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武汉水运对用地功能结构的影响趋势
本文关键词: 近现代 武汉 水运 用地功能结构 出处:《理论月刊》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交通活动的核心本质是花费尽可能少的时间、费用,来实现人与物便捷、安全而有目的的有向输送。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对其腹地不断的进行辐射和交流,不仅包括有形辐射,而且还包括无形辐射。水运交通的存在和发展对土地利用有一定的诱导和刺激作用。文章主要研究了从近代水运时代到快速立体综合交通时代的今天,武汉水运对城市用地功能的影响趋势。武汉水运在城市对外交通中的地位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水运影响下的城市土地利用性质的种类也从包罗万象到逐步趋于单一化。
[Abstract]:The core essence of traffic activities is to spend as little time and cost as possible to realize convenient, safe and purposeful transportation of people and materials. Its hinterland continuously radiates and exchanges, not only includes the tangible radiation. It also includes invisible radiation.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waterway traffic has a certain role in inducing and stimulating the land use.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modern times from the modern waterway era to the rapid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era. The influence trend of Wuhan water transportation on urban land use function. The status of Wuhan water transportation in urban external transportation is decreasing gradual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ater transportation, the nature of urban land use has changed from all-encompassing to becoming more and more uniform.
【作者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分类号】:F552;F301
【正文快照】: 用地功能结构主要指某城市空间在一段时期内土地利用性质种类的构成,该构成随着内外因作用而发生改变。武汉水运影响下的用地功能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水运在城市对外交通中地位的变化而随之改变。一、水运交通与土地利用性质的关系交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可达性,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成新,梅青,姚士谋,朱振国;交通模式对城市空间形态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南京都市圈城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刚;王莹莹;;在“名”与“实”之间——重释《风景》兼及“新写实小说”的“起源性”问题[J];长城;2010年05期
2 侯敏;朱荣付;;北京地区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研究[J];测绘通报;2007年12期
3 叶东;王佳;;长江口岸贸易与城市近代化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沈体雁;冯等田;李迅;朱荣付;;北京地区交通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6期
5 李百浩,薛春莹,王西波,赵彬;图析武汉市近代城市规划(1861~1949)[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6期
6 吴之凌;汪勰;;武汉城市规划思想的百年演变[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4期
7 樊卫国;二十世纪前期长江沿岸城市的外贸互动关系[J];档案与史学;2000年06期
8 程前昌;胡大胜;易忠君;;中国地面交通线路密度的空间差异及变化[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5期
9 许庆明;陈国亮;;高速公路道口地区镇域体系形成演化研究——以杭州市瓜沥镇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4期
10 孙艳;田凯;;近代城市商业劳动生活方式之变迁[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小刚;王莹莹;;在“名”与“实”之间——重释《风景》兼及“新写实小说”的“起源性”问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2 张或定;张劲峰;张哨峰;;清代武昌“其成丰号”银元柒两票系伪造[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3 扶小兰;;近代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方式与社会心理之变迁[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术;近现代武汉水运对城市空间演变影响规律研究(1861年-2009年)[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忠;哈尔滨早期市政近代化研究(1898-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3 艾险峰;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互动发展研究(1909-2010)[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佟银霞;吉林市城市近代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钰;利益集团与清末自主开放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胡启扬;民国时期的汉口火灾与城市消防(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林星;近代福建城市发展研究(1843-1949年)——以福州、厦门为中心[D];厦门大学;2004年
8 聂家华;开埠与济南早期城市现代化(1904—1937)[D];浙江大学;2005年
9 时广东;1905-1935:中国近代区域银行发展史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吕力;产业集聚、扩散与城市化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宏平;常德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年)[D];湘潭大学;2010年
2 焦徽;衡阳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学;2010年
3 张育宁;南昌市道路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喻婷;近代武汉城市规划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谢路明;抗战时期湖北省国统区粮食管理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栋剑;战后武汉社会救济事业研究(1945-1949年)[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玉洁;对武汉沦陷时期在汉英人状况的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娇;日据时期大连地区的商会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卢茜;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网可达性变化与城市区位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娟;交通运输与近代包头城市的兴起与发展(1850-1937)[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立,邓梦;道路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J];城市问题;2003年01期
2 杨荫凯,金凤君;交通技术创新与城市空间形态的相应演变[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1期
3 韩增林,杨荫凯,张文尝,尤飞;交通经济带的基础理论及其生命周期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4期
4 荣朝和;论交通运输在经济时空推移和结构演变中的宏观作用[J];地理学报;1995年05期
5 蒋志珍,张伟瑾;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胜英,张培林;中国水运交通发展战略探讨[J];交通科技;2002年05期
2 ;“第七届国际公路水运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暨“中国交通可持续发展论坛”成功举办[J];交通世界;2004年09期
3 熊燕舞;;宇通:公路水运交通展奖项大赢家[J];运输经理世界;2006年11期
4 ;第六届国际公路水运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将再次成为业界热点[J];交通标准化;2002年05期
5 ;第二届北京国际公路、水运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技术交流会情况简介[J];建筑机械;1994年12期
6 ;第七届国际公路水运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 CHINA TRANSPO 2004将再创新绩[J];交通世界;2004年Z1期
7 周贤彪;第五届国际公路、水运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在京召开[J];建筑机械;2000年11期
8 胡汉南;水运交通电视监控图像目标识别技术研究[J];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1年01期
9 ;知名厂商云集 先进机械设备荟萃 “第七届国际公路水运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系列报道[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4年05期
10 ;第六届国际公路水运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将再次成为业界热点[J];水路运输文摘;200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康宁;;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有关问题的思考[A];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研究——中国土地学会199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殷少美;周寅康;李纪军;;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3 敬东;;论非市场失灵对城市土地利用失控的影响[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陈常优;李汉敏;上官清清;;精明增长理念下我国城市的土地利用研究[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高迎春;佟连军;;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增长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藏波;杨庆媛;;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与预测——以重庆市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匡文慧;张树文;张养贞;李颖;;长春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孙鹏媛;;论河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凤莲;林爱文;;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林增杰;廖永林;;城市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研究[A];92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岩 实习生 陈晓梅;武汉四通股份滑向低谷[N];湖北日报;2000年
2 辛闻哲;中部崛起 武汉成领头羊?[N];西部时报;2004年
3 罗志;“ED快雄”痿于武汉[N];医药经济报;2002年
4 范卫锋;武汉石油因政策增巨额关联交易[N];证券时报;2003年
5 记者 陈丹 章鸽;把不和谐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N];长江日报;2007年
6 方松华;武汉石化帮困救助暖人心[N];中国石化报;2007年
7 记者 邹明强;武汉广场创效益“九连冠”[N];工人日报;2006年
8 记者 夏永辉邋通讯员 王萍丽 万恒军;武汉打造“中国车都”[N];湖北日报;2007年
9 何欣荣;武汉:领跑中部金融中心建设的砝码[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刘思辰;鄂武商A退出家电经营[N];证券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哲;城市土地利用中的政府干预[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大兵;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研发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吕薇;基于城市体系视角的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傅晓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吴英杰;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马明贤;近现代伊斯兰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杨锋;矿业城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余振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9 朱世桂;中国农业科技体制百年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10 樊端成;近现代广西农业经济结构的演变透视[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峰云;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崔冬娜;城市土地整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袁静;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安全的关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崔桂芳;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中的政府间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王兆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龚长兰;基于DEA方法的四川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7 郭艳桃;城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问题研究——以长沙市为例[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8 刘喜广;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王媛媛;基于个人决策行为的居住地选择模型及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10 景丽娜;城市土地储备经营效益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90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90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