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锥形流量延误函数的公交行程时间模型
本文选题:交通工程 切入点:公交行程时间 出处:《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交通规划软件常用的BPR公交流量延误函数在饱和度接近或大于1时,计算值与实际值相差急剧增大的不足,提出一种锥形流量延误函数,并分析了其对公交行程时间的影响,进而通过等式关系实现模型在交通仿真软件EMME/3中的实用化。相关的案例分析显示,在公交行程时间拟合方面,锥形流量延误模型较传统的BPR曲线模型误差均值降低5.57%,误差的波动降低50.60%,效果显著。
[Abstract]:Aiming at the shortage of BPR traffic flow delay function, which is commonly used in traffic planning software, when the saturation is close to or greater than 1:00,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lculated value and the actual value increases sharply, a conical flow delay function is proposed.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el on bus travel time is analyzed, and then the model is applied in the traffic simulation software EMME/3 through equality relation. The relevant case analysis shows that, in the aspect of bus travel time fitting,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BPR curve model, the conical flow delay model reduces the mean error by 5.57, and the fluctuation of the error decreases by 50.60. The effect is remarkable.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苏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上海市一流学科项目(S1201YLXK) 2012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slg12009) 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XJ2013116)
【分类号】:U491.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元庆,周伟,吕连恩;道路阻抗函数理论与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9期
2 杨兆升;高学英;;基于影响因素分类的路段行程时间融合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4期
3 黄敏;;多层次公交线网拓扑结构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5期
4 魏明;靳文舟;孙博;;随机旅行时间的区域公交车调度模型及算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10期
5 胡小文;杨东援;;基于数据融合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年04期
6 蒋忠海;邹志云;;城市公交网络阻抗函数模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年S2期
7 姜桂艳;李继伟;张春勤;;城市主干路路段行程时间估计的BPR修正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黎新华;侯桂荣;莫辉辉;邓连波;;容量限制的交通分配优化方法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宏志,王明文,池红波;混合交通中非机动车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连嘉;孙小端;;基于事故和冲突的公路平交口安全灰色评价研究[J];北京汽车;2009年03期
3 周正道;周薇;马斌;娄晨辉;罗霞;;有专左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拓宽车道长度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况爱武;黄中祥;;降级路网出行时间可变性仿真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1年04期
5 于兆佳;鲍际平;李啸;;学院桥路口交通状况调查与分析[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6年10期
6 李明;王海霞;;快速公交车站客流预测模型问题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9年04期
7 胡瑶欣;;交通宁静化及对路网的影响[J];道路交通与安全;2010年01期
8 张翠;;驾驶员自身因素引起的驾驶疲劳对交通安全的影响[J];道路交通与安全;2010年03期
9 王兴伟;谭德荣;孙静霞;;基于驾驶特征的临界安全车距数学模型[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吴青;龚亚伟;;地震救灾物资的路径选择[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蒋忠海;邹志云;;城市公交网络阻抗函数模型[A];第二届湖北省力学学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Travel-Time Estimation Based on Federated Filtering[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3 杨玉永;;“数字地球”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4 王亚琼;王莉;韩露;;融合动态交通信息的路径规划算法研究[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5 徐家栋;王大鹏;;LED显示屏在城市交通诱导系统中的应用[A];2006年全国LED显示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范跃祖;王力;王川久;张海;;浮动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研究综述[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兆升;刘新杰;保丽霞;;城市交通控制与交通流诱导系统协同的模式与策略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管德永;张本令;朱中;;海信智能交通信号系统控制机理分析及应用[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梅;多源交通信息下的动态路径选择模型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郑贤清;基于交通录像资料的交通流参数测量和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庆印;基于信息技术的交通管理创新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齐一鸣;综合交通枢纽站点协调规划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水舰;基于GIS-T的城市交通最优路径诱导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杨希锐;考虑公交优先的城市道路时空资源优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俄文娟;无信号交叉口车车冲突检测与消解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成卫;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与交通冲突技术理论模型及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杨庆芳;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张俊友;高速公路交通控制与诱导方法