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畅洲汊道深水航道整治右汊水动力改善措施分析
本文选题:和畅洲汊道 + 深水航道 ; 参考:《水运工程》2014年09期
【摘要】:在分析长江下游镇扬河段和畅洲水道水沙特性和目前航道条件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实测枯季地形资料,建立和畅洲水道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多种整治思路不同工程措施下,作为通航汊道右汊的水动力因子分流比和流速的增加情况,分析比较各类工程措施的整治效果和利弊,明确应以左汊布置2道潜坝为治理措施研究的主要方向,为12.5 m深水航道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water and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channel conditions in Zhenyang reach and Changzhou watercours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 two-dimensional flow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plane flow of Hezhouzhou watercours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latest topographic data of dry season. To calculate the increase of hydrodynamic factor diversion ratio and velocity as the right branch of navigable inlet under different engineering measures, and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regulation effect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ll kinds of engineering measures. It is clear that two submersible dams should be arranged in the left branch as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control measures and provide techn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12.5 m deep water channel.
【作者单位】: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水利部“948”项目(2013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2012CB417001)
【分类号】:U6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林木松;卢金友;张岱峰;陈辉平;张增发;高华峰;;长江镇扬河段和畅洲汊道演变和治理工程[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5期
2 杭建国;张增发;汪桂钦;;长江下游和畅洲汊道整治工程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9期
3 刘小斌;林木松;李振青;;长江下游镇扬河段河道演变及整治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11期
4 窦臻;张增发;;长江和畅洲左汊潜坝工程对汊道演变的影响[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10期
5 杨芳丽;付中敏;朱立俊;陈飞;;和畅洲汊道近期演变及航道整治方案设想[J];泥沙研究;2012年04期
6 张增发;杭建国;窦臻;;长江镇扬河段和畅洲汊道整治及启示[J];江苏水利;2011年03期
7 张细兵;卢金友;林木松;;和畅洲汊道演变与左汊口门控制工程效果分析[J];人民长江;2009年2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小斌;林木松;李振青;;长江下游镇扬河段河道演变及整治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11期
2 窦臻;张增发;;长江和畅洲左汊潜坝工程对汊道演变的影响[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10期
3 范北林;李健;周银军;;长江科学院河流专业研究进展综述——以《长江科学院院报》30年来发表的论文为例[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10期
4 左利钦;陆永军;;节点对长江下游马当河段汊道演变影响的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10期
5 杨芳丽;付中敏;朱立俊;陈飞;;和畅洲汊道近期演变及航道整治方案设想[J];泥沙研究;2012年04期
6 张玮;陈乾阳;倪兵;;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对通州沙河段潮流量影响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06期
7 张细兵;卢金友;林木松;;和畅洲汊道演变与左汊口门控制工程效果分析[J];人民长江;2009年20期
8 杨芳丽;陈飞;付中敏;雷雪婷;;长江“南京-南通”河段演变及碍航特性分析[J];人民长江;2011年21期
9 张幸农;;长江南京以下河段深水航道整治基本原则与思路[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10 黄成涛;;护岸工程顺水沉排受力现场测试分析[J];人民长江;2013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沈之平;张文二;刘桂生;;长江镇江港大港港区四期码头工程防洪论证研究[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屈贵贤;长江下游大通—江阴段近五十年河床演变特征及其原因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彪;镇江焦北滩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赵吉祥;数字河床洲滩演变空间建模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3 秦王玉;镇江内江水沙调控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李红;长江中下游典型弯曲分汊河道水力特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5 韩卓雄;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汊道演变机理及航道治理措施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娟,刘宏,张岱峰;长江镇扬河段近期河床演变趋势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年04期
2 林木松;卢金友;张岱峰;陈辉平;张增发;高华峰;;长江镇扬河段和畅洲汊道演变和治理工程[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5期
3 潘解生,李启顺;长江镇扬河段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J];现代测绘;2004年05期
4 张志坚;对长江镇扬河段治理的构想[J];江苏水利;2004年08期
