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沥青路面表面纹理数字化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13:22

  本文关键词:沥青路面表面纹理数字化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宏观纹理 摩擦系数 坐标转换 改进的平均构造深度 车身动力学指标


【摘要】:公路的抗滑性能是评价公路运营安全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道路表面的纹理水平是决定抗滑水平的主要因素。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来说,路表的纹理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路面-轮胎接触效果,继而对车辆在路面行驶时的制动特性、行车稳定性产生影响。故探究沥青路面路表纹理与路面摩擦性能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的蓬勃发展,在计算机平台建立模型取代实际测量早已证明是有效可行的。论文通过开发一条流程,借助若干软件平台和激光扫描设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试件进行扫描,获取表面纹理数据,然后借助软件平台进行路表抗滑性能指标的提取,最后在动力学软件中建立数据接口,导入抗滑性能指标数据并评价不同摩擦性能路面上车辆的制动稳定性。论文首先借助华朗HOLON 3DS扫描仪,对制备的沥青路面车辙板进行扫描操作,读取车辙板表面的纹理数据;然后借助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对扫描得到的纹理源数据进行坐标转换的预处理,以保证该源数据的坐标和大地坐标系重合,用以后续的计算。然后,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沥青路面宏观纹理的路表摩擦系数预测公式,同时利用数值分析计算软件MATLAB分别计算了该预测公式中的各个变量。在计算平均断面深度(Mean Profile Depth)时,提出计算改进的平均构造深度(Modified Mean Texture Depth)的方法并证明该方法与直接计算得到的平均断面深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讨论了摩擦系数预测公式中不同变量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并探讨其原因。最后,利用动力学软件平台CarSim,在软件内部搭建车辆模型、三维路面模型并定义制动测试,测试了不同摩擦性能路面对车辆制动性能的影响;定义制动测试过程中,通过测试选择了合适的制动踏板压力;模型计算完成后,讨论了不同的车身动力学输出指标在考量车辆制动性能上的效果,最后得出路面表面摩擦系数范围在0.45-0.7的结论。
【关键词】:宏观纹理 摩擦系数 坐标转换 改进的平均构造深度 车身动力学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6.21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2.1 沥青路面纹理的分类以及对抗滑性能的影响10-11
  • 1.2.2 沥青路面纹理的直接和间接测量方法11-13
  • 1.2.3 沥青路面纹理数据描述方法及有效性13-14
  • 1.2.4 沥青路面纹理与表面摩擦系数、抗滑指标的关系14-15
  • 1.2.5 车辆动力学指标与沥青路面抗滑评估的关系15-16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6-19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7
  • 1.3.2 研究方法17-19
  • 第二章 沥青路面表面纹理源数据获取方法19-28
  • 2.1 试件的制备19-20
  • 2.2 工业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与逆向工程技术20
  • 2.3 HOLON 3DS三维光学扫描系统20-26
  • 2.3.1 设备简介20-21
  • 2.3.2 使用方法21-26
  • 2.4 本章小结26-28
  • 第三章 沥青路面表面纹理源数据预处理技术28-38
  • 3.1 逆向工程软件简介28-29
  • 3.2 沥青路面表面纹理点云数据的坐标转换29-37
  • 3.2.1 点云数据的坐标偏差及原因分析29-32
  • 3.2.2 点云数据的坐标转换32-37
  • 3.3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宏观纹理指标的提取和摩擦系数预测公式的开发38-60
  • 4.1 宏观纹理和微观纹理38-41
  • 4.1.1 断面基本统计指标39-40
  • 4.1.2 路表宏观纹理、微观纹理与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40-41
  • 4.2 数值分析计算软件的选择与操作41-51
  • 4.2.1 ASC文件数据读取42-45
  • 4.2.2 变量值的计算45-48
  • 4.2.3 平均断面深度MPD的计算48-49
  • 4.2.4 改进的平均构造深度MMTD的计算49-50
  • 4.2.5 改进的平均断面深度MMTD的有效性验证50-51
  • 4.3 改进的宏观纹理-摩擦系数预测公式及其可靠性验证51-59
  • 4.3.1 摆式摩擦仪测试摩擦系数52-56
  • 4.3.2 改进的宏观纹理-摩擦系数预测公式的进一步分析56-59
  • 4.4 本章小结59-60
  • 第五章 基于动力学软件平台的路面抗滑性能仿真测试60-82
  • 5.1 动力学分析与CAE技术、虚拟样机技术概述60-62
  • 5.2 CarSim操作界面62-64
  • 5.3 动力学分析软件中三维路面原理64-65
  • 5.4 固体摩擦的基本原理65-69
  • 5.4.1 滚动摩擦与轮胎-路面接触的复杂性分析66-69
  • 5.5 案例分析:基于三维路面模型的制动性能测试69-80
  • 5.5.1 模型前期设置69-74
  • 5.5.2 三维路面数据的定义74-76
  • 5.5.3 车身动力学指标的选择和数据分析76-80
  • 5.6 本章小结80-8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2-85
  • 6.1 主要研究成果82-84
  • 6.2 主要创新点84
  • 6.3 可进行的后续研究84-85
  • 参考文献85-88
  • 致谢88-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向进;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J];东北公路;2001年02期

