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降级路网组合出行交通流分配模型与算法

发布时间:2020-08-21 02:23
【摘要】:研究降级路网条件下的组合出行交通平衡问题。首先,基于出行者对降级路网的不同风险态度,将出行者分为3类:守时型、冒险型和平均型。其次,考虑小汽车出行和小汽车换乘地铁出行2种出行模式,分析降级路网条件下不同用户类的组合出行行为,建立相应的多用户变分不等式交通分配模型,讨论模型解的性质。最后,设计模型的求解算法,并通过算例说明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不同出行时间预算的出行者在降级路网中的路径选择行为存在较大差异,路网降级程度对出行者出行选择行为影响显著;随着道路通行能力的降低,出行者更倾向于选择组合出行模式。
【图文】:

多方式,交通网络


,E为换乘路段集合,ABEL;M为交通方式集合,a,b分别表示小汽车和地铁,a,b∈M,后文中含有“a”,“b”上下标的变量分别表示对应的子网络;I网络中出行者类型的集合,i为其中的一个类型;W为网络中的OD对集合,w为其中的一个OD对;iwq为OD对w间用户类i的交通需求;Kw为OD对w间所有路径的集合,k为其中的一条路径,wkK;fk为路径k上的流量,xl为路段l上的流量;ikf为路径k上用户类i的流量,ilx为路段l上用户类i的流量,且满足=illixx。基于超级网络理论和扩展技术,将图1所示的普通路网转化为图2所示的超级交通网络。图2中实线表示行驶路段,虚线表示换乘路段,点线表示上下网路段。路段上的权值可以代表行驶时间、出行费用、舒适度等多种属性,从而出行者可以通过一条超级路径实现普通网络上不同方式和线路间的换乘行为。图1多方式交通网络Fig.1Multi-modaltransportationnetwork

超级网络,出行时间


第2期孟梦,等:降级路网组合出行交通流分配模型与算法645图2超级网络Fig.2Supernetwork2出行时间预算2.1期望出行时间降级路网条件下,城市道路的路段通行能力衰减而发生随机扰动,因而城市道路的路段出行时间是一个随机变量[12]。而地铁网络是一个相对确定的系统,路段出行时间可以看作由地铁运行时间得到的定值。组合出行模式中,出行时间不仅包括各交通方式子网络上的运行时间,还要考虑换乘时间。假设路段出行时间相互独立,因此,路径出行时间可以表示为+,,klkllkllklwlAlBlEttttkKwW(1)式中:tk为OD对w之间路径k的出行时间;tl为路段l的出行时间;δlk为路段与路径的关联关系,若路段l在路径k上,则δlk为1,否则为0。本文采用BPR函数(bureauofpublicroadsfunction)计算城市道路网中的路段出行时间,即0(,)1+,nllllllxtxCtlAC(2)式中:0lt和xl分别为路段l上的自由流行驶时间和流量;Cl为路段l的通行能力;ξ为小汽车平均载客人数。传统的交通分配模型中,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固定不变,然而,考虑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路段通行能力是一个随机变量,路段出行时间无法预先获得,使得路段出行时间会形成某种概率分布。假定该随机变量Cl服从[,]lllcc上的均匀分布[1214],lc为路段l的设计通行能力,l为路段l通行能力的最大降级系数。因此,城市道路的路段出行时间tl也是一个随机变量,其均值E(tl)和方差2(())lt分别为00()()+,nllllnltxEtEtElAC(3)22022022()(())(())+,nllllnltxttlAC(4)假设路段自由流出行时间是一

3算法,收敛性,路段


行者各有5000人。路段10和11为一条地铁线路的一部分,与城市道路路段6和7对应。小汽车网络各弧段参数见表1。地铁路段运行时间分别为:(4,5)t=0.4h,(5,6)t=0.2h。换乘路段:walk(4,4')t=0.05h,wait(4,4)t=0.05h,walk(5,5)t=0h,wait(5,5)t=0.05h。其他参数:ξ=1人/辆;β=0.15,n=4,ε=0.001。表1小汽车子网络路段参数Table1Parametersofcarsubnetwork路段0lt/hCl/(辆·h1)10.6200020.4200030.3100040.3100050.3100060.4200070.22000图3给出了算法的收敛性能。从图3可以看出:MSWA算法经过305次迭代可达到预定收敛精度的要求。而相同条件下,MSA算法需要迭代609次才可达到相同精度。虽然MSA算法在迭代初期下降较快,但由于步长设置的限制,在接近最优解时收敛速度缓慢;因此,MSWA算法较MSA算法在迭代速度和收敛精度上都更有优势,可以有效地求解本文模型。表2给出了不同路网条件下的平衡分配结果,包括常规路网、轻微降级路网(路段降级系数为0.85)、中度降级路网(路段降级系数为0.7)、及重度降级路网(路段降级系数为0.55)。表2中出行模式Car和P&R分别代表为小汽车出行模式和小汽车换乘地铁出行模式。图3算法收敛性Fig.3Convergenceofalgorithm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何胜学;;基于出行时间预算的多用户交通分配模型及算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5期

2 孟梦;邵春福;曾靖静;徐清柱;;停车换乘条件下组合出行模型及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6期

3 孟梦;邵春福;曾静靖;张杰;;组合出行模式下多方式交通流分配模型及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1期

4 张小宁;李乐园;张红军;;通行能力变化时的瓶颈交通分配模型应用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黎茂盛;王炜;史峰;;降级路网的认知及交通流平衡分析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06年06期

6 曾明华;李夏苗;;基于层次性的交通网络资源优化配置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要甲;史峰;周钊;邓连波;;基于出行时间预算的多模式多类用户城市交通均衡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胜学;董琼;徐福缘;;基于网络对偶均衡的交通流分配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9期

