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某一级公路软基处理及沉降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14:15

  本文关键词:某一级公路软基处理及沉降预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软弱地基 地基处理 抛石挤淤 沉降预测 Asaoka法


【摘要】:公路运输是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运输形式。软土地基作为公路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上修筑的公路路堤容易发生失稳和不均匀沉降,进而导致行车安全甚至交通事故。为克服软土地基不良性质影响,采用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可改善软土地基承载力,使其满足工程设计需要。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对软土地基处理及沉降预测进行了细致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基于兰永一级公路(兰州新城至永靖沿黄快速通道)项目,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对采用抛石挤淤法处理的某段地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地基处理后的路基沉降和现场实际监测结果,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2、基于现场试验路段,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对未处理和经抛石挤淤处理的软土地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研究发现,采用抛石挤淤法处理软土地基,可有效改善软土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与水平位移均达到规范要求,处理后的地基复合模量增大,整体性增强,孔隙水压力减小,地基固结加快。3、基于有限元软件PLAXIS,对抛石体模量、宽度及厚度进行单参数分析。从路基沉降量方面评价各个参数对地基处理的影响。路基沉降量随抛石体模量、宽度及厚度的增大而减小;路基沉降随回填砂土厚度变化不规律,需考虑实际情况及当地经验选取。4、根据兰永一级公路软土地基换填处理后的沉降实测资料,采用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幂多项式模型及Asaoka法,对地基的沉降量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可用于实际工程,且Asaoka法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最为接近。最后,针对Asaoka法等时间间隔取值,选取不同时间间隔取值,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比较合理的等时间间隔取值建议值为30d。通过上述研究发现,抛石挤淤法处理软土地基可有效改善地基承载力,且作用机理明确,施工简便、快速、经济节约,值得推广应用。根据沉降预测分析,采用Asaoka法能很好地对地基沉降量进行预测,基于沉降预测结果给出了此方法等时间间隔建议值,为工程设计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软弱地基 地基处理 抛石挤淤 沉降预测 Asaoka法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6.1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引言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软弱地基处理研究现状11-13
  • 1.2.2 地基沉降预测研究现状13-15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5-17
  • 第2章 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和地基沉降预测17-30
  • 2.1 软土地基简介17-18
  • 2.1.1 软土的基本概念17
  • 2.1.2 软土的工程性质17
  • 2.1.3 软土的成因类型17-18
  • 2.1.4 软土在我国的分布18
  • 2.2 常用地基处理方法原理及适用范围18-23
  • 2.3 基于实测数据的地基沉降预测方法23-29
  • 2.3.1 静态预测法23-28
  • 2.3.2 动态预测法28-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3章 工程概况与现场监测30-40
  • 3.1 工程概况30-33
  • 3.1.1 项目简介30-31
  • 3.1.2 工程地质条件31
  • 3.1.3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31-32
  • 3.1.4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32-33
  • 3.2 软弱地基处理方法33-37
  • 3.2.1 不同工程地质处理33
  • 3.2.2 特殊岩性土处理33-34
  • 3.2.3 本工程软基处理方法34-37
  • 3.3 现场监测37-39
  • 3.3.1 观测设备37-38
  • 3.3.2 试验数据采集方式38-39
  • 3.3.3 测点布置39
  • 3.4 本章小结39-40
  • 第4章 抛石挤淤的数值模拟40-52
  • 4.1 引言40
  • 4.2 建立有限元模型40-42
  • 4.2.1 有限元模型尺寸40-41
  • 4.2.2 有限元模型参数41-42
  • 4.3 模拟计算及分析42-46
  • 4.3.1 计算原理42-43
  • 4.3.2 抛石挤淤效果分析43-44
  • 4.3.3 抛石挤淤参数变化44-46
  • 4.4 不同因素对地基处理的影响46-48
  • 4.4.1 抛石体模量46
  • 4.4.2 抛石体厚度46-47
  • 4.4.3 抛石体宽度47
  • 4.4.4 回填砂土厚度47-48
  • 4.5 工程应用48-50
  • 4.5.1 工程概况48
  • 4.5.2 沉降监测48-49
  • 4.5.3 路基不同深度沉降对比49
  • 4.5.4 预测数据与实测资料对比49-50
  • 4.6 本章小结50-52
  • 第5章 基于实测资料的沉降预测方法优选52-59
  • 5.1 引言52
  • 5.2 模型选择及沉降预测52-56
  • 5.2.1 模型选择52-53
  • 5.2.2 工程概况53
  • 5.2.3 沉降现场观测结果分析53
  • 5.2.4 沉降预测结果分析53-56
  • 5.3 Asaoka方法时间间隔取值分析56-57
  • 5.4 最终沉降预测57
  • 5.5 本章小结57-59
  • 结论与展望59-61
  • 结论59-60
  • 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6
  • 致谢66-67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7-68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基金及项目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彦鹏;唐文斐;;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弱路基沉降机理[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2 闫澍旺;陈静;孙立强;陈浩;林澍;;抛石挤淤深度的计算方法和模型试验[J];岩土力学;2015年S1期

3 朱彦鹏;唐文斐;;CFG桩复合地基不同参数沉降影响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5年02期

4 沈长江;朱良;徐锋;杨晓明;;三点法在高铁桥梁沉降变形预测中的改进[J];城市勘测;2014年04期

5 李白露;;改进的“三点法”预测模型在高速铁路桥梁沉降观测中的应用研究[J];高速铁路技术;2014年04期

6 牛欣欣;;路基沉降预测的非等间隔Asaoka法[J];公路工程;2013年06期

7 陈志辉;程晓辉;;饱和土体固结压缩和蠕变的热力学本构理论及模型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8 张成良;;两种预测软基沉降方法的对比分析[J];路基工程;2013年04期

9 熊靖飞;李篷;王列平;王传武;吴金鑫;;矿井井架基础沉降预测中的Asaoka法和灰色模型[J];矿业工程研究;2013年02期

10 谌博;;路堤沉降与稳定观测数据处理方法对比分析[J];公路工程;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昊月;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沉降量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辉明;高速公路运营期软土路基沉降监测与预测[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73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673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b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