5 夏细禾,余文畴;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稳定性与治理方略的探讨[J];人民长江;1999年09期
6 张增发,李启顺,丁贤荣;GIS支持下长江镇扬河段河床演变分析[J];人民长江;2001年09期
7 张细兵;卢金友;林木松;;和畅洲汊道演变与左汊口门控制工程效果分析[J];人民长江;2009年20期
8 李键庸,夏细禾;堵汊工程在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整治中的作用[J];水力发电;2000年09期
9 刘娟,舒行瑶,韩向东,胡小君;镇扬河段和畅洲汊道二期整治工程[J];水利水电快报;2002年2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郁华;王冬凡;韩明;;湄洲湾深水航道炸礁爆破技术[J];煤矿爆破;2007年01期
2 沈建华;吴建文;陆悦铭;;圆圆沙警戒区船舶会遇态势和航行要点[J];中国港口;2010年03期
3 刘效琅;亟待开发长江通海深水航道[J];航海;1994年06期
4 陈志昌,顾佩玉,朱元生,赵晓东;长江口深水航道研究[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5年03期
5 ;长江口12.5m航道上延至太仓试通航[J];水运工程;2011年02期
6 李身铎,王行恒,梅向旗;杭州湾开挖深水航道对潮流影响的数值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8年02期
7 应杭;上海港引航站组织深水航道引航技术培训[J];航海技术;2000年03期
8 宗航;;海上违章航行和严重事故(2)[J];航海科技动态;2001年12期
9 陈正华;;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与管理中的问题和建议[J];航海技术;2009年01期
10 顾家骏,任慈杰,顾虎良;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研究[J];中国航海;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勇保;;关于开通成德州东港为深水航道的探讨[A];桥区船舶航行安全与管理论文集(2)[C];2010年
2 柯文荣;张子闽;傅勇明;;兴化湾建设大型深水航道的可行性[A];中国航海学会2002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专刊[C];2002年
3 盛根明;;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对盐水上溯的影响研究[A];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刘怀汉;付中敏;谭伦武;;长江下游南京至浏河口河段深水航道建设思路[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水利分会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窦希萍;;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一、二期工程泥沙回淤预报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培焕;佘小建;季荣耀;;泉州湾滩槽演变及深水航道的回淤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庞红犁;安哲;邵兰竹;;复合折射-绕射模型在深水航道对波浪传播影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A];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8年
8 李孟国;李文丹;;广州港南沙港区深水航道潮流数学模型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8年
9 詹新京;;船舶在定线制水域追越时通航环境的分析与探讨[A];中国航海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陈锦标;肖英杰;龚雪根;潘杰;应士君;;用船舶操纵模拟器论证“洋山港一期深水航道建设设计方案”可行性[A];2003海上航行安全管理与教育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沪记者 吕雪;打造长江口现代化深水航道体系[N];中国水运报;2010年
2 丁伟 徐学平 孙仕忠 特约记者 金其强;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上延成效明显[N];中国交通报;2011年
3 张韶军;港口深水航道选线及设计参数研究 为航道设计提供依据[N];中国交通报;2010年
4 记者石莹;中国将打通一深水航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5 记者 杨麟邋通讯员 望作信;三峡工程实现试验性蓄水目标[N];湖北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陈家根;长江下游急盼深水航道[N];新华日报;2008年
7 陈国雄邋赵小莹 通讯员 李志金;业主承担20%赔偿责任[N];中国水运报;2007年
8 特约记者 施继建;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船舶通过量月增一半[N];中国交通报;2010年
9 余峰 通讯员 王学来;千吨级船可乘潮进出厦门石码港[N];中国水运报;2007年
10 程钟康;湄洲湾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明年初开建[N];中国水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辉;长江河口盐水入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饶永红;河口海岸工程模型试验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路宽;耙吸式挖泥船运动数值模拟与挖掘精度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红萍;洋浦湾深水航道冲淤演变的数值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王宝祥;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级深水航道通航尺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3 周焕中;长江口深水航道进口船舶筛选和排序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4 夏静;长江口浮游植物变化及影响因子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建春;长江口九段沙尾水下沙洲近期演变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毅明;广州港深水航道与区域经济适应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倪智慧;长江口北槽潮汐环流的分析与三维数值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张杰;长江12.5m深水航道对南京港物流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陈维;长江口北支、北槽冲淤变化及河势演变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10 黄巧珍;大小铲岛工程可行性和环境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05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805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