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流变荷载作用下隧道裂损二次衬砌结构安全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2 19:12

  本文关键词:流变荷载作用下隧道裂损二次衬砌结构安全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流变 二次衬砌 隧道开裂 接头


【摘要】:围岩流变效应导致的衬砌开裂是软弱围岩地层隧道服役期间较易遭遇的问题。针对该问题,以某软弱破碎千枚岩隧道为例,在对该隧道二衬开裂情况及原因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建立锚杆-围岩复合体结构流变模型及基于壳-接头的二次衬砌开裂模型,对二次衬砌在不同裂损程度、不同开裂位置及不同裂纹数量下结构的长期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条裂纹情况下,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加,隧道各开裂截面处安全系数逐渐减小,拱顶、拱肩、拱腰处几乎呈线性降低,而拱底的安全系数变化最为显著;相对于开裂截面,未开裂截面由于刚度大,对流变荷载的反应更为敏感,即截面的安全系数随着衬砌服役年限的增加变化更为剧烈,部分截面安全系数甚至会降至1以下;当η0.7(η为裂缝截面刚度折减系数)时,结构的安全性主要受流变荷载控制,当0.5η0.7时,结构的安全性受流变荷载及截面裂损程度的共同控制,当η0.5时,结构的安全性主要受截面裂损程度的控制;在实际工程中,结构出现两处裂纹时,当裂损程度η=0.5时对结构进行加固是比较适宜的;而结构出现三处裂纹时,当裂损程度η=0.7时对结构进行加固是比较适宜的。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流变 二次衬砌 隧道开裂 接头
【基金】:863计划子课题(2014AA110401) 煤炭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3612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8456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682015CX092)
【分类号】:U451.4
【正文快照】: 引言目前在隧道工程设计中,衬砌的结构形式多采用复合式衬砌,即由喷射混凝土、系统锚杆及钢支撑组成初期支护,当初期支护稳定后,再施作模筑混凝土(二次衬砌)。《公路隧道规范中》[1]对复合衬砌各部分荷载分摊比例有明确规定。软弱围岩中,二次衬砌是隧道结构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学增;王煦霖;何本国;桑运龙;;基于二次受力的隧道套拱加固损伤衬砌模型试验[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5年03期

2 赵同彬;姜耀东;张玉宝;刘姗姗;;黏弹塑性BK-MC锚固模型二次开发及工程应用[J];岩土力学;2014年03期

3 邹育麟;何川;周艺;汪波;许金华;;强震区软弱破碎千枚岩隧道系统锚杆支护作用效果分析[J];岩土力学;2013年07期

4 黄宏伟;刘德军;薛亚东;王平让;刘印;;基于扩展有限元的隧道衬砌裂缝开裂数值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5 邹育麟;何川;周艺;张政;傅家鲲;;重庆高速公路现役营运隧道渗漏水病害统计及成因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1期

6 张玉军,李治国;带裂纹隧道二次衬砌承载能力的平面有限元计算分析[J];岩土力学;2005年08期

7 杨双锁,张百胜;锚杆对岩土体作用的力学本质[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溱;;连拱隧道衬砌裂缝现场调查与数值模拟分析[J];中外公路;2016年06期

2 邓友生;刘华飞;姚志刚;许文涛;吴鹏;;梁板结构裂缝宽度量测方法及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16年05期

3 汪波;王杰;吴德兴;赵玉东;张彪;李铮;;让压支护体系在软岩大变形公路隧道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10期

4 沈雷;;某铁路隧道衬砌拱腰拉裂拱顶压溃病害原因探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6年11期

5 徐晨;方勇;康海波;陈先国;;大断面富水岩溶隧道二次衬砌受力特征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6年09期

6 陈登红;华心祝;段亚伟;成世兴;;深部大变形回采巷道围岩拉压分区变形破坏的模拟研究[J];岩土力学;2016年09期

7 张永忠;;高速公路特长隧道机电施工管理与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24期

8 李清;侯健;韩通;徐文龙;周泽建;董明明;;杨家村矿弱胶结软岩煤巷变形机制与围岩控制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16年07期

9 赵增辉;王渭明;谭云亮;王立华;;厚软岩层巷道全断面锚固量化分析模型[J];煤炭学报;2016年07期

10 王薇;赵东;贵逢涛;邓俊;鄢本存;;渗漏水病害下铁路隧道衬砌结构安全性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万涛;李术才;;锈蚀对海底隧道锚固支护结构加固性能的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2 王东;刘长武;王丁;邓霁伟;王晓庆;;基于破坏类型的本溪灰岩本构关系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3年02期

3 汪波;李天斌;何川;佘健;;衬砌减薄对隧道结构承载力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J];铁道学报;2013年02期

4 钱七虎;;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5 张后全;徐建峰;贺永年;邵鹏;蒋斌松;韩立军;卜万奎;;脆性岩石真三轴能量强度准则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6 赵同彬;谭云亮;刘姗姗;肖亚勋;;加锚岩体流变特性及锚固控制机制分析[J];岩土力学;2012年06期

7 刘会波;肖明;陈俊涛;;复杂地下洞室围岩开挖扰动空间效应参数化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2年03期

8 汪波;李天斌;何川;周艺;;强震区软岩隧道大变形破坏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9 王道良;肖博;杨彪;;整体式连拱隧道渗漏水影响因素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1年06期

10 左双英;肖明;陈俊涛;;基于Zienkiewicz-Pande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二次开发及应用[J];岩土力学;2011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绍全;;关于土筑墙的裂损和防治[J];云南工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2 朱柏林,沈林;韶山1型电力机车转向架构架裂损及改进的研究[J];铁道学报;1989年02期

3 吴卫国;;浅议建筑物裂损的加固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9期

4 郭建平;董玲;;离合器壳裂损的原因分析[J];南方农机;2008年04期

5 于润华,郑企芳;2号缓冲器配件裂损原因分析及改进建议[J];铁道车辆;1993年04期

6 ;混凝土轨枕裂损与对策[J];南方钢铁;1998年02期

7 薛耀平;;240柴油机铸焊结构机体裂损故障的分析及对策[J];上海铁道科技;2006年02期

8 李逸民;;超声波在运行车轮踏面检查中的应用[J];铁道科技动态;1982年03期

9 吴莉;;建筑施工中对建筑裂损、倾斜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10 沈洪年;关于加速2号车钩改造的意见[J];铁道车辆;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观谊;;合理利用裂损种蛋[A];福建省家畜寄生虫病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1996)[C];1996年

2 张灵弟;;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修补砼梁底裂损病害[A];郑州铁路局“十百千”人才培育助推工程论文集[C];2011年

3 杨英;康建明;周湘晔;唐秋华;;240/275系列柴油机钢顶铝裙组合活塞裙疲劳裂损失效分析[A];2004年全国机械可靠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联洲;;6K型电力机车滚动装置滑板裂损原因及处理措施[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C];2008年



本文编号:1132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132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0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