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升船机与船闸联合调度闸室编排算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峡升船机与船闸联合调度闸室编排算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峡—葛洲坝 升船机 联合调度 船舶优先级 闸室编排 遗传算法
【摘要】:三峡升船机的投入运行以及多线梯级联合调度环境的改变,之前的三峡-葛洲坝调度系统已不适应于当前的环境。为了满足三峡—葛洲坝两个枢纽统一调度的管理需求,提高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升船机和葛洲坝船闸的船舶通过能力,在船舶调度上实现智能化,使船舶过坝要求实现最大化,加强三峡-葛洲坝联合调度工作的现代化管理,使三峡葛洲坝船舶通航更加“安全、有序、畅通”,开展三峡升船机与船闸梯级枢纽联合调度问题成为重中之重。本论文借鉴了调度问题上已有的研究工作和通航部门的调度经验,对联合调度问题下的船舶优先级和闸室编排进行了研究,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了全面有效的模型和方法。影响船舶优先级的因素很多,并且部分因素随着时间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船舶过闸的因素和调度规则,提出了一种动态权重与静态权重相结合的船舶优先级模型。其中静态权重主要考虑船舶类型、过坝方式和船舶货种三个因素,并采用二进制编码方法计算静态权重。动态权重以船舶静态权重和船舶待闸时间为参数进行计算。采用本文提出的船舶优先级模型进行实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船舶优先级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闸室编排是解决三峡升船机与船闸梯级枢纽联合调度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提出了闸室编排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三峡——葛洲坝船闸闸室编排算法,包含编码表示、选择策略、杂交算子和变异操作,有效地解决了闸室面积利用率和过闸船舶优先级之间的矛盾。选取三峡——葛洲坝船舶流数据,将采用本文提出算法产生的闸室编排结果与实际人工处理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本文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实用性。
【关键词】:三峡—葛洲坝 升船机 联合调度 船舶优先级 闸室编排 遗传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641.7;U64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3
- 1.1 课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10-12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2-13
- 2 船舶优先级模型13-19
- 2.1 引言13
- 2.2 影响船舶过闸的属性以及调度规则13-15
- 2.3 静态权重模型15-16
- 2.4 动态权重模型16-17
- 2.5 综合权重17
- 2.6 本章小结17-19
- 3 闸室编排模型19-25
- 3.1 引言19
- 3.2 闸室的基本概况19-22
- 3.2.1 三峡船闸19-21
- 3.2.2 葛洲坝船闸21-22
- 3.3 闸室编排的数学模型22-23
- 3.4 本章小结23-25
- 4 闸室编排算法25-37
- 4.1 引言25
- 4.2 基于贪心算法的闸室编排25-28
- 4.3 基于迭代优化算法的闸室编排28-29
- 4.4 基于遗传算法的闸室编排29-35
- 4.4.1 遗传算法29-33
- 4.4.2 基于遗传算法的闸室编排33-35
- 4.5 本章小结35-37
- 5 实验结果分析37-69
- 5.1 船舶优先级实例分析37-44
- 5.1.1 静态权重结果38-39
- 5.1.2 动态权重结果39-43
- 5.1.3 结果分析43-44
- 5.2 闸室编排实例分析44-69
- 5.2.1 丰水期44-47
- 5.2.2 汛期47-49
- 5.2.3 枯水期49-51
- 5.2.4 闸室利用率51-63
- 5.2.5 待闸时间63-69
- 6 总结与展望69-71
- 6.1 总结69
- 6.2 展望69-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世钟;三峡升船机不宜缓建[J];中国水运;2001年10期
2 孙精石,周华兴,赵德志,李金合;关于升船机的调查研究[J];水道港口;2001年03期
3 ;世界上第一台旋转升船机[J];水利科技;2001年S1期
4 骆世钟;升船机是航运和发电的共同需要[J];水运管理;2001年10期
5 ;信息博览[J];江苏水利;2001年06期
6 谢兵兵,王晨,肖威;升船机主提升电力拖动系统研究与设计(二)[J];制造业自动化;2002年08期
7 王仁龙;桂林市木龙湖升船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10期
8 张伯艳,刘云贺,刘克平,李德玉;向家坝升船机的抗震计算[J];水利水电技术;2004年04期
9 廖乐康,于庆奎,黄发涛;清江隔河岩升船机主提升机安全制动系统设计[J];人民长江;2004年04期
10 ;三峡升船机进入设计优化阶段[J];起重运输机械;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杰;唐澍;;三峡升船机运动仿真与可视化模拟[A];水电设备的研究与实践——第十七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于庆奎;;液压技术在现代升船机工程上的应用[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于庆奎;方晓敏;;隔河岩升船机船厢对接锁锭装置设计研究[A];水工机械技术2008年论文集[C];2007年
4 孙小明;;升船机卷扬提升系统中减速器齿侧间隙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A];中国的经济建设与21世纪的物料搬运技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宋一乐;李正农;孟吉复;龚义斌;赖耀祺;;百色水利枢纽第二级升船机前筒柱部分三维有限元静、动力分析[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6 李正农;宋一乐;龚义斌;孟吉复;赖耀祺;;百色水利枢纽第二级升船机前筒柱部分抗震可靠度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7 宫必宁;;景洪水电站升船机塔楼结构动力分析[A];华东五省振动工程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8 田力;黄应军;;三峡工程升船机高边坡预锚施工与监测成果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9 任宝良;;三峡升船机风环境与表面风压[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10 张树君;;水口升船机主提升拖动系统直流调速控制技术浅析[A];全国水电厂技术改造学习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施勇峰;三峡工程升船机定型[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2 武博;国内最大升船机通过鉴定[N];中国船舶报;2006年
3 彭华欣;三峡升船机模型通过鉴定[N];中国船舶报;2007年
4 记者 小明邋通讯员 新中;三峡升船机设计通过审查[N];湖北日报;2007年
5 刘敏邋金锋;三峡升船机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N];中国水运报;2007年
6 记者 小明邋杨麟 通讯员 刘敏 金锋;三峡升船机开工建设[N];湖北日报;2007年
7 杨慎勤;19.8亿投资蠕动 三峡升船机还须怀胎6年[N];中国工业报;2008年
8 杨慎勤;三峡升船机告别“冬眠”[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9 记者 夏静邋通讯员 郭铁军 彭业华;三峡升船机主体工程在宜昌签约兴建[N];光明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小明邋特约记者 陈鉴;葛洲坝承建世界最大升船机工程[N];湖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钮新强;三峡升船机结构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高建勇;大型升船机塔柱结构动力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3 武滢;大型升船机驱动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建模[D];东北大学;2012年
4 李海涛;三峡升船机中的耦合动力学问题[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涂建维;MR阻尼器的研究及其在升船机地震鞭梢效应上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涛;三峡升船机传动系统虚拟样机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刘红兵;升船机主拖动系统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3 周耀;三峡大坝升船机地震智能控制及螺栓节点刚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郑朝印;升船机监控系统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5 陈莉;升船机结构振动逻辑控制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邓小山;高耸升船机结构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慧;三峡升船机船舶安全检测及预警系统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8 曾非凡;三峡升船机与船闸联合调度闸室编排算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9 管桦;某大型升船机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10 阮诗伦;三峡升船机耦合系统的数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565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565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