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浅埋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方法比选

发布时间:2018-11-15 17:25
【摘要】: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着重从开挖全过程结构体系转换和施工过程的空间效应的角度,分析比较了覆跨比小于1的浅埋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采用不同施工方法时的拱顶和地表沉降、衬砌变形和结构体系内力等关键参数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尽管双侧壁导坑法在开挖过程中断面较小,但由于分块多,前后掌子面滞后距离长,施工过程复杂,结构体系转换频繁,因而在地表沉降控制方面较中隔壁法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中隔壁法由于分块相对较少,各工序衔接紧密,拱顶沉降和地表沉降控制较好.其中CRD法由于采用了临时仰拱,对洞周收敛和中隔壁的变形较CD法具有更好的控制作用.基于施工全过程的不同开挖方法的三维数值分析比选研究对于选择恰当的施工方法并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tructural system transformation and the spatial effect during the whole excavation proces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changes of key parameters, such as arch roof and surface settlement, lining deformation and internal force of structure syste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hallow buried railway tunnel underpass highway with overpass ratio less than 1.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section of the method is small in the excavation process, due to the large number of blocks, the lag distanc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face is lo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complicated, and the structural system conversion is frequent. Therefore, there is no obvious advantage in the control of surface subsidence over that of the middle adjoining method. However, due to the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blocks and the close connection of each working procedure, the dome settlement and surface subsidence are well controlled by the middle and adjoining method. The CRD method has a better control effect on the convergence of the hole circumference an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middle wall than the CD method because of the use of temporary inverted arc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3D numerical analysis of different excav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for ensuring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沈阳新大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资助项目(2012BAK24B01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4036)
【分类号】:U45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兴;;强风化膏溶角砾岩隧道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6年06期

2 武赞;;关于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方法的探讨[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7年06期

3 刘树旺,晋先堂;平型关隧道漏水整治[J];铁道建筑;1994年08期

4 范文田;世界铁路隧道之最(三)[J];铁道知识;1994年03期

5 范文田;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的铁路隧道[J];现代隧道技术;1998年04期

6 寇鼎涛;铁路隧道火灾特性及火灾原因分析[J];隧道建设;2005年01期

7 施成华;彭立敏;杜学q;;铁路隧道铺底结构破坏的力学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齐传生;谭天鲲;;铁路隧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施工对策[J];铁道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9 刘国庆;;树根桩技术在铁路隧道中的应用[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6年03期

10 王效良;赵勇;;从数字看中国铁路隧道的建设[J];现代隧道技术;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汝澄;;铁路隧道防排水几个有关问题的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齐传生;谭天鲲;;铁路隧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施工对策[A];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C];2005年

3 轩辕啸雯;;铁路隧道九十年代的新台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徐艳丽;;金洞隧道斜井提升机轴非标准设计校核[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其强;;光面爆破技术在山尾旗隧道中的应用[A];铁路长大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伟国;;离石隧道Ⅴ级围岩地段的监控量测[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C];2008年

7 晏启祥;马婷婷;;高水压铁路隧道管片衬砌临界水压力浅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8 彭立敏;周铁牛;韩玉华;;铁路隧道防火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92年

9 王峰;雷波;张光鹏;;隧道内渗透水对岩体传热的影响[A];铁路暖通空调专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守仁;柴永模;;单线铁路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陆华 通讯员 朗木;昆明局加强铁路隧道工程管理[N];人民铁道;2009年

2 本报记者 尹义龙 通讯员 张华先 张明亮;武广专线龙彭岭隧道主体完工[N];湘潭日报;2008年

3 薛学伟;攻克铁路隧道快速施工机械化的关键技术[N];人民铁道;2010年

4 石治荣 李娜娜;国内铁路隧道治理渗水技术又有新突破[N];中国建设报;2008年

5 通讯员 周广宽 赵晓搏;科技攻关亮点频出[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6 桑胜文邋董国民;我国目前最长城市铁路隧道提前贯通[N];人民铁道;2007年

7 吕庆荣邋芦连宝;高科技开凿国内综合施工难度最大的铁路隧道[N];科技日报;2007年

8 记者 张锦;亚洲最长单洞双线铁路隧道——石林隧道全速掘进[N];昆明日报;2011年

9 通讯员 曹战锋;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二公司铁路隧道病害治理取得成果[N];人民铁道;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单憬岗;一位院士的琼州海峡情结[N];海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龚伦;上下交叉隧道近接施工力学原理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罗鑫;公路隧道健康状态诊断方法及系统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李炎;铁路隧道列车活塞风特性分析及理论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4 耿萍;铁路隧道抗震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陈志敏;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压力研究和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革;阳安线铁路隧道病害整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代世光;基于灰色—变权理论的铁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贾华强;探地雷达方法在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4 贾永刚;铁路隧道装配式衬砌力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5 卓国平;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研究和原理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刘佳宝;铁路隧道结构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王晓军;天水至平凉铁路六盘山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8 刘海林;铁路特长隧道火灾人员疏散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光晓;运营铁路隧道安全性评价和管理[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刘春晓;单拱超大断面铁路隧道施工方案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33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33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0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