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再生改性沥青性能的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老化沥青 切入点:复合再生改性 出处:《公路》2018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再生沥青可以使老化沥青路用性能得到一定的恢复,但不能恢复其所有性能。本研究利用再生与改性复合作用对老化沥青性能进行改善,在宏观性能试验评价的基础上,再进行复合再生改性沥青的微观性能试验评价。研究内容包括:复合再生改性沥青试样制备,复合再生改性沥青性能的宏观与微观试验评价等。研究结果表明,沥青组分试验与SEM试验结果与宏观指标所表现的规律基本一致,再生与改性综合技术可以使老化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得到较好地恢复,解决了单一再生沥青的低温性能恢复不好地问题。通过对比分析沥青组分含量、SEM图与宏观性能指标之间的联系,探讨老化沥青复合再生改性作用的微观机理。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Abstract]:Recycled asphalt can restore the road performance of aging asphalt to some extent, but not all of its properties. In this study, the properties of aging asphalt were improved by the compound action of regeneration and modification, on the basis of macroscopic performance test and evaluation. The research contents include: preparation of composite regenerated modified asphalt sampl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test evaluation of composite regenerated modified asphalt performance,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ults of asphalt component test and SEM test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law of macroscopic index. The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of regeneration and modification can make the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aging asphalt recover better. The problem of poor recovery of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single recycled asphalt is solved. The relation between SEM diagram of asphalt component content and macroscopic performance index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microscopic mechanism of composite regeneration modification of aging asphalt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have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重点项目
【分类号】:U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汉发明秸秆抗老化沥青[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年10期
2 宁志刚;孙瑜;张宝昌;;丁苯弹性体/蒙脱土复合材料改性老化沥青[J];合成橡胶工业;2009年06期
3 刘杨军;姚华炎;张虎;;道路老化沥青性能再生研究[J];广东化工;2012年03期
4 赵欢;任占伟;;老化沥青性能试验研究[J];河南科技;2012年19期
5 张永兴;熊出华;凌天清;;再生剂与老化沥青微观作用机理[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年06期
6 杨毅文;马涛;卞国剑;金晶;黄晓明;;老化沥青热再生有效再生率检测方法[J];建筑材料学报;2011年03期
7 李敬峰;;不同养护剂参量对老化沥青高温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3年03期
8 胡晋川;改性沥青性能指标评价[J];山西建筑;2002年09期
9 李豁,马健萍,李明国,牛晓霞;高聚物化学网构改性沥青性能的时间特征[J];石油沥青;2004年05期
10 侯增水;;改性沥青性能效果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院芳;余剑锋;;浅析SBS掺量对其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孙志明;郑水林;文明;吴照洋;;石棉尾矿酸浸渣填充量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A];颗粒学前沿问题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韩莉君;王晓娟;熊涛;余文静;陈亚芍;;老化沥青温拌再生剂的研制及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6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技术、应用与产品[C];2013年
4 唐新德;贺忠国;徐静;王晋晋;林涛;;无机超细粉体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德;复合再生改性沥青性能的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2 裴忠实;基于AFM的老化沥青表面微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卢章天;老化沥青疲劳及自愈合性能评价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4 江承建;不同紫外强度下耐老化沥青性能与适用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楠楠;湿热地区路用改性沥青性能与技术指标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6 李路礼;道路老化沥青再生剂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冷滨滨;废食用植物油对老化沥青物理化学及流变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8 陈淼;复配改性沥青性能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9 肖成明;再生沥青—集料界面黏附性能及路用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10 应徐昌;回收沥青混合料温拌再生机理及路用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593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9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