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形成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00:05

  本文关键词: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形成规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级配粗集料 骨架间隙率VCA 最优回归方程 级配曲线 正向S形 反向S形


【摘要】:我国道路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是沥青路面。矿料级配设计是热拌沥青混合料(HMA)配合比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国际上常用美国Superpave设计方法,我国现行的马歇尔试验设计方法吸收了Superpave体系的某些重要思想,如级配曲线也讲究为S形,级配选择的依据亦为矿料间隙率VMA指标等。由于缺少级配对矿料间隙率(VMA)影响的物理机制性的认识,我国规范和Superpave体系中关于级配的设计方法是,根据经验拟定出若干条级配,然后通过试验,依据VMA指标选择出一条合理的曲线。这种方法具有明显试探、摸索的特点,理论性不足。因为初选的1-3条级配曲线,主要是根据设计者的经验确定的,因而这种设计方法或者可能选不出VMA合格的级配,或者即使选出了合格的级配但却未必是最适宜的级配,缺乏级配优化设计思想和理念。鉴于这种情况,基于我们对级配应分为粗料和细料两部分进行设计的思想,本文着重研究级配粗集料的骨架间隙率VCA的形成规律。采用数学优化技术设计试验方案,通过DPS数据处理系统形成均匀设计表,根据均匀设计表安排试验配比,选择AC-20及AC-25两种沥青混凝土用的粗集料规格,并分别得到16种(AC-20)及25种(AC-25)不同配比的级配粗集料混合物;借助振实工艺对级配粗集料进行大量密实试验,得到各级配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的诸多结果。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全面揭示了骨架间隙率的形成机制。利用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分AC-20及AC-25用级配粗集料两种情况,对不同级配曲线形态的粗集料的骨架间隙率做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向S形曲线的级配粗集料的骨架间隙率较反向S形级配曲线的为大;不同正向S形级配曲线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是不同的;越远离最大密度线的S形级配的骨架间隙率越大;按最大理论密度线混合的级配粗集料,其密度并不总是最大,较反向S形级配的粗集料密度为小;不同情形的大小差异可由最优回归方程给出量值比较。
【关键词】:级配粗集料 骨架间隙率VCA 最优回归方程 级配曲线 正向S形 反向S形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4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前言11-19
  • 1.1 立项背景与研究意义11-12
  • 1.2 级配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3 主要研究内容15-16
  • 1.3.1 回归模型的建立15
  • 1.3.2 级配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形成规律分析15-16
  • 1.3.3 级配曲线形态与骨架间隙率的关系规律研究16
  •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思路16-19
  • 1.4.1 研究方案16-17
  • 1.4.2 技术思路17-19
  • 第二章 试验方案设计及结果分析19-55
  • 2.1 筛分试验19
  • 2.2 密度试验19-21
  • 2.3 振实试验21-28
  • 2.3.1 级配粗集料分档与试验工艺选择21-22
  • 2.3.2 试验方案设计22-27
  • 2.3.3 振实试验工艺27-28
  • 2.4 试验结果与回归模型建立28-30
  • 2.4.1 AC-20试验结果28-29
  • 2.4.2 AC-25试验结果29-30
  • 2.5 回归模型建立与显著性检验30-46
  • 2.5.1 AC-20级配粗集料情形30-37
  • 2.5.2 AC-25级配粗集料情形37-46
  • 2.6 回归模型预测精度分析46-48
  • 2.6.1 模型AC-2046-47
  • 2.6.3 模型AC-2547-48
  • 2.7 模型最优值计算48-53
  • 2.7.1 模型AC-2048-50
  • 2.7.2 模型AC-2550-53
  • 2.8 本章小结53-55
  • 第三章 级配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形成规律分析55-69
  • 3.1 级配曲线坐标系与最大理论密度线方程55-58
  • 3.1.1 级配曲线坐标系55
  • 3.1.2 最大理论密度线及其方程55-58
  • 3.2 新级配坐标系中的级配粗集料级配曲线58-59
  • 3.2.1 AC-20模型新坐标系中的级配粗集料级配曲线58
  • 3.2.2 AC-25模型新坐标系中的级配粗集料级配曲线58-59
  • 3.3 模型揭示的骨架间隙率规律与分析59-68
  • 3.3.1 AC-20典型特征级配曲线设计59-62
  • 3.3.2 AC-25典型特征级配曲线设计62-66
  • 3.3.3 级配曲线形态与骨架间隙率的大小关系66-68
  • 3.4 本章小结68-69
  • 第四章 级配曲线形态与最大理论密度线的关系研究69-81
  • 4.1 与MTDL不同交点的S形曲线具有的VCA大小规律69-74
  • 4.1.1 正向S形曲线的VCA大小规律69-72
  • 4.1.2 反向S形曲线的VCA大小规律72-74
  • 4.2 距离最大密度线不同的曲线的VCA大小关系74-79
  • 4.2.1 AC-20距离最大密度线不同的曲线的VCA大小关系75-77
  • 4.2.2 AC-25距离最大密度线不同的曲线的VCA大小关系77-79
  • 4.3 本章小结79-81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81-83
  • 5.1 结论81-82
  • 5.2 创新点82-83
  • 参考文献83-85
  • 致谢85-8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86-8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7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洽斌;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形成规律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65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565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e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