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岩隧洞围岩结构面空间位置及填充物FDTD正演
[Abstract]:The (GPR) method of geological radar is based on the reflection and attenu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in rock and soil, and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rock mass structure plane and its filler in limestone tunnel are reflected by electromagnetic echo signal. A two-dimensional geoelectric model of single, double and cross fissures and their spatial loca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filling materials in the structural plane are set up as air, soil and water, and their image characteristics are simulated and compared by FDTD metho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filler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riterion of the structure surface, the strong absorption of water to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leads to the complexity of imag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gularity of multiple reflection waves, and the structural detection depends on the difference of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the structure near the palm face electromagnetic wave reflection and absorption to form multiple interference imaging. FDTD forward modeling results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and guidance for the judgment of geological prediction.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91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8456)
【分类号】:U45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龙胜;范文;彭建兵;闫芙蓉;熊炜;;倾滑断层对公路的致灾机理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3期
2 薛翊国;李术才;张庆松;李树忱;刘斌;;TSP203超前预报系统探测岩溶隧道的应用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3 许振浩;李术才;张庆松;刘斌;张霄;葛颜慧;;TSP超前地质预报地震波反射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4 张庆松;李术才;孙克国;许振浩;;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用现状与技术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5 林传年;;齐岳山隧道岩溶裂隙水超前预报与治理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6 林传年;;岩溶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应用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7 周小飞;武科;马明月;;浅谈公路岩溶隧道施工技术管理[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8 武科;马明月;李术才;;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的综合物探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9 赵元伟;唐付岭;黄永泽;窦康利;牟现军;;崇州市鸡冠山乡苟家村大岩沟泥石流成因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10 杨兵;;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岩溶灾害的工程处治技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建宁;李庶林;焦玉勇;王伟;;TSP超前地质预报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现状[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田洪义;;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在象山隧道岩溶段的应用[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东明;张瑜;王耿;王元汉;;山区隧道建设中溶洞的处理与利用[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薛翊国;李术才;张庆松;李树忱;苏茂鑫;钟世航;;隧道施工期水害超前预报的几种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孙怀凤;李术才;李貅;戚志鹏;苏茂鑫;薛翊国;;隧道瞬变电磁三维探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斌;李卫兵;;TBM隧洞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对比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新平;代翼飞;胡静;;某岩溶隧道围岩稳定性及涌水量预测的流固耦合分析[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8 张庆松;许振浩;李术才;;岩溶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与工程应用[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9 邱道宏;钟世航;李术才;张乐文;苏茂鑫;孙怀凤;;陆地声纳法在隧道不良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10 张霄;李术才;张庆松;刘钦;张宁;刘斌;;TSP信号采集质量影响因素的现场试验研究[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克国;注浆控制岩溶隧道突水地质灾害的机理和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夏强;地下水不确定性问题的多模型分析方法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朱超;大瑞铁路罗家村隧道地质环境与工程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舒志乐;隧道衬砌内空洞探地雷达探测正反演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马士伟;岩溶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破坏机理与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柴肇云;物化型软岩包覆改性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8 王齐仁;隧道地质灾害超前探测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李桂臣;软弱夹层顶板巷道围岩稳定与安全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10 秦胜伍;基于GIS的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帅;基于BOTDR技术的地下工程实时监测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沈东东;乐广高速岩溶隧道稳定性及突涌水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3 崔涛;岩溶隧道风险预报及支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王向阁;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及注浆防水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施飞;重庆铝土矿575主平窿岩溶地质灾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廖烟开;隧道前方不良地质体复杂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松;公路隧道支护结构无损检测及安全评估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王勇;含软弱夹层隧道结构受力特征和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张存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及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文剑;裂隙水对越岭隧道的影响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军;黄平;李生才;;2006年1—2月国内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2 王惠濂;探地雷达概论——暨专辑序与跋[J];地球科学;1993年03期
3 黄南晖;有耗媒质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J];地球科学;1993年03期
4 赵永贵,刘浩,孙宇,肖宽怀;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03期
5 薛国强;李貅;底青云;;瞬变电磁法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4期
6 何继善;;频率域电法的新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4期
7 薛国强;李貅;底青云;;瞬变电磁法正反演问题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4期
8 吴小平,徐果明;利用共轭梯度法的电阻率三维反演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3期
9 黄俊革;阮百尧;王家林;;坑道直流电阻率法超前探测的快速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10 肖书安,吴世林;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地质超前探测技术[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钟世航;;用探地雷达作勘察和工程检测需考虑介质的电导率[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强;葛修润;车爱兰;;基于钻孔摄影方法的岩体中结构面连通性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王旭;晏鄂川;余子华;;基于结构面网络模拟的桥基岩体空间状态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04期
3 王羽;刘会;杨转运;柴贺军;唐胜传;许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路基易滑岩层优势结构面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4期
4 陆三福;熊承仁;龙露;;三维激光扫描与结构面模拟在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14年12期
5 李佳;;岩质隧道中结构面和概率块体的模拟研究[J];北方交通;2009年03期
6 吴继敏,孙少锐,魏继红;应用力学机理的网络模拟预测隧洞超挖问题[J];岩土力学;2004年08期
7 田景元,宋江渝;隧洞围岩中岩块位置的现场确定及岩块体积计算[J];南昌水专学报;2000年04期
8 王孝健;苏生瑞;成良霞;;基于赤平投影法的崩塌类型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9期
9 陈洪凯,唐红梅;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边坡岩体渗透结构面分组方案及应用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10 刘翔宇;董斌;;浅谈公路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综合评价[J];价值工程;2014年17期
,本文编号:2144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144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