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考虑蠕变固结的高温沥青路面响应仿真

发布时间:2018-07-03 06:33

  本文选题:沥青路面 + 高温力学特性 ; 参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1期


【摘要】:为研究行车载荷和高温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变形演化规律,通过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粘弹性特性和行车载荷对路面作用的分析,提出采用修正Burgers模型作为沥青混合料的本构模型,对双轮标准轴载作用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应力场和变形场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路表竖向位移增加最快,沥青混合料发生了流变;面层内部水平应力变化剧烈,底基层底面水平拉应力最大;最大剪应力出现在轮迹两边的面层内部,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路面结构层内,沥青混合料发生应力松弛现象;竖向最大应力出现在路表轮迹处,轮迹下方区域内压应力呈衰减趋势分布,面层是产生路面车辙的主要区域.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deformation and evolution law of asphalt pavement under the action of driving load and high temperature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asphalt mixture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viscoelasticity and driving load on pavement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asphalt mixture is the fastest , the horizontal tensile stress of asphalt mixture is maximum , and the maximum shear stress occurs in the surface layer on both sides of the road surface . The maximum shear stress occurs in the pavement structure layer .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L2013144)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基金资助项目(2011921064)
【分类号】:U416.2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宁;;改性沥青机理及试验[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2 周志刚,傅搏峰;用粘弹性理论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1期

3 荆儒鑫;王东升;冯德成;;辽宁省典型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4 杨军;李炜农;陈志伟;于斌;;长大纵坡沥青路面有限元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5 谢水友,郑传超;水平荷载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久鹏;黄晓明;李辉;;重复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刘建荣;龙光;王昌衡;;水平荷载对沥青路面表面裂缝的影响[J];湖南交通科技;2008年04期

3 陈云鹤;韦武举;郑金阳;高巍;;现有高等级公路改成飞机跑道的承载力分析[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7年03期

4 乔英娟;;关于沥青路面设计抗剪强度指标的研究及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6期

5 闵召辉;黄卫;钱振东;;环氧树脂沥青混合料粘弹行为的力学模型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7期

6 张久鹏;黄晓明;王晓磊;;基于粘弹塑性理论的沥青路面车辙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10期

7 詹小丽;张肖宁;卢亮;薛忠军;;沥青延迟时间谱的计算及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12期

8 张裕卿;黄晓明;;重复荷载下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粘弹性力学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4期

9 彭卫兵;刘萌成;刘书镐;;刹车荷载反复作用下沥青路面剪切动响应三维有限元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9期

10 薛国强;黄晓明;;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三轴重复荷载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兴业;王旭东;张年梅;;基于弹性半空间体的水平荷载与垂直荷载非线性叠加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受力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2 王鑫洋;郝广伟;;基于Matlab的三轴重复荷载蠕变试验的数据处理与三维模拟[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平树江;基于复合式基层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高立波;沥青路面结构抗车辙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易军艳;基于界面行为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梁春雨;30~#硬质沥青用于沥青路面中下面层的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辉;重载高温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聂忆华;全柔式长寿命沥青路面(FF-LLAP)结构及其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艾长发;高寒地区沥青路面行为特性与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田莉;基于离散元方法的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虚拟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杨朋;高模量沥青及其混合料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王丽;巷道围岩流变损伤及应力演变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锋;端面状态对沥青混合料强度影响分析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杜冰洁;沈阳市物流通道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胡小圆;沥青路面温度场的测试与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4 杨光;季冻区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王小艳;路基不均匀变形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王新飞;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的粘弹性力学及断裂力学数值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7 闵强;沥青混合料稳态行为的研究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邵瑾;沥青混合料车辙变形的试验与数值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陈小念;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10 许银行;陡坡路段SMA沥青混合料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延庆;潘友强;;沥青路面结构内荷载频率分布与变化规律的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丁克良;沈云中;欧吉坤;;整体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曾斌;曾武军;罗佑新;;残差非等间距GM(1,1)模型及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杨军;丛菱;朱浩然;崔娟;;钢桥面沥青混合料铺装车辙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09年05期

