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钢筋混凝土构件弯剪扭复合受力分析研究与进展

发布时间:2018-02-05 20:06

  本文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筋混凝土构件 综述 复合受力 弯剪扭强度关系 模型试验 理论模型 出处:《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提出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研究领域可以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内容及方向,从弯剪扭复合受力分析理论、模型试验研究、强度关系曲线、规范设计方法等4个方面综述了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力分析的相关研究进展。对比讨论了国内外几种复合受力分析模型的异同,给出了现有钢筋混凝土弯剪扭强度关系曲线与部分文献的试验及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同时指出了国内外现行规范中复合受力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扭弯比较大时,理论强度关系曲线与试验值偏差较为明显;现有计算分析模型在大型复合受力箱梁裂缝控制及时变承载力分析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应用;应开展缩尺独柱支撑的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复合受力模型试验研究与设计计算理论的探讨,可以借助已有的复合受力分析模型,通过适当简化,采用迭代方法进行构件的配筋设计。
[Abstract]:In order to put forward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direction that can be further developed in the field of composite force research of reinforced concrete members, from the theory of bending, shear and torsion composite force analysis, model test research, strength relationship curve. The related research progress of composite force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members is summarized in four aspects such as code design method and so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several kinds of composite force analysis model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The existing curves of bending, shear and torsional strength of reinforced concrete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and finite element results of some literature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difference of the design method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members with composite force in the current cod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strength relation curve and the test value is obvious when the torsional bending ratio is large; The existing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model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and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crack control and variable bearing capacity analysis of large composite box girder.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model test and design calculation theor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ntinuous box girder supported by single column, which can be simplified with the help of the existing composite force analysis model. The iterative method is used to design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component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416) 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0R50034)
【分类号】:U448.34;U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盼到;马利君;;独柱支撑匝道桥抗倾覆验算汽车荷载研究[J];桥梁建设;2012年03期

2 李建中;谢幼藩;;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弯剪扭复合作用下开裂后的全过程分析[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3 黄道凤,李建中;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在弯、剪、扭作用下破坏模式的判别及强度计算[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4 康谷贻,王士琴;弯剪扭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强度[J];天津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5 程远兵,康谷贻;钢筋砼弯扭构件出裂后工作性能的全过程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6 刘凤奎,许克宾;弯、剪、扭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板-桁模型理论[J];土木工程学报;1996年03期

7 李忠献;景萌;苏标;王秀存;;碳纤维布加固弯剪扭复合受力的钢筋混凝土箱梁抗扭性能的模型试验[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12期

8 林旭川;陆新征;缪志伟;叶列平;郁银泉;申林;;基于分层壳单元的RC核心筒结构有限元分析和工程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9 陈溪;刘西拉;;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受弯扭作用的极限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10 徐艳秋,许克宾,刘凤奎;复合受力下混凝土箱梁抗扭承载力计算方法与试验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忠;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地下旋流池防水性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2 张育智;李乔;唐亮;罗刚林;;双索面斜拉桥主梁剪力滞效应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3 司炳君;孙治国;谢永杰;;ANSYS软件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梁承载力分析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4 钟亚伟;李固华;;沿海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5 袁廷朋;陆洲导;张鑫;;钢筋混凝土结构受氯离子严重腐蚀后的加固处理[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6 崔颖波;龚德华;贾山;赵人达;杨永清;向天宇;;预应力混凝土曲线连续刚构桥结构行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7 李果;袁迎曙;耿欧;李富民;;现役结构混凝土内钢筋腐蚀速度监测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8 王军;;含氯环境下外部湿度对混凝土中钢筋腐蚀影响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9 缪志伟;陆新征;王载;黄盛楠;叶列平;;某钢框架偏心核心筒弹塑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10 马景才;姚继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各国最小保护层厚度对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楠;马凯;陈彬磊;李婷;;超限倾斜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程恒;张燎军;;沙牌拱坝整体抗震安全评价[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3 胡少伟;游日;;超大跨径变截面钢筋混凝土拱式渡槽抗震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4 游日;胡少伟;;超大拱式变截面渡槽收缩徐变影响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5 郭胜山;陈厚群;李德玉;马怀发;;混凝土动力塑性损伤分析中的单元尺寸效应探讨[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6 郑愚;钟永刚;;对GFRP筋混凝土桥梁面板内压缩薄膜效应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晨光;张利利;杨洁;;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叶晟;颜庭成;卢刚;;现浇透水性生态混凝土在河道边坡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专刊[C];2010年

9 张光雄;杨军;姜琳琳;;分离式模型在钢筋混凝土烟囱爆破拆除数值模拟中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10 范飞林;许金余;李为民;张军;;冲击载荷下混凝土动力本构模型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晓亮;基于FLAC~(3D)的断层数值模拟及其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冲;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受力机理与节点加强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周国栋;钢筋锈蚀耐久性基础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李科;地下工程结构耐久性分析与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5 辛保兵;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剩余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蔡高创;硫铝酸盐水泥基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郑文举;既有宽幅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试验研究与加固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8 夏富友;基于结构检算的公路混凝土旧桥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王勇;大跨双向空心板结构的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09年

