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步行出行视角下街道连通性测度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05 17:11

  本文关键词:步行出行视角下街道连通性测度研究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街道连通性 步行出行 步行绕路系数 步行距离 步行目的


【摘要】:当今全球许多慢性病(肥胖、心血管疾病、中风和糖尿病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虽然这些慢性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缺乏体力活动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是这些慢性病迅速蔓延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增加体力活动成为减少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和研究方向。在城乡规划领域,如何通过改变建成环境来促进步行出行等体力活动,进而促进人体健康,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中,大量研究发现,街道连通性与步行出行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但是,目前街道连通性的测度方法在体现步行出行的方便程度方面还有待优化和完善。因此,本文从步行出行的研究视角出发,建立了街道连通性测度数学模型。然后对其实践应用的对象、方法和步骤做了阐述,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首先,进行基础研究和相关研究综述。对街道连通性进行概念定界,认为街道连通性是指建成环境中出发点和目的地之间步行路径的直线性程度。它体现建成环境中步行出行的方便程度。对步行出行内涵进行解析,指出步行出行对人群健康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指出在街道连通性方面影响步行出行最大的两个因素是步行距离和步行目的。对街道连通性和步行出行的相关关系研究进行综述,指出通常情况下街道连通性对步行出行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对街道连通性测度方法进行综述,指出目前最主要有三种相关测度方法:测度建成环境空间特征的测度方法、测度步行绕路系数的测度方法和步行指数测度方法。对相关优秀实践案例进行研究,指出其在道路网络模式、土地利用模式和日常服务设施布局等方面的可借鉴之处。其次,提出了街道连通性(Q)测度数学模型。指出应该以步行出行作为街道连通性测度的研究视角。对街道连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街道连通性的核心影响因素是步行绕路系数,影响步行绕路系数的因素主要包括步行距离和步行目的这两方面。将步行绕路系数做为核心指标,综合考虑步行距离和步行目的这两方面因素对街道连通性的影响,提取了步行绕路系数(c)、目的地权重值(a)和距离衰减值(b)作为街道连通性测度的计算指标,并建立数学模型。对街道连通性数学模型进一步推导,提出了综合绕路系数(C综合)的计算方法和分析街道连通性不足的方法。最后,从区域和局部两个层面提出街道连通性测度应用的对象、方法和步骤。在区域层面分析了街道连通性测度在城市更新和新区建设两个方面的应用方法和步骤。在局部层面分析了街道连通性测度在步行出口、步行通道和重要日常服务设施布局等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步骤。根据街道连通性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实践案例提出良好街道连通性的构建策略。最后将本文研究内容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关键词】:街道连通性 步行出行 步行绕路系数 步行距离 步行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TU984.11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2
  • 1 绪论12-20
  • 1.1 研究背景12-14
  • 1.1.1 缺乏体力活动的现代生活方式引发人群健康问题12-13
  • 1.1.2 步行等体力活动能有效地促进人群健康13
  • 1.1.3 建成环境对步行出行有很大的影响13-14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4-16
  • 1.2.1 研究目的14
  • 1.2.2 研究意义14-16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16-20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1.3.3 研究框架18-20
  • 2 基础研究及相关研究综述20-48
  • 2.1 街道连通性概念定界20-22
  • 2.1.1 街道连通性定义20-21
  • 2.1.2 街道连通性定义解读21-22
  • 2.2 步行出行内涵解析22-27
  • 2.2.1 步行出行定义22
  • 2.2.2 步行出行的意义22
  • 2.2.3 步行出行影响因素22-27
  • 2.3 街道连通性与步行出行相关关系研究综述27-29
  • 2.3.1 国外街道连通性与步行出行相关关系研究综述27-28
  • 2.3.2 国内街道连通性与步行出行相关关系研究综述28-29
  • 2.3.3 小结29
  • 2.4 街道连通性测度方法研究综述29-38
  • 2.4.1 街道连通性测度方法综述29-36
  • 2.4.2 街道连通性测度方法评述及借鉴36-38
  • 2.5 国内外相关实践案例借鉴38-48
  • 2.5.1 国外相关实践案例借鉴38-42
  • 2.5.2 国内相关实践案例借鉴42-45
  • 2.5.3 小结45-48
  • 3 街道连通性测度研究48-76
  • 3.1 街道连通性测度研究视角分析48-51
  • 3.1.1 步行出行视角48-50
  • 3.1.2 步行出行视角重点内容50-51
  • 3.2 街道连通性影响因素分析51-57
  • 3.2.1 步行路径直线性程度51-53
  • 3.2.2 步行距离方面影响街道连通性的因素53-56
  • 3.2.3 步行目的方面影响街道连通性的因素56-57
  • 3.3 街道连通性测度指标选取57-65
  • 3.3.1 指标选取总述57-59
  • 3.3.2 步行绕路系数(c)59-62
  • 3.3.3 目的地权重值(a)62-63
  • 3.3.4 距离衰减值(b)63-65
  • 3.4 街道连通性(Q)测度数学模型建立65-70
  • 3.4.1 总述65-66
  • 3.4.2 基础数学模型66-69
  • 3.4.3 数学模型优化69-70
  • 3.5 数学模型测度结果分析70-76
  • 3.5.1 推导综合绕路系数(C综合)70-72
  • 3.5.2 分析街道连通性不足的原因72-76
  • 4 街道连通性测度在规划设计中的实践应用76-100
  • 4.1 区域街道连通性测度实践应用76-94
  • 4.1.1 区域街道连通性测度实践应用的对象、方法和步骤76-79
  • 4.1.2 良好区域街道连通性构建策略79-81
  • 4.1.3 实际案例应用——射洪县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81-94
  • 4.2 单点街道连通性测度实践应用94-100
  • 4.2.1 单点街道连通性测度实践应用的对象、方法和步骤94-95
  • 4.2.2 良好单点街道连通性构建策略95
  • 4.2.3 实际案例应用——射洪县城南片区城市设计(局部地块)95-100
  • 5 结语和展望100-104
  • 5.1 结语100-102
  • 5.1.1 研究结论100-101
  • 5.1.2 研究创新101-102
  • 5.1.3 研究不足102
  • 5.2 展望102-104
  • 致谢104-106
  • 参考文献106-110
  • 附录110-124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题目:110-111
  • B. 步行出行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111-114
  • C. 区域街道连通性测度数据统计表114-1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中市,杨晓帆;图的超-边连通性[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2 陈侠;关于S-弧连通性[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赵克文;泛圈性、泛连通性和哈密尔顿性的一些重要结果的统一及改进[J];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年04期