2 何胜学;李秋曼;何建佳;徐福缘;;通行能力约束下的弹性需求交通投影动态演化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7期

3 何新华;周溪召;;应急物流运输网络的出行时间可靠性模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4 豆飞;贾利民;徐杰;王莉;黄雅坤;;基于组合熵优化的铁路客运网配流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5 夏云龙;王正武;王杰;;考虑可靠性的降级路网最优路径搜索方法[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3年04期

6 李小静;牟海波;杨菊花;;基于道路使用者的城市路网动态行程时间可靠度[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4期

7 况爱武;唐志强;黄中祥;;不确定供给对诱导系统均衡市场渗透率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8 曾明华;肖瑜;黄细燕;;多层次交通网络的UE与SO混合均衡与效率损失[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9 马永锋;陆键;项乔君;魏连雨;;基于出行决策的公路网多目标最优路径算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10 刘天亮;黄海军;陈剑;;考虑风险规避和认知更新的日常择路行为演进[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先进;张国平;张杰;吕煊;孟梦;;组合出行模式下的随机交通平衡分配模型及算法[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况爱武;基于可靠性的城市交通网络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2 罗端高;出租车运营影响的城市混合交通网络均衡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3 孙云;二进制立方形递归网络拓扑性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曾明华;区域交通网络层次性与优化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陈玲娟;事故影响下随机交通网络动态可靠性[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刘浩杰;基于优化配置方法的能力模型及其信息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7 段鹏飞;面向校园疏散的均衡模型与疏导优化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8 孟梦;组合出行模式下城市交通流分配模型与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牛世峰;灾害条件下路网交通运行态势快速分析与评估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善智;基于时间窗口的高速公路交通分析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莹莹;瓶颈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崔姝;考虑路段能力的城市交通网络优化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钮志强;基于动态交通分配的城市道路网络失效相关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汪磊;陕西省公路快速货运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黄一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模型与算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张立娜;基于改进型机会成本法的交通应急救援资源派遣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石婷;城市降级路网均衡模型及算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9 寇婷婷;成网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票务清分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曾靖静;组合出行模式下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与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胡刚;常规公交线网布局层次规划法及其应用[J];城市交通;2004年04期

2 肖滨,范炳全,柯欣;城市公交线网的分层规划方法[J];城市交通;2005年03期

3 黎茂盛;王炜;史峰;程琳;;含有分车种禁行路段网络的交通平衡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曾明华;李夏苗;刘大鹏;;城市群交通网络特性[J];系统工程;2009年03期

5 吕能超;严新平;徐X;;基于道路出行者行为的大型活动停车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S2期

6 秦焕美;关宏志;潘小松;;基于随机连续平衡模型的停车换乘需求[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2期

7 王殿海,曲昭伟;对交通流理论的再认识[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8 王媛媛,陆化普;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组合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9期

9 黄海军;李志纯;;组合出行方式下的混合均衡分配模型及求解算法[J];系统科学与数学;2006年03期

10 赵彤,高自友;交通离散网络设计与土地使用问题的组合模型及求解算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溪召;张华歆;;基于拥挤收费的动态出发时间选择[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傅白白,刘法胜,夏尊铨;变分不等式的双层平衡表示及其在交通流分配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年12期

3 李学全;郭啸;;弹性需求下路段相互影响的交通网络均衡模型[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7年02期

4 吴晓层;范炳全;;有流量附加约束的动态交通网络平衡问题(英文)[J];工程数学学报;2006年04期

5 吴开信;牟瑞芳;;基于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弹性需求SUE配流模型[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04期

6 李润梅;汤淑明;王飞跃;;动态用户最优的变分不等式分配模型研究综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年02期

7 吴晓层;范炳全;王亮;;在一定置信度下估计阻抗的随机用户平衡模型[J];系统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8 陈星光;周晶;李卓君;朱振涛;;多维动态用户最优出行选择的变分不等式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9 吴晓层,范炳全;有流量附加约束动态交通网络平衡的变分不等式表示[J];广西科学;2005年03期

10 连爱萍;高自友;龙建成;;基于路段元胞传输模型的动态用户最优配流问题[J];自动化学报;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蒲云;蒲素;;基于路段的大规模动态路径选择模型的非适应性分析[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2 何胜学;范炳全;;多用户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及算法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Dynamic Traffic Assignment and Signal Control in Saturated Road Networks[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余孝军;;收费情形下多用户类随机用户均衡交通分配相对随机系统最优的效率损失上界[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李曙光;;多模式动态交通分配模型在公交专用车道评估中的应用[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李润梅;汤淑明;;饱和网络的动态用户最优交通分配建模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李润梅;汤淑明;;饱和城市交通网络的边界均衡动态交通分配[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罗端高;出租车运营影响的城市混合交通网络均衡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2 徐兵;多用户多准则随机交通均衡理论与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黎茂盛;平衡交通流的若干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孟梦;组合出行模式下城市交通流分配模型与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连爱萍;城市动态网络交通流分配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熊伟;考虑排放的交通分配模型及其算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郝光;动态OD矩阵推算模型及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赵春雪;进化交通网络模型及悖论、鲁棒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强;交通网络平衡配流问题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2 黄渊;运输网络中相关流量的均衡问题[D];四川大学;2006年

3 郭啸;弹性需求下道路收费的平衡配流模型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万浚;基于模糊阻抗的交通均衡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5 张敖木翰;基于蚁群算法的城市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周星慧;城市交通网络税费问题的模型及算法[D];苏州大学;2013年

7 姚明珠;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模及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林徐勋;多方式换乘动态路径选择建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刘敏;基于出行时间预算的城市交通连续平衡网络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左婷;多模式交通条件下城市道路动态网络均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98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98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3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