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长期监测的特重车交通荷载特性及动态过桥分析

发布时间:2019-06-04 05:15
【摘要】:为了获取特重车交通荷载特性以及对特重车过桥所产生的桥梁动力响应和桥梁安全进行分析,从河北宣大高速公路某大桥安装的健康监测系统实时记录的3年交通荷载数据库中,定义并提取了1 319个特重车交通荷载工况,记录的荷载信息包括车型、车速、车质量、车长、行驶车道和车辆到达时刻,对特重车交通荷载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获得各参数特征。以一座6跨连续T梁桥为例,利用自主研发的BDANS软件中的随机车流-桥梁耦合振动分析模块,计算了特重车交通荷载作用下桥梁的空间动力响应,并与考虑冲击效应的公路Ⅰ级设计荷载对应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少量特重车工况下桥梁强度超限,超限工况主要为单辆特重车过桥工况,最大超限率达到15%。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the traffic loa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cial heavy vehicle and analyze the dynamic response and bridge safety of the bridge caused by the special heavy vehicle crossing the bridge, From the 3-year traffic load database recorded in real time by the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installed on a bridge of Xuan Da Expressway in Hebei Province, 1319 traffic load conditions of special heavy vehicles are defined and extracted. The recorded load information includes vehicle type, speed and vehicle quality. The traffic load samples of heavy vehicles 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o obt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parameter. Taking a 6-span continuous T-beam bridge as an example, the spatial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bridge under the action of special heavy vehicle traffic load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coupling vibration analysis module of random traffic flow and bridge in BDANS software developed by ourselves.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e of grade I design load considering impact effect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highway grade I design load considering impact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ridge strength exceeds the limi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 small number of special heavy vehicles, and the overrun condition is mainly the bridge crossing condition of a single special heavy vehicle, and the maximum overrun rate is up to 15%.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陕西省公路桥梁与隧道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06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3G2211002)
【分类号】:U44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郭彤;李爱群;赵大亮;;用于公路桥梁可靠性评估的车辆荷载多峰分布概率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孙晓燕;徐冲;王海龙;郑志均;;用于疲劳可靠性分析的公路桥梁荷载效应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5期

3 孙晓燕,黄承逵,赵国藩,窦玉秋;超载对桥梁构件受弯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4 王涛;韩万水;黄平明;;公路桥梁交通荷载研究现状及展望[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5 李彦伟;杜群乐;韩万水;乔磊;;随机车流下连续梁桥冲击系数谱实测与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6 韩万水;马麟;汪炳;院素静;武隽;;随机车流-桥梁系统耦合振动精细化分析与动态可视化[J];中国公路学报;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臻旺;郑凯锋;苟超;刘鹏;;公路钢箱梁正交异性板桥面国内外规范荷载作用局部应力计算与比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2 张彬彬;曹万林;王海城;张建伟;;加固后的双曲拱桥承载力评估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3 杨爱武;;连拱拱桥结构设计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李凡;苏杰;;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钢吊箱三维有限元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5 田帅;叶洪伟;高树山;费世江;;桥面铺装铁尾矿和炉渣隔热性能试验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张鲲;;拱形装配式涵洞的设计与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王旭东;李林;柳献;袁勇;吴小建;;盖挖施工荷载确定方法及邻近建筑结构变形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8 胡可;;“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形通道”联合作用体系计算[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9 刘惠宇;;桥梁中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预制阶段力学分析[J];包钢科技;2009年S2期

10 杨小森;闫维明;陈彦江;何浩祥;;用于大跨度桥梁承载力评估的车辆荷载修正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少伟;游日;;超大跨径变截面钢筋混凝土拱式渡槽抗震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叶虔;刘镇;;复杂地质条件下基坑开挖与回填工程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丽芬;赵均海;高中俊;田宏伟;;混凝土简支梁桥面部分连续新型构造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4 杨雄;赵万强;曹_g;胖涛;;铁路隧道浅埋下穿机场滑行道的附加荷载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5 吴刚;;纪念碑式桥墩造型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李梁峰;方家强;;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的震后加固设计及施工[A];2009GHMT第7届两岸四地工程师(台北)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刘培贤;;浅谈卫河特大桥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施工方法[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8 陈策;钟建驰;;浮运沉井施工期在水流中的受力特性研究[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9 吉增晖;;钢筋混凝土桁架桥梁受损修复技术初探[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10 李鑫奎;范云;杨刚;;基于ANSYS的公路钢桁架桥优化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琳;自锚式悬索桥静力可靠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潘玲;项目级桥梁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其相关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成琛;大跨径PC桥梁弯曲孔道有效预应力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程海潜;PC弯曲孔道内接触应力、预应力摩阻损失及张拉伸长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唐国斌;基于全寿命设计的混凝土箱梁桥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康省桢;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破坏机理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李翠娟;超大跨径CFRP主缆悬索桥合理结构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张丽芳;基于变权的钢筋混凝土梁桥安全与使用性能评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王荣霞;节段接缝剪切变形及其在桩—土—桥梁体系中的影响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杨小森;大跨度斜拉桥全寿命健康监测几个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朝;箱形桥梁结构的半解析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品德;薄壁高墩公路梁桥结构力学性能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辛保兵;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剩余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李杏;多跨简支梁桥面修补技术的数值模拟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伟;预应力连续箱梁桥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杨守梅;预制节段连续刚构桥梁成桥受力过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春永;混合梁斜拉桥关键技术问题及工程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猛;桥梁拉索安全性能鉴定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徐冲;超载下既有桥梁加固后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姚盛丹;动水效应下拱桥的地震响应及船桥碰撞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巧茹,李国强,魏连雨;超载车辆弯沉等效换算方法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 周江评;美国国家公众交通规划基础数据调查及其数据库[J];城市交通;2004年04期

