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压实方式影响路基湿度场演变规律数值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0 12:13
【摘要】:为研究路基湿度场受压实方式影响所产生的变化与分布问题,分别构建4种具备不同压实方式的路基数值试验模型,通过分析二维入渗方式的降雨试验结果,总结不同压实方式影响下路基湿度场扰动区的分布特征,以及扰动区扩距、路基湿度与梯度变化的主要规律,并阐述其根本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入渗路基产生湿度扰动区可划分为前、后2个区域,后区表现为湿度较大、梯度较小,前区表现则与后区相反;湿度扰动区扩距和湿度都随着路基压实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减小,前扰动区的湿度梯度随着路基压实度呈线性递增;雨水入渗路基速度矢量的竖向分量远大于水平向分量,受到路基压实区组合方式影响,非饱和扰动区的下层路基湿度随上层路基压实度增加呈线性显著降低。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nge and distribution of embankment moisture field affected by compaction mode, four numerical test models of roadbed with different compaction modes were constructed, and the results of rainfall test of 2-D infiltration mode were analyze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sturbance zone of subgrade humidity fiel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mpaction modes, as well as the main rules of variation of disturbance zone, subgrade humidity and gradient, and expounds its fundamental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urbance region of moisture produced by rainfall infiltration subgrad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regions, the latter one is higher humidity, the gradient is smaller, and the former area is opposite to the latter. With the increase of compaction degree of roadbed, the humidity gradient of predisturbed zone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compaction degree of roadbed,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speed vector of Rain Water infiltration roadbed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horizontal component, Affec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roadbed compaction, the humidity of the subgrade in the unsaturated disturbed area de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mpaction degree of the upper roadbed.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1108452)
【分类号】:U41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景宏君;黄土路基积水入渗规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4期

2 李同祥;基于土力学剪应力理论的沥青路面开裂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7期

3 程海涛;刘保健;柳学花;;黄土地基积水入渗规律研究[J];中外公路;2008年06期

4 王铁行;岳彩坤;鲁洁;刘丽萍;;连续降雨条件下黄土路基水分场数值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柳志军;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路基湿度场演变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存宝;李元鑫;戴玉双;朱哲明;;车辆荷载和静荷载对路肩式挡墙影响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2 钱让清;刘波;;合肥市膨胀土试验研究[J];安徽地质;2008年02期

3 余宜林;;六潜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施工质量控制[J];安徽地质;2009年03期

4 刘长平;;山区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J];安徽地质;2010年03期

5 张峰岩;;石灰处理路基弱膨胀土的施工质量管理[J];安徽地质;2010年04期

6 蒋家龙;刘长平;张正;;特殊环境条件下某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研究及探讨[J];安徽地质;2011年04期

7 田治金;浅谈贵州山区公路改建工程边沟优化设计[J];安徽建筑;2005年04期

8 管斌;;合六高速公路膨胀土分析及其施工对策[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9 齐永生;;庐江牛广路路基回弹模量初探[J];安徽建筑;2010年03期

10 周光富;宋海兵;;宁淮高速公路景观排水设计与探讨[J];安徽建筑;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标;芮勇勤;;地下暗河引起路堤沉陷与失稳过程相似模型试验[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洪亮;王晓华;沈可;;天津滨海新区重载交通工作区深度的分析[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刘文涛;吕大邦;杨宏宇;;济南至莱芜高速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措施[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4 赵博;;利用GEO-SLOPE软件的边坡稳定的可靠度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5 蒋家龙;方必量;;K24+093~K24+144段滑坡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石振明;俞松波;陈建峰;沈明荣;;格栅加筋路堤离心模型试验的模型材料选择[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楼增焕;陈建峰;;交通循环荷载下加筋灰土的动力特性初探[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彭军;简文彬;吴迪;杨大明;;文山—辰山公路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高水琴;汪益敏;;道路扩建中应用袋装砂井加固软土地基工程实例[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喻邦江;舒海明;鄢霞;;h型组合抗滑桩在王家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玉娴;粘性土工程性质的温度效应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温世亿;膨胀土渠坡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王雯璐;侧填荷载对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4 石茜;稻草加筋滨海盐渍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D];兰州大学;2011年

5 王曰国;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陈涛;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傅珍;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路基差异沉降及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8 武红娟;气候变化对甘肃黄土地区公路边坡侵蚀影响及防治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张永清;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特性与控制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包卫星;内陆盐渍土工程性质与公路工程分类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明;钢渣稳定土的路用性能研究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国荣;冶石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崔晓如;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分析与预测及其控制标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湛文涛;膨胀土填料分类指标的工程适用性及CBR指标快速测定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陶文平;南方红粘土公路路基设计与修筑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黄向群;路基荷载下软土地基侧向变形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杨博;应用DCP快速检测土基压实质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黎;饱和粉土路基的变形特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吴智慧;岩质高边坡开挖防护数值模拟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梁博轩;预应力管桩在佛开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英豪;王秉纲;;中国公路气候区划方案[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朱文彬,刘宝琛;公路边坡降雨引起的渗流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倪富健,屠伟新,黄卫;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路面性能预估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4 赵俊明;刘松玉;石名磊;张海军;;交通荷载作用下低路堤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卞凤兰;黄晓明;刘睿;;城镇化进程中公路网用地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6 陈冬冬;戴永久;;近五十年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强度变化特征[J];大气科学;2009年05期