10 刘翔;空心板简支梁桥地震非线性碰撞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西拉;陈溪;;关于建立拉/压弯剪扭统一计算公式的讨论[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2 王桂林;陈庆玉;徐洪;张永兴;;钢筋非均匀锈蚀轮廓线理论解[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王岚,周晓蕾,刘霖,徐艳秋;“板—桁模型”计算预应力混凝土复合受力构件抗扭强度[J];工程力学;2005年03期

4 叶列平;陆新征;马千里;汪训流;缪志伟;;混凝土结构抗震非线性分析模型、方法及算例[J];工程力学;2006年S2期

5 黄国勇;兰长青;;墩梁固结独柱墩桥梁抗倾覆分析及加固设计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12期

6 刘彬;张建仁;王磊;羊日华;;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理论综述(下)[J];中外公路;2011年03期

7 阮怀圣;马润平;;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中关于设计汽车荷载的研究[J];世界桥梁;2012年01期

8 岳清瑞;我国碳纤维(CFRP)加固修复技术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J];工业建筑;2000年10期

9 刘彬;张建仁;王磊;羊日华;;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理论综述(上)[J];中外公路;2011年02期

10 潘晓民;孙立山;宁伯伟;;竖向荷载作用下曲线梁桥约束反力特性分析[J];桥梁建设;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劲泉;曲兆乐;宋建永;杨昀;;多塔连跨悬索桥综述[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9期

2 张辉;康厚军;;工程中索拱结构的研究进展[J];湖南交通科技;2009年01期

3 方明山;20世纪桥梁工程发展历程回顾及展望[J];桥梁建设;1999年01期

4 王周松;;铝合金材料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9期

5 吕由;;桥梁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及研究现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金伟良;夏晋;王伟力;;锈蚀钢筋混凝土桥梁力学性能研究综述(Ⅱ)[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7 钱冬生;;平心静气谈桥梁[J];桥梁建设;2008年04期

8 朱f^,倪永军;桥梁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进展[J];国外桥梁;2000年01期

9 金伟良;夏晋;王伟力;;锈蚀钢筋混凝土桥梁力学性能研究综述(Ⅰ)[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彭辉;刘杰;;沿海地区受潮汐氯离子侵蚀桥梁加固工法[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宝春;黄卿维;;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应用综述[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韩伟;刘汉明;;单点系泊系统研究综述[A];2009年度救捞论文集[C];2009年

3 李国豪;;前言[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6年

4 张士铎;张启伟;;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可靠度计算分析[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1989年

5 宁萍;陈胜;;川江及三峡库区载货汽车滚装船的发展综述[A];第十届全国内河船舶与航运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金清平;;随机理论在桥梁可靠性分析中的运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7 ;前言[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8 吴铭汉;祝国华;李鹏;;梨温高速公路A段台背回填质量控制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卜仁祥;祁凤志;;船舶交通安全评价常用方法及存在问题[A];安全理论与实践[C];2006年

10 李泽生;;钢管混凝土结构在紫洞大桥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剑 赵越超;五座新建改造跨汾桥梁工程有序推进[N];太原日报;2009年

2 记者 胡晓峰;中船股份虹桥枢纽桥梁工程首制分段完成拼装[N];中国船舶报;2009年

3 通讯员 吴永清 刘海明 本报记者 吴晋娜;打造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的创新平台[N];科技日报;2011年

4 ;我国桥梁工程建设用钢发展状况[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5 记者 刘家铭;贵新隧道上半年贯通[N];福州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璐瑶;让天堑变通途[N];贵州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许琦敏;以柔克刚,大桥装上抗震关节[N];文汇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杨秀权;黄河见证[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8年

9 记者 罗炜;谈山隧道昨日开工[N];黄石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曾实;成绵乐铁路首片箱梁提前灌注成功[N];四川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毅;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温度作用的观测与分析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景萌;碳纤维加固复合受力钢筋混凝土箱梁抗扭性能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刘文会;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结构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阮欣;桥梁工程风险评估体系及关键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耿波;桥梁船撞安全评估[D];同济大学;2007年

6 姜浩;基于环境激励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模态参数识别与损伤诊断[D];吉林大学;2009年

7 冉志红;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动力指纹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张杰;大跨度桥梁施工期风险分析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唐国斌;基于全寿命设计的混凝土箱梁桥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吴彬;铅芯橡胶支座力学性能及其在桥梁工程中减、隔震应用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华;桥梁工程标准化施工管理[D];长安大学;2012年

2 王东升;市政桥梁工程质量等级评价体系的构筑[D];浙江大学;2003年

3 徐祖恩;桥梁工程质量评定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4 李玉华;集成化桥梁工程CAD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黄俊斌;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成因及在整体式斜交板桥中的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6 洪磊;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甘伟康;桥梁工程施工风险安全控制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夏荣泉;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非线性有限元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9 夏春燕;腐蚀RC构件性能退化与破坏特征[D];湖南大学;2011年

10 李伟华;大汶口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92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92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9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