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善智;基于时间窗口的高速公路交通分析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马丽霞;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改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夏青青;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成因及预测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威;城市快速路系统优化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姚霞霞;湖南省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景丽;基于排队论的沿海港口航道通过能力及服务水平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新萍;基于网络拥塞控制的分布式交通控制系统及其计算机模拟[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曹更立;高速公路视频检测器优化布设方法研究及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石玲;基于驾驶员认知的指路标志设计与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王伟志;基于ArcGIS Server的桂林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胡刚;常规公交线网布局层次规划法及其应用[J];城市交通;2004年04期
2 刘召芹;肖成刚;谢彩香;;GPS/DR导航中的智能地图匹配方法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06年05期
3 谭满春,徐建闽,唐松安;诱导阻抗均衡公路网交通分配模型[J];系统工程;2001年05期
4 熊桂林,查伟雄;道路交通阻抗的排队论分析方法[J];系统工程;2002年03期
5 周刚,常成利;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行能力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1年03期
6 王元庆,周伟,吕连恩;道路阻抗函数理论与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9期
7 邹亮;徐建闽;朱玲湘;温惠英;;基于浮动车移动检测与感应线圈融合技术的行程时间估计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6期
8 戴帅;姜华平;陈海泳;陈艳艳;;公共交通换乘时间可靠度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9期
9 靳文舟,,张杰,张旭莉;路阻函数的最大似然标定法[J];公路交通科技;1996年04期
10 苏海滨;陈永利;刘强;;基于权重的地图匹配算法[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均宇;基于GPS浮动车的城市路段平均速度估计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克海,丁光明,雷茂锦;基于主成分法的道路交通事故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5年11期
2 杜志刚;朱顺应;;交通工程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6期
3 刘彬霞;钱卫东;;以就业为导向的交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交通职业教育;2009年03期
4 邱振勤;;浅析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检测技术的认识[J];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5 张卉;;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8期
6 单文义;建立交通工程专家系统的设想[J];公路交通科技;1991年02期
7 ;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J];公路运输文摘;1998年01期
8 ;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J];公路运输文摘;1998年07期
9 赵恩棠;交通工程常用术语(七)[J];湖南现代道路交通;1999年02期
10 ;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J];公路运输文摘;199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宇;;浅析农村公路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的特点、要点及应注意的问题[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前言[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3 段小梅;张怡伟;;广州市内环路交通工程标志标线设计与思考[A];第七次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杨孝宽;曹静;赵晓华;;交通工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5 周商吾;吴娇蓉;;交通工程的发展与展望[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魏中华;翁剑成;张金喜;;道路景观学课程体系探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7 白玉凤;吕璞;王磊;;基于BRT智能公交系统的交通拥堵策略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玉永;;“数字地球”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9 肖军华;罗韧;李永义;;论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建设经验、特色与发展思路[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第一届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委员会活动概况[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云 本报驻浙江记者 徐文潇;杭州将实施9大交通工程[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通讯员 杨永凤邋记者 沈英甲;国内首个大规模地下交通工程破难点[N];科技日报;2008年
3 记者 李强 通讯员 魏然;我市八项措施强化交通工程廉政建设[N];菏泽日报;2009年
4 刘焕丽;周蔚吾:让中国的交通工程逐步迈向智能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5 昝爱宗邋贾刚为 特约记者 袁会畅;建设惠及全省民生的交通工程[N];中国交通报;2007年
6 金雅琴;嘉兴市交通工程的质量由学会认定[N];大众科技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刘洋 通讯员 蔡志洪;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如何落实到位[N];中国交通报;2009年
8 张_g斌;文明出行 从我做起[N];绵阳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杨蕾 实习生 林潇静;确保群众出行安全畅通[N];潮州日报;2008年
10 郑天虎;稷山:五大交通工程10万百姓受益[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莉;城市主干道交通流的分形理论与系统模拟[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2 慈玉生;快速路匝道连接段通行能力与匝道设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刘勇;基于热力学熵和混沌理论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Q
本文编号:1594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94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