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工法转换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8 21:22
超大跨度隧道开挖跨度大,结构稳定性差,全断面开挖跨度大,不同围岩级别施工工法不同,因此施工转换要求高。以老虎山隧道为依托,对进口段Ⅴ级围岩双侧壁导坑法和相邻段Ⅳ围岩交叉中隔墙(cross diaphragm, CRD)法两种工法施工转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控制开挖起拱线高程一致,由双侧壁导坑法分部横向采用渐变方法过渡到CRD法,避免工法转换之间的时间间隔,减少了后期双侧壁导坑法临时支撑的拆除对围岩的扰动,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双侧壁导坑法向CRD法转换前后和转换过程中钢架受力都满足规范要求,工法转换过程中施工安全。研究结果对超大跨度公路隧道开挖时施工工法转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1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CRD法周边收敛
隧道进口段为Ⅴ级围岩浅埋或Ⅴ级围岩加强段,表层有坡积残积土,节理裂隙发育,起止桩号为ZK0+180~ZK1+185,如图1所示。Ⅳ级围岩主要为中风化灰岩,结构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自稳能力一般,起止桩号为ZK1+185~ZK3+360。根据地质情况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3370.1—2018)[5],老虎山隧道Ⅴ级围岩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穿越Ⅴ级围岩与Ⅳ级围岩交界处,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向交叉中隔墙(cross diaphragm, CRD)法转换施工,工法转换完成后,Ⅳ级围岩段再由CRD法变为上台阶中隔墙(center diaphragm)CD法施工。2 施工工法转换
老虎山隧道进口位于山脚,表层有坡积残积土层,土厚0.4~10.7 m,自稳能力差。由于隧道开挖断面大,对围岩稳定性有严重的不利影响[7-8]。为减少隧道开挖对洞口段Ⅴ级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进口段采用了双侧壁导坑法,此法通过增加开挖步骤,减少一次开挖面积,保证围岩的稳定,如图2和图3所示。图3 双侧壁导坑法现场施工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公路山岭隧道Ⅳ级围岩段仰拱优化分析[J]. 徐东强,薛宇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32)
[2]Ⅴ级围岩大断面隧道爆破开挖技术[J]. 熊祖钊,胡从骄,蔡路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17)
[3]超大跨度公路隧道研究现状与面临的挑战[J]. 陈建勋,罗彦斌,万利,刘同展.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8(06)
[4]大断面高含水率黄土隧道数值计算[J]. 刘志强,宋冶,吴剑,王新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33)
[5]铁路隧道横洞进主洞关键技术及施工方案优化[J]. 徐飞,张同晓,石少帅,赵付升,邱天龙,王本硕.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32)
[6]复杂条件下隧道断面形状和支护参数优化[J]. 韩现民,孙明磊,李文江,朱永全. 岩土力学. 2011(S1)
[7]日本隧道与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发展[J]. 关宝树. 地下空间. 1988(01)
本文编号:2985691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1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CRD法周边收敛
隧道进口段为Ⅴ级围岩浅埋或Ⅴ级围岩加强段,表层有坡积残积土,节理裂隙发育,起止桩号为ZK0+180~ZK1+185,如图1所示。Ⅳ级围岩主要为中风化灰岩,结构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自稳能力一般,起止桩号为ZK1+185~ZK3+360。根据地质情况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3370.1—2018)[5],老虎山隧道Ⅴ级围岩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穿越Ⅴ级围岩与Ⅳ级围岩交界处,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向交叉中隔墙(cross diaphragm, CRD)法转换施工,工法转换完成后,Ⅳ级围岩段再由CRD法变为上台阶中隔墙(center diaphragm)CD法施工。2 施工工法转换
老虎山隧道进口位于山脚,表层有坡积残积土层,土厚0.4~10.7 m,自稳能力差。由于隧道开挖断面大,对围岩稳定性有严重的不利影响[7-8]。为减少隧道开挖对洞口段Ⅴ级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进口段采用了双侧壁导坑法,此法通过增加开挖步骤,减少一次开挖面积,保证围岩的稳定,如图2和图3所示。图3 双侧壁导坑法现场施工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公路山岭隧道Ⅳ级围岩段仰拱优化分析[J]. 徐东强,薛宇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32)
[2]Ⅴ级围岩大断面隧道爆破开挖技术[J]. 熊祖钊,胡从骄,蔡路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17)
[3]超大跨度公路隧道研究现状与面临的挑战[J]. 陈建勋,罗彦斌,万利,刘同展.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8(06)
[4]大断面高含水率黄土隧道数值计算[J]. 刘志强,宋冶,吴剑,王新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33)
[5]铁路隧道横洞进主洞关键技术及施工方案优化[J]. 徐飞,张同晓,石少帅,赵付升,邱天龙,王本硕.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32)
[6]复杂条件下隧道断面形状和支护参数优化[J]. 韩现民,孙明磊,李文江,朱永全. 岩土力学. 2011(S1)
[7]日本隧道与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发展[J]. 关宝树. 地下空间. 1988(01)
本文编号:2985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985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