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参数研究
本文关键词: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参数研究 出处:《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流参数 混合爱尔朗分布 车头时距 饱和车头时距 启动损失时间
【摘要】:交叉口是一个城市道路交通流转换的节点,在路网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交叉口疏导交通流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城市路网整体的运行效率。近些年来,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常发点多半都在交叉口节点处。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交通控制系统和交通仿真系统等多采用国外的成果,系统中有众多与我国实际情况不符的交通流参数和需要自定义的参数。参数取值不当,会使配时和仿真的适应性降低、误差增大。信号交叉口车辆到达时间间隔、排队车辆消散的车头时距和启动损失时间是影响信号配时设计、交叉口通行能力和交通仿真的重要参数,分析这些参数是提高信号控制和微观交通仿真精度的手段之一。本文以信号交叉口的车辆到达时间间隔和排队车辆消散时直行车流的车头时距和启动损失时间作为研究重点。首先,通过实地调研,获得大量的真实的车辆到达时间间隔数据,在控制混合爱尔朗分布(HErD)分支数为2的基础上,使用以往常用的负指数分布、移位负指数分布和HErD、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伽马分布、威布尔分布共7种分布函数对车辆到达时间间隔进行分布拟合。通过可决系数对比拟合优度,得到并验证了HErD对车辆到达时间间隔拟合效果最好的结论,以珠海市交叉口的实测数据验证了结论的普遍性、适用性。然后,本文分析了信号交叉口直行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形式,发现专用直行车道直行车流排队消散时的车头时距可以用对数正态分布来刻画。除此之外,本文对饱和车头时距和启动损失时间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不同于以往研究中只给出观测开始的排队位置,本文认为直行车道的饱和车头时距的实测可以从第4辆车开始观测,至第8辆车结束的结论。最后,本文对比了停止线法、饱和流率法和停车线法计算的通行能力与实测通行能力,得到了以下几个结论:(1)同一进口道而言,外侧直行车道的平均饱和车头时距比内侧的大,外侧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较内侧直行车道低10~20 pcu/h;(2)双左转待转区会影响内侧直行车道的饱和流率,也就是影响内侧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其通行能力较其他直行车道平均低35 pcu/h;(3)专用直行车道数量的不同对损失时间的影响较大,样本数据专用直行车道的平均启动损失时间大约为2.7544s。这与HCM2010中启动损失时间推荐值1.0-2.0s之间有较大的差距;(4)停止线法、饱和流率法和停车线法中最接近实测值的通行能力计算法是停止线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乔君,王炜,陆键;信号交叉口汽车燃油消耗分析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12期
2 潘晓东;马小翔;赵晓翠;;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骑行特性及安全性实验研究[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0年04期
3 马建明,任福田,刘小明,荣建;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贾洪飞,孙壮志,袁少波;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的确立[J];山东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魏丽英,田春林,杨正兵;信号交叉口排队分析模型比较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李嘉,岳中琦,李群,薛智规;灰色聚类的信号交叉口综合质量评价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7 成卫,张瑾,姜华平;信号交叉口左转保护—许可相位转换阈值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年06期
8 成卫,张瑾;基于模糊理论的信号交叉口控制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年03期
9 林航飞,张建华;上海市平面信号交叉口评价体系研究[J];上海公路;2004年02期
10 王俊刚 ,任福田 ,于泉 ,杨永勤 ,潘为民;信号交叉口间非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可插间隙分布规律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新征;陈永胜;钟小明;;公路四路信号交叉口事故预测模型[A];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张鹏;常玉林;;信号交叉口机动车饱和度配时方法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建山;田大新;韩旭;王云鹏;;基于车路协同的单点信号交叉口自适应优化控制方法[A];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技术[C];2012年
4 韦清波;何兆成;林科;;信号交叉口左转待行区的交通仿真模型研究[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哈富;韩皓;;基于仿真分析的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通行能力研究[A];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亦新;行人违章过街行为对信号交叉口通行效率影响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马建明;信号交叉口优化设计及其微观仿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3 南春丽;信号交叉口多目标交通组织优化模型及面向智能体仿真[D];长安大学;2007年
4 王京元;信号交叉口时空资源综合优化实用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环梅;基于生存分析的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穿越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郭伟伟;适应展宽段设置的信号交叉口控制方案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7 蒋海峰;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流干扰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邵长桥;平面信号交叉口延误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小菲;车路协同下信号交叉口排放估算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宁梦茜;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建模与特性分析[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顾胜强;基于信号交叉口两难区制动行为模型的制动意图识别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4 苏春敏;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优化与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5 吴晓霞;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参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李河江;城市信号交叉口动态全红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王璇;信号交叉口左转保护/许可控制的安全分析和选择规范[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张改;考虑一般到达的信号交叉口自适应配时优化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9 姚焓东;面向绿色驾驶的信号交叉口车速动态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原涛;信号交叉口系统仿真及车辆折算系数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317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17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