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波激励下大跨度桥梁考虑SSI效应的地震响应分析
本文关键词: 刚构—连续梁组合桥 行波效应 SSI效应 地震响应 数值模拟 出处:《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研究行波效应和SSI效应对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桥非线性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选取ElCentro地震波、唐山地震北京波,分析了某六跨钢筋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桥在一致激励和行波激励下的非线性地震响应,研究了行波效应和SSI效应对该刚构—连续梁组合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增大了箱梁的受力,箱梁应力峰值随视波速增大单调递减;行波效应使墩梁固结桥墩的受力和变形呈非单调变化规律,地震响应峰值随视波速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加;SSI效应增大了桥梁结构地震响应,其峰值随剪切波速增大单调递减;同时考虑行波效应和SSI效应,地震响应峰值随视波速变化曲线的拐点位置和切线斜率均发生改变,其地震响应幅值不是两种效应影响下的简单叠加;行波效应和SSI效应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程度随地震波和墩梁约束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raveling wave effect and SSI effect on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of long-span reinforced concrete rigid-continuous beam composite bridge, ElCentro seismic wave and Tangshan earthquake Beijing wave are selected. The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of a six-span reinforced concrete rigid-continuous beam composite bridge under uniform and traveling wave excitation is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raveling wave effect and SSI effect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rigid-continuous beam composite bridge is studied. The traveling wave effect increases the stress of the box girder, the peak stress of the box girder decreases monoton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pparent wave velocity, and the traveling wave effect makes the force and deformation of the consolidation pier of the pier show a non-monotone variation law. The peak value of seismic response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pparent wave velocity, and increases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bridge structure. The peak value decreases monoton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hear wave velocity, and the traveling wave effect and SSI effect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inflexion position and tangent slope of the curve of peak seismic response with apparent wave velocity change, and the amplitude of seismic response is not a simple superposi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wo effects. The influence of traveling wave effect and SSI effect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bridge is different with the earthquake wave and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 of pier and beam.
【作者单位】: 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U44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钟万勰,林家浩,吴志刚,孙东科,张亚辉;大跨度桥梁分析方法的一些进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长江;钱永久;;非一致激励下李渡长江大桥的地震响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2 李永华;李思明;;弱连体结构地震反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3 史志利,李忠献;随机地震动场多点激励下大跨度桥梁地震反应分析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4期
4 李延强;杜彦良;;结构控制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综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3期
5 林均岐;白春旭;陈永盛;王杰;;多点激励下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6期
6 赵青;肖卓;;行波效应对连续曲线箱梁桥地震反应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3期
7 王蕾;赵成刚;屈铁军;;SV波入射下地形条件对大跨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J];地震学报;2008年03期
8 王蕾;赵成刚;屈铁军;;Topographic effects on seismic response of long-span rigid-frame bridge under SV seismic wave[J];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8年03期
9 许春永;亓兴军;宋国富;;行波输入下大跨斜拉桥减震控制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6期
10 郜新军;赵成刚;刘秦;;地震波斜入射下考虑局部地形影响和土结动力相互作用的多跨桥动力响应分析[J];工程力学;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彭卫;唐锦春;;悬索结构的解析解与数值解[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一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王浩;李爱群;焦常科;李杏平;谢静;;强(台)风作用下大跨度悬索桥抖振响应的现场实测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志荣;公路斜交桥的地震反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敏海;钢管混凝土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姚盛丹;动水效应下拱桥的地震响应及船桥碰撞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孙聪;榫减震系统的研究及其在大跨度连续梁桥上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师少辉;多TMD对斜拉桥减震设计与效果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丁兰;不同地震激励下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屈浩;高墩桥梁抗震时程分析输入地震波选择[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付朋涛;基于ANSYS的大型桥梁有限元分析及损伤识别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李海燕;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动方向性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支伟;公路斜交箱梁桥地震响应特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家浩;随机地震响应的确定性算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5年01期
2 史志利,李忠献;随机地震动场多点激励下大跨度桥梁地震反应分析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4期
3 屈铁军,王君杰,,王前信;空间变化的地震动功率谱的实用模型[J];地震学报;1996年01期
4 矢作枢 ,胡开荣;桥梁减震器[J];国外桥梁;1990年02期
5 高际钦;斜拉桥拉索的风振与防振措施[J];国外桥梁;1992年03期
6 陈开利;白鸟大桥主塔架设时的制振对策[J];国外桥梁;1996年02期
7 张耀宏,顾金钧;主动质量减振器在PC斜拉桥上的应用──减少施工中PC斜拉桥主梁风致上下的振动[J];国外桥梁;1997年02期
8 张耀宏,顾金钧;架设桥梁主塔时的主动减振装置[J];国外桥梁;1997年03期
9 钟万勰;H_∞控制状态反馈与瑞利商精细积分[J];计算力学学报;1999年01期
10 张戌社,杜彦良,金秀梅,孙宝臣;基于光纤光栅的斜拉桥索力在线监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庆祥;沈祖炎;;结构地震行波效应分析综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1期
2 张静娟;高大峰;刘伯栋;;多跨连续梁桥地震行波效应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3 张涛;张海;林君南;;行波效应对高架桥梁地震碰撞反应的影响[J];中国公路;2012年24期
4 李云;钟铁毅;冯卫军;;行波效应对大跨度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J];结构工程师;2009年05期
5 刘承刚;;考虑行波效应的大跨度桥梁抗震分析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年01期
6 宋丹;田小红;吴辉科;;大跨度刚构桥的行波效应影响分析[J];中南公路工程;2007年02期
7 亓兴军;李小军;周国良;;行波效应对大跨刚构连续桥梁半主动控制影响分析[J];地震学报;2006年02期
8 黄小国;胡大琳;张后举;;行波效应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罗棋少;于向东;;大跨连续刚构桥梁的行波效应分析[J];华东公路;2009年04期
10 张巍;陈清军;;土桩结构非线性相互作用体系行波效应的并行计算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何庆祥;沈祖炎;;结构地震行波效应分析综述[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2 张茜;张伟;刘健新;;行波效应对大跨度刚构桥地震反应的影响[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陆新征;张炎圣;江见鲸;;考虑行波效应大型高架桥梁地震破坏的仿真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赖苍林;宗周红;;考虑行波效应的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郑家树;;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行波效应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6 袁万城;王玉贵;杨玉民;范立础;;曲线梁桥空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6年
7 刘攀;王琳;倪樵;;考虑行波效应的地震波激励[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8 李自林;栾小兵;;空间三维新型钢结构拱桥——奉化桥抗震性能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玉峰;考虑碰撞效应的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露;多跨连续隔震桥梁地震行波效应分析[D];广州大学;2013年
2 方晖;立交桥在行波效应下的抗震性能的分析和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2年
3 郑三念;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地震行波效应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4 郑海;行波效应下多跨连续刚构桥的地震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郑重;基于行波效应的特大跨拱桥地震易损性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6 陈渊;(66.98m+7×120m+66.98m)连续刚构—组合梁桥的抗震响应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7 廖晶;地震作用下圆弧形拱式跨越管道数值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94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9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