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圆盾构盾尾注浆对地层沉降的影响分析
本文选题:双圆盾构 + 沉降 ; 参考:《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双圆盾构(DOT)具有地下空间占用少、施工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在国内已有成功应用实例,但如何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地层沉降一直是个技术难题。本论文针对某双圆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引起地表沉降过大问题,通过多个断面地表沉降测量和分层沉降监测,结合双圆盾构实际施工参数和现场调研结果对双圆盾构沉降机理开展研究。文章揭示了在软土地层中,盾尾注浆是控制双圆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的关键,并提出了注浆设备改造及工艺改造要求。
[Abstract]: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less underground space, high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and good economic benefit, double circular shield (DOT)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China, but how to control the formation settl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has always been a technical problem.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surface settlement cau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a double circular shield tunnel, the surface settlement measurement and stratified settlement monitoring of several sections are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and site investigation results, the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double circular shield is studied. The paper reveals that shield tail grouting is the key to control the ground settlement caused by double circle shield construction in soft soil layer, and puts forward the requirements of grouting equipment reform and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地域地盘环境研究所;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分类号】:U455.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翁承显;张庆贺;朱继文;陈勇;;软土地区双圆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2 朱洪高;郑宜枫;杨滨;;双圆盾构(DOT)隧道的地表沉降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张兆逵;郑坚;蔡丰锡;沈水龙;;双圆盾构隧道施工中的沉降控制[J];建筑施工;2006年02期
4 周文波;双圆隧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J];上海建设科技;2004年06期
5 周文波,顾春华;双圆盾构施工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丰锡;沈水龙;朱建明;;双圆盾构掘进时的方向控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2 辛振省;王金安;马海涛;彭加强;;盾构始发端预加固合理范围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3 郑宜枫;;双圆隧道盾构推进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现场监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4 杜进禄;黄醒春;王飞;;大型泥水盾构施工土体扰动实测及动态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5 陈宇;朱继文;;双圆盾构隧道的流固耦合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6 王建秀;付慧仙;朱雁飞;唐益群;杨坪;;基于地层损失的盾构沉降计算方法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7 朱继文;;盾构法隧道与下立交长距离叠交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7期
8 范德伟;宋晓光;;盾构开挖对地下管线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李颖;何向玲;周嘉宾;;基坑周边超载作用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年03期
10 徐敏;;双圆盾构隧道下穿原水管渠的施工监测[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沈水龙;蔡丰锡;庞晓明;白廷辉;;软土地层中双圆盾构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的规律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朱继文;;盾构隧道与下立交长距离叠交工程设计施工技术[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陈凯;杨流;曹杰;;单洞双线地铁隧道中隔墙施工关键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统立;多圆盾构施工扰动土体位移场特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鹏;盾构法结合CRD法建造地铁车站方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朱江伟;隧道下穿既有运营桥梁条件下与桥梁的相互影响分析及工程应对措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陈昊;双圆盾构隧道地表沉降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王伟;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的地表沉降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左锋;基于恒压网络的盾构土压平衡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6 王树英;隧道施工对邻近扩大基础桥梁结构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范德伟;盾构掘进对临近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8 杨学嘉;北京典型地铁隧道侧穿建筑物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9 李磊;盾构开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2年
10 涂晓明;双圆盾构隧道开挖面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宋博;地下隧道双圆盾构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04年02期
2 周文波;双圆隧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J];上海建设科技;2004年06期
3 周文波,顾春华;双圆盾构施工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峰,周健,董鹏;软土地层中双圆盾构法隧道的抗震分析[J];工程抗震;2004年04期
2 张正;马华明;钟巍健;程雯;;双圆盾构推进中对地下大口径原水管涵保护的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06年02期
3 李爱明;;结合实例分析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J];广东科技;2008年03期
4 孔祥金;;上海使用双圆盾构隧道技术[J];公路隧道;2005年02期
5 翁承显;张庆贺;朱继文;陈勇;;软土地区双圆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6 徐敏;;双圆盾构隧道下穿原水管渠的施工监测[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年08期
7 董泽进;韩敏;;软土路基沉降计算及其施工控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2期
8 张兆逵;郑坚;蔡丰锡;沈水龙;;双圆盾构隧道施工中的沉降控制[J];建筑施工;2006年02期
9 朱洪高;郑宜枫;陈昊;;双圆盾构隧道土体地表沉降特性[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10 唐明科;王伟;;软土路基沉降计算的分析及其电算化[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理民;;双圆盾构施工地面纵向沉降统计分析[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陈宇;肖龙鸽;;双圆盾构穿越下立交结构的抗震特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沈水龙;蔡丰锡;庞晓明;白廷辉;;软土地层中双圆盾构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的规律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峥峥;;浅析双圆盾构区间隧道管片设计[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5 袁金荣;周裕倩;刘学增;于宁;;双圆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及参数研究[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6 李明宇;王秀志;刘国彬;王志良;;地铁盾构隧道结构变形特性研究[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杨天亮;严学新;王寒梅;詹龙喜;;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工程性地面沉降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8 曾鹏;刘维宁;丁德云;鲁卫东;杨秀仁;颜莓;;大直径盾构结合CRD法修建地铁车站三维数值分析[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陈怡 通讯员 陈烨;新工艺提高轨交建设速度近一倍[N];上海科技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统立;多圆盾构施工扰动土体位移场特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谷复光;吉林省某路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分析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晓明;双圆盾构隧道开挖面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肖峰;珠江三角洲地区软土路基沉降机理及规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刘煜;软土路基的沉降机理及其发展规律预测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4 唐娴;路基沉降机理与超限沉降标准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5 胡欣雨;双圆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陈昊;双圆盾构隧道地表沉降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赵诗涛;公路软土地基沉降量变权重组合预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赵振勇;粉质土路基沉降机理与发展规律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章静敏;软粘土路基冲击压实技术及其沉降机理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10 仝学让;地铁车站和软弱富水地层暗挖区间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72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97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