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便携式钢轨磨耗测量小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6 18:15
  铁路轨道在曲线地段,由于轨道对列车的导向作用,轮缘与钢轨不可避免的产生接触摩擦,这种摩擦直接造成曲线外股钢轨产生侧面磨耗。《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对由于钢轨侧面磨耗和垂直磨耗形成的钢轨重伤均做出了数值规定,由于磨耗造成的钢轨重伤,同样对行车安全构成隐患。工务部门对钢轨磨耗的测量一直沿用专用的钢轨磨耗测量仪定期对磨耗钢轨进行检测。对于小半径曲线繁多的山区铁路,曲线钢轨磨耗检测工作异常繁重,耗费大量的人力。并且这种方法需要人为的确定测量点,数据也得人为记录,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容易漏检一些磨耗严重部位。便携式钢轨磨耗测量小车主体由外部走行车和内部测量车两部分组成,外部走行车通过调心轴承将测量车压附于基准面,测量车通过四个走行轮分别密贴于轨颚和非工作边,既保证了测量基准,又可以使小车自由移动。内部测量车通过连杆搭在另一侧钢轨上,进而保证了整体的水平,调心轴承是内部测量车和外部走行车唯一连接构件,它的使用可以消除走行车晃动对测量车的影响,测量的基准就得以保证。两个测量用编码器分别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保证测量轮接触指定测量部位。距离传感器采用的是计数器的方案,通过计数器记录走行轮的转动圈数来测量走行距离,... 

【文章来源】: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便携式钢轨磨耗测量小车的研究


测量小车部件构成

结构图,基准面,结构图,走行


数据处理系统、显示机构、数据的存储功能及分析软设计。为现操作的便捷性,上述机构在设计上应紧凑简单同时满足功能需求了达到以上要求,传感器基准架在弹性构件的张紧力(图 2-3 粗箭头用下,使其与钢轨的两个非工作边的基准面紧密接触,其中四个走行侧边接触,保证基准架图 2-3 中 x 轴方向位置的准确,两个钵型走行轨鄂接触保证其图 2-3 中 y 轴方向位置的准确。这样以来基准的位置证,并且基准不会随钢轨磨耗量的变化而改变。两个测量磨耗的传感定在传感器基准架上,并保证其测量轮接触钢轨的指定测量位置。磨需测量出磨耗轨相对于新轨指定位置的位移变化量(图 2-3 粗线段所出其磨耗值数据。

示意图,基准面,磨耗,量尺


R*sin(90-c)-R*sin(a)。图 2-4 磨耗产生示意图量尺的设计,根据钢轨一般内侧磨损而外侧基本不磨工作边及轨鄂两个面作为基准面[21]。这两个面成一定磨耗发展而发生改变,可以确保基准的唯一性。如图新 轨磨耗轨Rabc L1L2LA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车载非接触式钢轨磨耗测量方法研究及应用[J]. 王昊,王胜春,潘大海,蒋曙光,赵鑫欣.  铁道建筑. 2017(12)
[2]基于机器视觉的钢轨磨耗检测系统研究[J]. 唐晓敏,王培俊,吕东旭,李文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17(09)
[3]试论创新思维在现代机械设计中的体现[J]. 程会凯.  山东工业技术. 2017(09)
[4]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检测信号分析[J]. 王博文,张露予,王鹏,李恒,史瑞雪,孙英,翁玲.  光学精密工程. 2016(02)
[5]重载铁路钢轨磨耗演变过程的数值模拟[J]. 王璞,高亮,蔡小培.  铁道学报. 2014(10)
[6]一种钢轨磨耗测量的新方法[J]. 徐清霞,柴晓冬,郑树彬,刘新厂.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13(03)
[7]激光锁定成像在钢轨磨耗测量系统中的应用[J]. 吴柯庆,余学才,吴福华,张蕾.  激光技术. 2012(03)
[8]霍尔传感器的应用探讨[J]. 王美丽.  山西电子技术. 2010(04)
[9]钢轨轮廓(磨耗)测量的发展轨迹及未来[J]. 赵俊明.  郑铁科技通讯. 2010(02)
[10]曲线钢轨侧磨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 袁志平.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06)

博士论文
[1]纵向冲动作用下重载列车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研究[D]. 刘鹏飞.西南交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60钢轨轮廓检测系统的研究[D]. 裴凯龙.北京交通大学 2018
[2]钢轨轨形轮廓分类识别与磨耗检测技术研究[D]. 周志杰.西南交通大学 2018
[3]CFG桩在沪昆高速铁路中的施工技术研究[D]. 杨斌.华东交通大学 2017
[4]基于机器视觉的钢轨磨耗测量研究[D]. 饶贝.重庆理工大学 2017
[5]基于绝对值编码器与交流伺服控制的直进式拉丝机系统研制[D]. 许芬.深圳大学 2016
[6]激光位移传感器及输出特性的研究[D]. 黄睿.北京交通大学 2010
[7]基于双目视觉的钢轨磨耗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王玉柱.北京交通大学 2009
[8]货车径向转向架动力学特性及轮轨磨耗研究[D]. 李亨利.西南交通大学 2006
[9]曲线钢轨侧面磨耗的形成机理及减缓措施[D]. 高长宇.西南交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99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499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1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