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厦门高架BRT对沿线土地利用的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6 17:30
  厦门高架快速公共交通系统(高架BRT系统)是厦门城市发展中重要的公共交通系统,其在近十年的运行时间里为厦门市提供了便捷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也对厦门的城市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虽然城市公共交通已经成为与城市发展联系紧密的要素,BRT系统也曾经在国内引发热烈研究,但是目前针对高架BRT系统的服务水平以及对土地利用造成的影响却缺少相关研究内容。作为国内唯一进行建设与运用实践的高架BRT系统,本文创新性地将厦门高架BRT系统的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城市规模、发展历程与时代特点等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将厦门高架BRT系统的线型发展、站点设置、服务水平变化情况与系统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厦门高架BRT运行十余年来沿线土地利用调整变化、建设发展情况与该系统客运量成正相关联系。通过对高架BRT系统客运量变化趋势以及站点周边区域发展进行研究,证明厦门高架BRT系统能够支持半径500米内土地利用的TOD模式开发,在服务水平上能够达到轻轨和部分地铁交通的水平,能够承担起区域公共交通骨干的作用,经过站点升级与线路改造后能够与厦门正在建设的地铁网络共同承担厦门建立快速公共交...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厦门高架BRT对沿线土地利用的作用机制研究


TOD模式影响范围示意(来源:笔者根据文献自绘)

模式演化,来源,文献


TOD 模式随着城市发展其概念也不断演化,其主要设计特征为 1、土地混合开发(Diversity):TOD 采用高密度来开发住宅、商业商务和办公用地,同时配套开发服务业、娱乐、体育等公共设施的混合利用。这些用途混合的土地能够有效降低出行次数并缩短出行距离,从而促进非机动方式的出行。2、高密度建设(Density):高密度的开发能够推动公众选择公共交通方式。研究表明在高密度的住宅区的公交出行比例和在距离轨道交通站点相同距离时能够高出 30%。3、舒适宜人的空间设计(Design):传统的邻里空间、狭窄的街道廊道、宜人的公共空间、与公交站点之间舒适的步行空间等都有利于提高公交出行的吸引力。4、与公交站点的距离(Distance):合适的轨道交通密度能够提高人们日常出行的几率,减少人们出行的步行距离同时加大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可能性。后来又增加了目的地可达性”(DestinationAccessibility)与特色和差异性(Distinction),TOD 发展模式逐步成为一个完善的发展模式(如图 2.2)。

轨道交通,相互影响,来源,形态


2000 年开始 TOD 的理论开始引入国内,陈燕萍等学者通过对斯德哥尔摩和香港等城市作为案例分析了公共交通导向下的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对 TOD 理念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借鉴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2008 年之后我国进入了大规模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时期,基于 TOD 理念的轨道交通站点土地开发开始升温,然而由于 TOD 理念的理解在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其研究问题主要停留在对TOD 理念的解析以及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等,在实践层面也仅仅是延续考尔索普所描述的 TOD 理念。这种不全面的认识甚至形成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以及地铁站点综合体开发就属于 TOD 模式的认识误区[1][2]。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尤其是轨道交通在大城市的广泛运用,如何在中国背景下进行 TOD 实践日益受到地方政府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土地利用与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越来越深入[3][4][5][6][7]。如赵攀、于洋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形态演变分析》[8]中系统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在土地利用形态上的反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分析了城图 2.3 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形态相互影响关系示意(来源:笔者根据文献自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快速公交系统(BRT)在城际轨道网衔接体系中的功能定位[J]. 武香林.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2]连云港快速公交(BRT)系统的实践与思考[J]. 郑中元.  山西建筑. 2015(28)
[3]有轨电车与快速公交BRT适用性比较分析——以曲靖市为例[J]. 刘阳,张玲,沈小静,陶勤勤.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3)
[4]BRT与TOD耦合开发的目的、运作和空间形态——基于西方城市理念在中国实践的探讨[J]. 赵虎,何晓伟.  城市发展研究. 2015(05)
[5]美国TOD理念发展背景及历程解析[J]. 丁川,吴纲立,林姚宇.  城市规划. 2015(05)
[6]高架BRT系统通行能力分析[J]. 王晓辉.  交通科技. 2015(02)
[7]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厦门高架BRT系统服务水平分析[J]. 王晓辉.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5(06)
[8]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形态演变分析[J]. 赵攀,于洋.  四川建筑. 2015(01)
[9]现代有轨电车与快速公交BRT的比较分析[J]. 龙倩倩,任海滨,马喜成,王敏,邓虹辉,潘云艳.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14(05)
[10]国内外BRT建设发展探析[J]. 李尧,苑中丹.  珠江水运. 2014(14)

硕士论文
[1]厦门快速公交站点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研究[D]. 何晓裕.华侨大学 2014
[2]厦门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站点地区综合开发策略研究[D]. 戴偲.华侨大学 2014
[3]天津市BRT系统建设与运营机制研究[D]. 苏婷.天津商业大学 2013
[4]厦门快速公交系统(BRT)责任竞争力研究[D]. 傅祎.华侨大学 2012
[5]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相互作用的研究[D]. 孟路.西南交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99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499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f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