5 舒翔;孙圣杰;李国维;;山区高速公路路面病害分析及治理对策[J];公路;2005年12期

6 黎霞,田小革;用动蠕变试验确定沥青混凝土动态粘弹性参数[J];国外公路;2000年01期

7 李强,佘小红,邱延峻;沥青混凝土永久变形预测方法综述[J];中外公路;2004年01期

8 杨海荣;关宏信;;高温、重载、慢速条件下上坡沥青路面车辙[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吴少鹏;王家主;陈太泉;;长大纵坡沥青路面应力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6年06期

10 余湘屏;;乳化沥青的制备[J];精细化工信息;198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日鑫;胶粉改性沥青材料[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2 郭留红;橡胶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3 王晓军;沥青路面抗裂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4 杨红辉;掺膨胀剂及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5 武贤慧;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低温抗裂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6 陈勇;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有贵,林家胜,罗竟;超载汽车对沥青路面的影响[J];广西交通科技;2000年04期

2 林有贵,罗竞;广西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J];广西交通科技;2000年S1期

3 王进满,黄广忻,李智荣,邓卫明;沥青路面早期推移防治的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0年02期

4 王东伟,李永胜,阮川民,靳长征;沥青路面的加热修补[J];山西交通科技;2000年02期

5 余东坡,王鲁军;沥青路面低温开裂问题的探讨[J];公路交通技术;2004年02期

6 刘春波,董秀梅;沥青路面的裂缝预防及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年02期

7 姜海波,杨文婷,洪沛;沥青路面的水损害分析[J];森林工程;2004年03期

8 刘桂强;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及其防治措施[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年03期

9 赵保平;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4年02期

10 陈造奇;一种由美国引进的沥青路面保护剂悄然进入我国高速公路[J];上海公路;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姬东;李黎;;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承斌;穆杰;邵龙潭;;微波加热沥青路面及其控制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张泽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关键施工质量管理实践[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5 万里鹏;程琳;;浅谈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6 许志鸿;董占文;吴文海;;沥青路面结构的可靠性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7 陈景;沈金安;李福普;;沥青路面渗水测定方法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8 张晓冰;黄晓明;;沥青路面温度状况分析[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9 贺俊;;沥青路面的施工与监理的质量控制[A];沥青路面施工监理交流材料汇编[C];2002年

10 镇亦明;戴建军;胡爱梅;;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A];沥青路面施工监理交流材料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珍珍;美专家提出系统考虑沥青路面质量[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赵会;岷江大道沥青路面全面开铺[N];眉山日报;2008年

3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 通讯员 蒋恒;港城“尝鲜”沥青路面修复新技术[N];苏州日报;2011年

4 实习生 李茜邋杨捷;彩色沥青路面制作“独占鳌头”[N];长江日报;2007年

5 记者袁岚;沥青路面寿命可达50年[N];中国建材报;2010年

6 朱振宇;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集成研究打造抗水损沥青路面[N];中国交通报;2011年

7 楚天高速公路养护中心 王云波;沥青路面顶成“麻麻脸” “千斤顶”配块枕木如何[N];湖北日报;2005年

8 张春跃;我市一项沥青路面修复技术达到国际水平[N];保定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陈淑华 通讯员 郭晓萍;探索沥青路面“长寿”之道[N];泉州晚报;2012年

10 记者 陈云芬;沥青路面关键技术破题[N];云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立涛;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书云;基于生心理因素的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黄志义;特长隧道沥青路面火灾过程燃烧机理与安全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聂鹏;辽宁省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类型与区划原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关彦斌;大孔隙沥青路面的透水机理及结构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罗辉;沥青路面粘弹性响应分析及裂纹扩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端宜;设计沥青路面及其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8 郭红兵;设置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抗裂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9 蔚旭灿;应用数学力学方法研究沥青路面结构特性[D];长安大学;2008年

10 王虹;基于融雪化冰的传导沥青路面优化设计及粘弹性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忠;云南省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温度场及温度应力数值计算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2 胡勇;沥青路面质量动态控制系统[D];长安大学;2009年

3 程亮;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沥青路面结构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4 张文;沥青路面极限承载力与使用寿命预估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李雪莲;沥青路面关键质量指标与付费系数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邓融;水和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孙兆刚;干旱寒冷地区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史恒志;邯郸地区运煤道路超重型交通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9 娄峰;基于模糊理论的沥青路面可靠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偶昌宝;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92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92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2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