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匝道收费站平纵曲线技术指标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06:39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以及里程的持续增长,互通式立交的修建数量也在快速增加。由于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实行全封闭收费模式,因此高速公路互通区的收费站数量也在相应增加。但目前我国规范中涉及高速公路匝道收费站的部分较少,难以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提供科学指导,故有必要对高速公路匝道收费站设置位置及线形指标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对匝道收费站处的事故致因和行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基于该总结分析,得到了影响匝道收费站通行效率的主要因素,主要包含收费站标志、收费站位置选择、线形指标以及收费站环境四个方面。在对匝道收费站设置位置进行研究时,分析了影响其位置选择的主要因素,并给出设计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分析匝道收费站出入口处车辆不同的行驶轨迹和行驶规律,基于车辆的加减速过程、换道过程、确认安全距离等方面建立匝道收费站与相邻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模型,给出匝道收费站位置选择时相关技术指标的推荐值。对于匝道收费站处线形指标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匝道收费站线形指标确定的因素,基于识别视距、不设超高、行车舒适性、汽车动力学原理、排水要求等方面建立平、纵各个指标对应的计算模型,并给出匝道收费站线形指标的推荐值。通过对匝道收费站处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的分析,提出了连续下坡匝道接收费站的安全问题并分析影响该路段安全的主要因素,基于下坡路段载重车辆制动器升温模型,计算得到下坡匝道坡度与坡长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匝道收费站在该路段的设置条件,基于以上分析,对下坡匝道接收费站路段的交通安全保障等级进行划分,得到了该路段的划分等级及保障措施的流程图。
【学位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12.38
【部分图文】:

示意图,收费站,匝道,平面


第二章 基于行车特性的匝道收费站通行效率分析第二章 基于行车特性的匝道收费站通行效率分析 匝道收费站的定义及相关规定.1 匝道收费站的基本组成国内的收费站依据位置可划分主线和匝道收费站两种。收费站平面构造通常由场与两端渐变段共同组成。具体结构如图 2.1。

轨迹图,车辆行驶,匝道,收费站


图 3.1 匝道分流处附近车辆行驶轨迹图依据图 3.1 中计算模型,可得到匝道收费广场至分流点最小间距的计算公式如下。min s r d w hL L L L L L L(3.1)式中:L为收费广场等宽段长度(m);SL 为收费广场渐变段长度(m);驾驶员发现标志 P 并读取其内容时车辆所在位置称为始读点 A,该点到 B 点的距离称为读取距离rL (m);读完点 B 到行动点 C 的距离称为决策距离dL (m);行动点 C 到换道点 D的距离称为等待插入距离wL (m);换道过程中车辆行驶距离称为换道距离hL (m);3.2.2 代表车型确定本节中的代表车型的选择主要考虑收费站出入口附近车辆的行为特性,一方面收费站附近交通流特性较复杂且收费站出入口交通流特性差异较大,另一方面收费站附近

轨迹图,收费广场,车辆,收费站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间距需满足一定的要求来保证行车安全,本节将基于车辆的运行特征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给出该段间距的推荐值。3.3.1 模型建立与分析车辆以一定的初速度经由被交路驶入匝道并在收费站处安全停止之前,车辆主要经历减速和变道过程,因此被交路至收费站之间的间距需满足一定要求,方便驾驶员在进入收费站之前对车辆进行调整,在驾驶员调整过程中,车辆的制动和变道过程是随机、不连续的,为了便于研究,假定车辆只进行一次制动和变道过程且整个过程连续进行,车辆的运行轨迹如图 3.2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志涛;;基于运行速度的双车道公路线形设计方法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年17期

2 沈强儒;赵一飞;陈璋勇;曹慧;;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约束型出口识别视距分析[J];中外公路;2012年06期

3 李晓甫;赵克刚;黄向东;魏建军;;汽车行驶阻力模型参数的确定[J];汽车工程;2011年08期

4 张敏;陈红;吴晓武;;高速公路收费站安全评价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年10期

5 李文权;王炜;;高速公路路侧标志设置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杨建国,王金梅,李庆丰,王兆安;微观仿真中车辆换道的行为分析和建模[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11期

7 郑建兴,江平;泉厦高速公路收费站设计[J];公路交通科技;199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军;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分析与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欧阳江湖;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设置位置及主线线形指标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2 陈瑾;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和入口设置相关技术指标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3 张楠;基于缓堵的主线收费站设计关键参数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刘环;互通式立交匝道纵坡与坡长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苏丽;高速公路收费站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王靖;湖南省高速公路收费站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吴晓武;高速公路收费站交通安全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42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42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5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