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铁路技术站作业计划综合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4 01:12
  铁路技术站作为铁路网范围内大量中转车流的改编作业地点,是重新组织货流、车流的重要网络节点,对于铁路运输网络的综合运输效率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我国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决定了技术站在整体铁路运输路网中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铁路技术站内的技术作业过程是一个包含有多层次的复杂流程,不仅需要调动技术站内大量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也和到达列车、出发列车以及车流组成结构高度相关,同时也受到站外列车运行状况、区间能力、机车车辆配置等因素影响。铁路技术站作业计划综合优化,是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合理地调动各种技术站内移动设备、固定设备及人员,优化协调技术站各种作业活动的综合时序,以实现技术站综合服务效率最优化的目标。本论文从技术站的物理结构和作业技术特点出发,以时空网络研究视角为基点,构建了基于累计流的铁路技术站系统综合建模研究框架,以实现技术站内车辆停留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了技术作业计划的确定性综合优化数学模型。该综合优化模型能够反映技术站内列车、车流的连续运动过程和系统状态的动态变化,并融合考虑调车线运用方案、调车线空间能力等多种重要实践约束。针对干扰技术站作业的随机扰动因素,论文进一步提出基于离散随机场景的技...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铁路技术站作业计划综合优化研究


技术站的典型构成和主要作业

曲线,交通系统,描述系统,运动实体


图2-3基于累计流的广义交通系统??A(t)—累计到达曲线,用以描述系统中0到Z时间内,累计到达进入交通系统的??运动实体数目;??

曲线,技术站,作业系统,空间能力


统时间能力既可以是恒定数值又可以是时变数值,如果是时变的,类似地可定义为??4以0。技术站作业系统的时间能力按照运动实体进入活动和离开活动,可以分最大??进入能力和最大离开能力.,分别表示为和如图2-5所示,其反映的是图中累??计到达曲线⑴和累计出发曲线D(t)每一次单位时间内的增长最大限徵,单位时间内作??业系统所处理的到达和离开运动实体数量可以表示为4(t?+?1)-火〇和Z)(t?+?1)-??D(t),因而,技术站作业系统的时间能力约束式即为(式2-5)和(式2-6)。??A(t?+?1)-A(t)?<?RARR,Vt?(式?2-5)??Z)?(t?+?1)?-?Z)?(t)?S?/?D£P,?V?t?(式?2-6)???H?A(t)??太--??m??诠?-in?^??畑?_?_?-T-?Rarr??_i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铁路技术站车流接续的列车运行赶流调整优化[J]. 陈东,彭其渊,李永辉,张燕.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7(04)
[2]基于启发式回溯算法的铁路编组站调车场股道活用研究[J]. 马亮,张晓霞,郭进.  铁道学报. 2016(08)
[3]考虑技术站车流接续的列车运行调整目标研究[J]. 陈东,彭其渊,李永辉.  计算机工程. 2016(03)
[4]铁路编组站动态配流的约束传播和多点构建性搜索的混合算法[J]. 马亮,郭进,陈光伟,郭瑞.  信息与控制. 2015(02)
[5]铁路编组站动态配流分层模型[J]. 马亮,郭进,陈光伟.  中国铁道科学. 2015(02)
[6]列车到达晚点对技术站车流接续影响仿真分析[J]. 陈东,彭其渊,李永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4(06)
[7]编组站静态配流的约束传播和启发式回溯算法[J]. 马亮,郭进,陈光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4(06)
[8]双向编组站配流问题整数规划模型及算法[J]. 赵军,彭其渊.  铁道学报. 2014(09)
[9]基于资源共享随机Petri网的铁路编组站作业系统性能分析[J]. 马亮,郭进,陈光伟.  系统仿真学报. 2014(06)
[10]基于约束程序累积调度的编组站静态配流模型研究[J]. 马亮,郭进,陈光伟.  铁道学报. 2014(01)

博士论文
[1]考虑技术站车流接续的列车运行调整研究[D]. 陈东.西南交通大学 2015
[2]铁路编组站阶段计划优化研究[D]. 马亮.西南交通大学 2015
[3]铁路技术站作业计划优化编制的模型与算法研究[D]. 赵军.西南交通大学 2013
[4]基于车流匹配的技术站列车运行线接续模型及算法研究[D]. 郭倩倩.西南交通大学 2012
[5]铁路编组站鲁棒阶段计划编制及调整研究[D]. 黎浩东.北京交通大学 2012
[6]不确定条件下编组站调度系统配流模型及算法研究[D]. 景云.西南交通大学 2010
[7]编组站调度系统配流协同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 薛锋.西南交通大学 2009
[8]编组站综合自动化若干问题的研究[D]. 崔炳谋.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2007
[9]区段站阶段计划调整模型与算法研究[D]. 王正彬.西南交通大学 2007
[10]区段站阶段计划自动编制模型和算法研究[D]. 徐杰.西南交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整数线性规划中有效不等式与割平面研究[D]. 张立溥.湘潭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28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228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f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