4 陆鸣盛,沈成康;图的连通性快速算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5 王志平,任光,赵连昌;离散度与其它参数在连通性方面的比较[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刘世界;彭小东;李军;段策;刘鑫;李正健;;一种基于生产数据反演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的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01期

7 王海涛;刘海砚;李少梅;赵毅;;道路连通性信息自动提取算法研究[J];测绘科学;2008年S3期

8 张振良;李洪兴;;格拓扑的连通性[J];昆明工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9 黄秀云;具有最佳连通性的网络的构造[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10 许进;论图的坚韧度(Ⅰ)──基本理论[J];电子学报;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元左;韩正勇;;一类网络图的广义连通性[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但媛;周涛;朱军功;;山地城市道路网连通性改善策略——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柴莎莎;Wi-Fi的无缝连通性无可替代[N];网络世界;2010年

2 高月英;拓展区域连通性 抢抓市场新机遇[N];云南政协报;2010年

3 储爱国;局域网连通性测试简易方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4 记者田学科;远程用户安全连通性实现在即[N];科技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昭;网络可靠性研究:图的高阶连通性[D];新疆大学;2003年

2 张小霞;图的处处非零3-流及群连通性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余桂东;图的Hamilton性和连通性的谱刻画[D];安徽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斯扬;姬塬油田盐67区长8储层连通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陈冬明;基于仿真实验的移动自组织网络链路连通性建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刘克强;原子键连通性指标[D];新疆大学;2015年

4 王双琳;基于代数连通性的社会网络影响传播最大化模型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5 吴国成;EEG癫痫信号的大脑连通性分析算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6 李建鑫;步行出行视角下街道连通性测度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6年

7 苏群英;井间连通性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8 陈宗青;图的两类连通性参数[D];新疆大学;2013年

9 孔玲;一类四次多项式填充Julia集的连通性[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闫丹丹;松花江下游沿江湿地水文连通性恢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本文编号:625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625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f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