7 麻红昭,杨宇岭;改进B—P网性能的研究[J];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1995年02期

8 张纯根,汪静,余宏明,陈厚仲;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量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J];地质科技情报;2005年S1期

9 汪澜;刘万军;马国利;;一种改进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S1期

10 郝建新;朱志铎;虞娟;钱芳;;加州承载比试验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J];工程勘察;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保健;公路路基沉降过程试验与理论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巍然;压实黄土路基中含水量的分布及水分迁移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赵江;路基路面在降雨条件下渗流分析及边坡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3 王丽娟;西部公路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4 卢靖;非饱和黄土水分迁移问题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5 王银华;区域公路网发展规模的预测与优化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吴延春;路基的渗流力学特性及其工程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方兴;加强路基工程施工监理 确保工程质量[J];安徽建筑;2001年06期

2 么玉亮,刘晓明;对路基工程中重粘土处理的探讨[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1年02期

3 黄成岑;路基工程混凝土集中厂拌的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4年19期

4 裴建中;;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工程研究进展[J];路基工程;2006年04期

5 朱晓金;杜梅;马红;;浅谈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5期

6 苑杰;史娜娜;;浅谈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J];科技风;2009年04期

7 邝芳荣;;关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研究分析[J];科技资讯;2009年35期

8 付宁;许旭;;浅析沥青路面质量与路基工程[J];科技风;2010年02期

9 罗伟东;周超;;浅谈路基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年05期

10 李桂贤;;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管理[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国海;许风臣;;路基工程质量的成因及处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2 张青松;;论路基工程质量的成因及处理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3 朱建平;周正德;房建宏;李焕青;;浅议保温材料在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工程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卷[C];2002年

4 杨世基;吴立坚;;冲击压实技术的开发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柳忠杰;;路基工程中地基梁的内力计算[A];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宋抗常;;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水平[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李金明;舒红波;;浅析104国道绍兴市区软土路基处理工艺[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艳玲;陈争;;土工合成材料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9 周健忠;;浅析公路路基破坏[A];海南省公路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秦海莲;高传贤;;对如何消除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几点建议[A];长治—晋城高速公路总结大会专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黎文彬 杨柏辉;松坪沟通乡路路基工程完成[N];阿坝日报;2010年

2 延志 文东 尚华 增贤;S223线松雁段改造年底完成[N];梅州日报;2011年

3 张晓东邋赵柏洋;150公里通乡油路路基工程通过检测[N];南充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陈礼贤;广巴高速公路19标段互通式立交桥年底完工[N];巴中日报;2008年

5 林森泉 赵东;泉三高速泉州段路基工程年内完成[N];厦门日报;2007年

6 尹彦强;印江着力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N];铜仁日报;2008年

7 首席记者 孙娅 记者 彭诗淇;岗头山隧道创多项全国第一[N];昆明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刘黎明;八月底全线通车[N];巴中日报;2007年

9 通讯员 孔祥文 马钦梅;二十二局集团一公司用精品为黄山添彩[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10 记者 孙铁军 通讯员 陈吉平 李伟 黄晶;连临高速路基工程完成九成[N];连云港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珍;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路基差异沉降及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2 王建;地震作用下路基工程破坏机理及抗震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柳志军;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路基湿度场演变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4 李跃军;路基强度的快速无损检测、评价与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黎剑华;条形药包硐室控制爆破仿真研究及其在高等级路基工程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5年

6 郑良飞;恩施地区软岩填料的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王武刚;安徽地区饱和粉土路基液化及抗震液化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杨明;环境湿热变化下皖西膨胀土路基工程性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张_g;水热作用下寒区氯盐渍土力学行为与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0 徐世强;公路黄土坝式路堤力学性状与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晓东;风雪复合侵蚀路基破坏机理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3年

2 杨黎;饱和粉土路基的变形特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马国栋;基于拓宽路基不均匀沉降仿真的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熊巍;干线公路改扩建路基处治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买浩;路基横向剖面变形自动测量方法与实验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张春霞;粉土路基动力稳定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7 田涛;基于路基孔洞病害快速处治的新型灌浆材料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8 李彦芳;路基表面沉降光学测量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修维宁;紫色土丘陵山区田间道路基工程设计[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吴楠;路基垂直沉降与倾斜测量系统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83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283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7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