政技术;2016年02期
10 李宙峰;孙剑;;几何设计对快速路立交匝道行车安全性的影响[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祥海;郑来;史永义;;考虑车道变换影响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6期
2 彭金栓;付锐;郭应时;;驾驶人换道决策机制及视觉特性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3 刘伟铭;邓如丰;张阳;庄岩浩;;高速出口前置指路标志的安全距离设置模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4 刘伟铭;邓如丰;张阳;莫琛;;高速公路出匝分流区超车道车辆车道变换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8期
5 赵晓翠;杨峰;邓宝;;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分流区车头时距分布[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2期
6 徐锦强;陈竹师;丁艺;;基于驾驶行为的车道变换模型研究及仿真[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郭唐仪;胡启洲;姚丁元;;高速出口预告指路标志设置距离及其安全性能比较[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12期
8 刘亚非;杨少伟;潘兵宏;;基于交通心理学的高速公路出口匝道事故成因研究[J];公路;2011年11期
9 任才贵;查伟雄;;对安全行车间距的探讨[J];公路;2010年12期
10 贺玉龙;汪双杰;孙小端;张杰;侯树展;;中美公路运行速度与交通安全相关性对比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0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勇;一种用于确定公路横净距值的计算机模拟解算方法[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蒋栋;公路横净距计算[J];中南公路工程;1987年01期
3 贺国宏;;0.618法计算横净距[J];公路;1993年01期
4 袁文可;茆武宏;田广俊;;交叉跨越垂直净距换算的一种简便方法[J];电力建设;1993年09期
5 黄桂芳,李金锁;超短净距平行隧洞的施工[J];铁道建筑技术;1996年01期
6 郑建荣;复合型曲线横净距计算研讨[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7 赵一飞;潘兵宏;王浩;杨少伟;;高速公路中间带安全侧向净距值[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8 罗克奇;;关于土压传感器埋设净距问题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9 陈大泓;;平曲线视距横净距计算法[J];公路;1988年07期
10 黎冬林;胡居义;何青云;刁建钟;;不同净距下小净距公路隧道的数值模拟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会军;王志刚;周晓敏;刘虹阳;;浅埋小净距群洞施工顺序优化分析[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钟世航;;浅埋超小净距并行隧道——招宝山隧道的设计与施工[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3 姚勇;何川;张玲玲;;紫坪埔隧道小净距段现场监测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袁松;周佳媚;廖沛源;;小净距公路隧道抗震注浆加固范围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钟世航;;宁波大桥工程招宝山隧道——实现了两平行隧道极小净距的理想[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8年全国市政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柏林邋实习生 朱丽 本报记者 张飞;萃屏山隧道右洞昨日贯通[N];广安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龚建伍;扁平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力学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李文华;大断面超小横净距双线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亚;小净距大断面双洞隧道台阶法施工对围岩的稳定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刘阳;软岩大变形隧道小净距段变形与受力分析[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5年
3 王浩;高速公路中间带安全侧向净距值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4 程芳卉;双洞八车道小净距公路隧道间距影响模型试验及现场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袁松;地震动力响应下公路隧道合理净距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杜立兵;小净距空间交叉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7 王亮;小净距空间交叉隧道施工技术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8 张俊鹏;大荒沟隧道合理净距数值模拟及中夹岩加固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9 冯义;大跨度小净距隧道断面和净距优化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赵明;小净距盾构隧道施工力学效应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90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090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