3 何度心;列车动载[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8年04期

4 郭彤;李爱群;赵大亮;;用于公路桥梁可靠性评估的车辆荷载多峰分布概率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林升光;正常运行状态车辆荷载复合Poisson过程模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6 周泳涛;翟辉;鲍卫刚;刘延芳;;公路桥梁标准疲劳车辆荷载研究[J];公路;2009年12期

7 杨美良;李波;张建仁;;车辆荷载作用下部分斜拉桥拉索疲劳可靠度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12期

8 冯兆祥;张磊;吴冲;;泰州长江大桥钢塔疲劳计算随机车辆荷载模拟[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12期

9 李钟慎;基于MATLAB设计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J];信息技术;2003年03期

10 王荣辉,池春,陈庆中,甄晓霞;广州市高架桥疲劳荷载车辆模型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涛;高速公路桥梁交通荷载调查分析及仿真模拟[D];长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硕;桥梁运营荷载状况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夏云龙;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疲劳可靠性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3 李永庆;基于模型修正的梁格法车桥耦合振动程序开发和验证[D];长安大学;2010年

4 院素静;公路车—桥耦合典型车辆运动方程的建立及软件设计[D];长安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建良 ,陆成年 ,王川;为“天堂”架彩虹的带头人——苏州市公路管理处桥梁工程队队长孙纪良的先进事迹[J];江苏交通;1995年03期

2 方明山;20世纪桥梁工程发展历程回顾及展望[J];桥梁建设;1999年01期

3 李学文,颜东煌;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交通高教研究;2001年01期

4 姜守芳,李耀军,王常松;房屋建筑工程和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理论的异同[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年03期

5 朱曲平;曾德荣;王雷;张庆明;;桥梁美学设计及其进展[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年02期

6 殷惠光;王景全;李志刚;;FRP桥面板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法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何春龙;杜德荣;卢彭真;;大跨度变截面连续箱梁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06年06期

8 杨金纯;陈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产业用纺织品;2006年04期

9 本刊编辑部;;中国十座特大型桥梁工程[J];建筑机械化;2006年05期

10 肖建平;顾啸;张贵武;;大口径超深钻孔灌注桩施工[J];铁道建筑;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国豪;;前言[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6年

2 金清平;;随机理论在桥梁可靠性分析中的运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3 ;前言[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4 吴铭汉;祝国华;李鹏;;梨温高速公路A段台背回填质量控制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泽生;;钢管混凝土结构在紫洞大桥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6 郭爱民;邹德辉;;我国桥梁用钢的现状及耐候桥梁钢的发展[A];2008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8年

7 李士恩;;F.C.在桥梁工程的应用及其向大跨度桥梁发展的可行性[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8 李国豪;;前言[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6年

9 郑凯峰;唐继舜;;全桥结构仿真技术和对新世纪大跨桥梁的作用[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龙永章;陈辉成;王林中;;G325国道龙江涌河桥加宽改建纵向缝处理方法[A];广东省公路学会桥梁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剑 赵越超;五座新建改造跨汾桥梁工程有序推进[N];太原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李永桃 通讯员 吕国旺 实习生 傅小雪;首府检查4项在建市政桥梁工程[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3 记者 胡晓峰;中船股份虹桥枢纽桥梁工程首制分段完成拼装[N];中国船舶报;2009年

4 ;我国桥梁工程建设用钢发展状况[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5 通讯员 吴永清 刘海明 本报记者 吴晋娜;打造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的创新平台[N];科技日报;2011年

6 本报通讯员 陈君柱 赖俊 邓富元;六十载跨越神州架长虹 新十年抓住机遇展宏图[N];人民铁道;2010年

7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供稿;桥梁工程建设[N];中国建设报;2001年

8 记者 刘家铭;贵新隧道上半年贯通[N];福州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璐瑶;让天堑变通途[N];贵州日报;2008年

10 张幼琪 许正高 石蕾;熔铸在祖国大地的壮丽丰碑[N];贵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天明;无粘结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理论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王毅;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温度作用的观测与分析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姜浩;基于环境激励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模态参数识别与损伤诊断[D];吉林大学;2009年

4 刘文会;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结构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阮欣;桥梁工程风险评估体系及关键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耿波;桥梁船撞安全评估[D];同济大学;2007年

7 冉志红;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动力指纹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张杰;大跨度桥梁施工期风险分析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唐国斌;基于全寿命设计的混凝土箱梁桥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吴彬;铅芯橡胶支座力学性能及其在桥梁工程中减、隔震应用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华;桥梁工程标准化施工管理[D];长安大学;2012年

2 王东升;市政桥梁工程质量等级评价体系的构筑[D];浙江大学;2003年

3 徐祖恩;桥梁工程质量评定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4 李玉华;集成化桥梁工程CAD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洪磊;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黄俊斌;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成因及在整体式斜交板桥中的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甘伟康;桥梁工程施工风险安全控制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李伟华;大汶口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夏荣泉;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非线性有限元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10 王存江;大型缆索吊机横移施工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92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492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c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