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互为逃生通道的地铁区间隧道通风排烟方式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8 07:38
为验证发生事故隧道纵向通风、非事故隧道正压送风的气流防烟模式的有效性,通过以类矩形地铁区间隧道为原型,建立了1∶3的实体试验平台,对两种纵向通风模式的防烟效果、非事故隧道沿程温度及联络通道口温度变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事故隧道纵向通风、非事故隧道正压送风这种有效的气流防烟方法既可在无空间设置防火门的地铁区间隧道得以应用,也可以作为常规地铁区间隧道防火门损坏后降低火灾危害的应急手段。可见在有效的正压送风模式下,事故隧道纵向通风临界风速为1.6 m/s,1#A联络通道口临界风速为1.7 m/s,1#B联络通道口临界风速为1.8 m/s,该参数可以为地铁区间隧道风机提供选型依据。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2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竖直开口烟气运动示意图
当地铁区间隧道发生火灾时,如果没有空间设置防火门或者防火门损坏的情况下,烟气会由热浮升力为驱动力在地铁区间隧道中蔓延,在开启事故隧道风机以防止事故隧道烟气回流的情况下,烟气会大量地通过联络通道进入非事故隧道,这时候需要一种气流防烟方式作为紧急预案防止烟气进入非事故隧道,此时需要确定非着火隧道正压送风临界防烟风速,非事故隧道非事故隧道可以作为发生事故隧道的逃生通道,这样当列车在隧道里失去动力情况下,两条隧道能够互相作为逃生通道(图2)。2 实体火灾实验测点布置及方案设计
为有效测量隧道烟气温度,蔓延过程温度的变化,在隧道顶部每隔7.5 m布置温度测点,隧道疏散口两侧布置一组温度串,每一温度串有4个温度测点,温度测点共计26个,如图3所示。摄录设备布置如图4所示,在火源附近布置一个进行火源附近的烟气及火势观测,另在隧道纵向每隔15 m布置一个摄像机,以此有效地观测隧道内烟气蔓延情况和烟气流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取消地铁区间联络通道防火门的探讨[J]. 王奕然,刘垚,祝岚,李炎锋. 都市快轨交通. 2019(01)
[2]铁路隧道内细水雾灭火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J]. 罗鹏,刘万福,戚务勤,张强,夏建军,王婧嫙.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8(10)
[3]地铁区间隧道及联络通道气流组织特性试验研究[J]. 李竞岌,李宏文,王靖波,陈健.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8(06)
[4]类矩形盾构工法在宁波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 龙建兵,杨志豪,沈张勇. 地下工程与隧道. 2016(03)
[5]防火门、防火卷帘设计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杨晓光.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1(02)
博士论文
[1]地铁列车对区间隧道火灾逆流烟气输运特性影响的研究[D]. 张少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复杂城市公路隧道烟气控制研究[D]. 王治盛.天津商业大学 2018
[2]阻塞比对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烟气流动特性的影响[D]. 卢欣伶.重庆大学 2016
[3]地铁长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模式与排烟研究[D]. 安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84557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2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竖直开口烟气运动示意图
当地铁区间隧道发生火灾时,如果没有空间设置防火门或者防火门损坏的情况下,烟气会由热浮升力为驱动力在地铁区间隧道中蔓延,在开启事故隧道风机以防止事故隧道烟气回流的情况下,烟气会大量地通过联络通道进入非事故隧道,这时候需要一种气流防烟方式作为紧急预案防止烟气进入非事故隧道,此时需要确定非着火隧道正压送风临界防烟风速,非事故隧道非事故隧道可以作为发生事故隧道的逃生通道,这样当列车在隧道里失去动力情况下,两条隧道能够互相作为逃生通道(图2)。2 实体火灾实验测点布置及方案设计
为有效测量隧道烟气温度,蔓延过程温度的变化,在隧道顶部每隔7.5 m布置温度测点,隧道疏散口两侧布置一组温度串,每一温度串有4个温度测点,温度测点共计26个,如图3所示。摄录设备布置如图4所示,在火源附近布置一个进行火源附近的烟气及火势观测,另在隧道纵向每隔15 m布置一个摄像机,以此有效地观测隧道内烟气蔓延情况和烟气流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取消地铁区间联络通道防火门的探讨[J]. 王奕然,刘垚,祝岚,李炎锋. 都市快轨交通. 2019(01)
[2]铁路隧道内细水雾灭火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J]. 罗鹏,刘万福,戚务勤,张强,夏建军,王婧嫙.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8(10)
[3]地铁区间隧道及联络通道气流组织特性试验研究[J]. 李竞岌,李宏文,王靖波,陈健.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8(06)
[4]类矩形盾构工法在宁波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 龙建兵,杨志豪,沈张勇. 地下工程与隧道. 2016(03)
[5]防火门、防火卷帘设计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杨晓光.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1(02)
博士论文
[1]地铁列车对区间隧道火灾逆流烟气输运特性影响的研究[D]. 张少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复杂城市公路隧道烟气控制研究[D]. 王治盛.天津商业大学 2018
[2]阻塞比对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烟气流动特性的影响[D]. 卢欣伶.重庆大学 2016
[3]地铁长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模式与排烟研究[D]. 安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84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984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