2 王守立,麻虹艳;沥青路面防水措施初探[J];辽宁交通科技;2001年05期

3 李愉平;沥青路面质量管理与控制[J];青海交通科技;2003年04期

4 李江,封晨辉;永久性沥青路面[J];石油沥青;2005年03期

5 张雁,李维生,赵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纤维稳定料的发展综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曹卫东,陈旭,吕伟民;简述国内外低噪声沥青路面研究状况[J];石油沥青;2005年01期

7 宋秀兰;杨英;;英试验多孔沥青路面[J];建筑工人;2006年02期

8 卜伟;;沥青路面热风加热的计算[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年04期

9 贾渝;;2008年沥青路面与环境专题研讨会信息[J];现代交通技术;2006年03期

10 关书敏;;国内第一条景区橡胶沥青路面铺就通车[J];公路交通技术;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杰;;加强全面管理防止沥青路面水破坏[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2 刘韩英;张忠光;孙红兰;;浅谈沥青路面的养护与维修[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6[C];2006年

3 王佐民;吕伟民;;低噪声沥青路面的声学特性[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位俊涛;刘晓兵;;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以新密市荥密路施工为例[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5 姬东;李黎;;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承斌;穆杰;邵龙潭;;微波加热沥青路面及其控制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泽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关键施工质量管理实践[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9 万里鹏;程琳;;浅谈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10 杨海鸥;吕松年;;合理选择沥青路面设计结构方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珍珍;美专家提出系统考虑沥青路面质量[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记者 杨宝众 特约记者 王丽霞;技术交流有助提升中国沥青路面水平[N];中国交通报;2006年

3 赵会;岷江大道沥青路面全面开铺[N];眉山日报;2008年

4 王远洋 孙燕 程佳祺;城市非主干道推广沥青路面[N];蚌埠日报;2009年

5 周瑞华;“衡大高速”沥青路面“就地再生”[N];衡阳日报;2010年

6 记者 白秋薇;陕西:沥青路面耐久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10年

7 荣磊 春燕;我省要求40%沥青路面循环利用[N];新华日报;2011年

8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 通讯员 蒋恒;港城“尝鲜”沥青路面修复新技术[N];苏州日报;2011年

9 实习记者 赖囝楠;浙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换颜”[N];中国交通报;2011年

10 实习生 李茜邋杨捷;彩色沥青路面制作“独占鳌头”[N];长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川;典型沥青路面动力行为及其结构组合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圣洁;基于江西南部地区温度条件的沥青路面健康性能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3 周泽洪;基于四川气候和轴载要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陈尚江;贵州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适应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杜银飞;沥青路面取向热诱导传输机理与结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刘涛;基于无损检测方法的沥青路面介电特性与施工质量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耿立涛;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书云;基于生心理因素的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9 黄志义;特长隧道沥青路面火灾过程燃烧机理与安全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聂鹏;辽宁省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类型与区划原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作舟;基于混合Lagrange-Euler算法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疲劳损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亮;典型沥青路面罩面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赵耀华;基于性能的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曹玉华;季冻区高等级公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合理结构及使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刘世伟;沥青路面冷铣刨切削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勇;沥青路面施工设备作业质量指标体系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熊海珍;提高青海省沥青路面耐久性的技术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高建纲;城市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张丹妮;不饱和聚酯树脂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崔慕源;新疆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长期养护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72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672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b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