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的压力波动问题
本文选题:高速列车 + 隧道 ; 参考:《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24期
【摘要】: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将会在隧道内引起相当复杂的气体压力波动,这是由于列车进入隧道时在隧道入口产生的压力波在隧道内来回传递并与列车经过时的气体压力扰动相互叠加的结果。从车体强度设计和列车运行安全性角度考虑,希望了解隧道内可能的最大气体正、负压力大小及其发生位置;气体压力波动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关系。通过流体力学方程三维动态数值计算,仿真分析列车高速通过隧道的过程。计算结果证明了入口压力波效应与列车经过的扰动效应的叠加关系,得到列车通过时隧道内最大正压和最大负压发生的可能位置,以及最大正压值与最大负压值与车速间的关系式。可为高速铁路隧道和高速列车设计提供参考。
[Abstract]:When a high-speed train passes through a tunnel, it will cause quite complex gas pressure fluctuations in the tunnel. This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pressure wave generated at the tunnel entrance when the train enters the tunnel is transmitted back and forth in the tunnel and superimposed with the gas pressure disturbance when the train passes b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trength design of the car body and the safety of the train, we hope to know the possible maximum gas positive, negative pressure and its occurrence position in the tunne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as pressure fluctuation and the train running speed. The 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fluid dynamics equation is used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high-speed train passing through the tunnel.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prove the superposition between the inlet pressure wave effect and the disturbance effect of train passing, and obtain the possible position of the maximum positive pressure and the maximum negative pressure in the tunnel when the train pass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um positive pressure and the maximum negative pressure and the speed.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high speed railway tunnel and high speed train.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G12A04-A10)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基金(20100184110002)资助项目
【分类号】:U270.11;U45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Sotaro Yamada,程金松;用于日本高速列车上的先进焊接工艺[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1年04期
2 李文桥;高速列车头部流线型外形及结构工艺设计[J];铁道机车车辆;2002年06期
3 臧其吉;德国高速列车技术的发展[J];机车电传动;2003年05期
4 周劲松,任利惠;铰接式高速列车车间悬挂参数优化[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5 钱立新;世界高速列车技术的最新进展[J];中国铁道科学;2003年04期
6 包志宇;发生在高速列车上的一次火灾[J];北方消防;2003年05期
7 吴礼本;国内外铁路高速列车述评[J];铁道车辆;2003年06期
8 马大炜;日本高速列车的特点和发展动向概述[J];中国铁路;2003年12期
9 Fedor Labrenz,狄方良;欧洲高速列车方案的比较[J];中国铁路;2004年01期
10 王英学,骆建军,李伦贵,琚娟;高速列车模型试验装置及相似特征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浩;邢立伟;吕任远;方洪渊;;高速列车制造焊接技术应用展望[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金学松;郭俊;肖新标;温泽峰;周仲荣;;高速列车安全运行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3 杨弘;王成强;郭伟强;许鹏;;高速列车声学设计方法研究[A];运输噪声的预测与控制——2009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徐趁肖;朱衡君;齐红元;杨松;;基于三角插值共形映射理论的高速列车头型建模解析[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许平;田红旗;;高速列车流线型头部外形设计软件研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楚振宇;;高速列车负荷分析和供电系统的算法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闫颖;方卫宁;;高速列车头部外形设计的探析[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马大炜;王成国;;高速列车纵向舒适性的仿真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9 张丽荣;康洪军;王志海;于晓勇;;高速列车火灾特点及其研究现状[A];2012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杨国伟;姚拴宝;郭迪龙;孙振旭;姚远;;高速列车优化设计方法研究[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芦龙军;法新一代超高速列车亮相,平平常常时速350公里[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李艳;时速逾350公里高速列车自主研发将启动[N];科技日报;2008年
3 记者 李将辉;我国启动研制新一代高速列车计划[N];人民政协报;2008年
4 杨文利;科技部与铁道部将研制新一代高速列车[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张蜀梅;高速列车改变出行习惯[N];南方日报;2008年
6 首席记者 栗明;洽谈建设高速列车零部件基地[N];鞍山日报 ;2009年
7 记者 朱波;合武高速列车激活武汉“一日游”[N];长江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林刚 本报通讯员 窦新;新一代高速列车2011年批量交付[N];青岛日报;2009年
9 驻湖北记者 程芙蓉;高速列车带旺合武互动游[N];中国旅游报;2009年
10 叶祝颐;高速列车晚点应有补偿机制[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灵芝;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高速列车设备维修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田;高速列车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及动力学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赵怀瑞;高速列车外形多学科设计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朱涛;高速列车载荷反演技术及其运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郭北苑;高速列车驾驶界面人因适配性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刘宏友;高速列车中的关键动力学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李鹏;高速列车气动弹性系统非线性复杂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王斌杰;高速列车结构热点应力疲劳评定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陈哲明;高速列车驱动制动动力学及其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高国强;高速列车运行状态暂态过电压机理与抑制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其雨;高速列车车体耐碰撞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牧;高速列车中国风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凌亮;考虑多节车的高速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孙法雄;高速列车主动悬挂多速率控制方法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5 丁浩;高速列车空调系统与车内流场质量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颜争;高速列车子空间模型辨识与预测控制方法[D];华东交通大学;2013年
7 韩坤;高速列车高频振动特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曹玲玲;高速列车车体设计规范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刘峰;基于模块化的高速列车卫生间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宋瑾;高速列车车轴的疲劳可靠性灵敏度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65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865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