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涵下穿铁路安全监控与施工风险分析
本文关键词:框架涵下穿铁路安全监控与施工风险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框架涵下穿 D型便梁加固 数值分析 支持向量机 风险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密度不断加大,新建高速公路工程与既有铁路线路发生交叉的情况也愈发常见,为了保证铁路运营安全,高速公路一般采用下穿方式穿过既有铁路,顶进法是下穿既有线的一种重要施工方法。本文以昌栗高速公路下穿南昌西环铁路框架涵顶进工程为依托,在对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探讨的基础上,基于现场变形监测、解析计算和数值模拟,采用风险分析理论开展了框架涵下穿铁路顶进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价。主要工作如下:(1)在分析框架涵顶进设计资料基础上,结合框架涵施工方案和地质条件,设计了昌栗高速公路下穿南昌西环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过程路基变形监测方案,并对施工过程进行了实时监测;(2)采用MIDAS GTS数值软件建立昌栗高速公路下穿南昌西环铁路工程D型便梁加固结构模型,对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加固结构的变形规律、动力响应及安全性进行了探讨,并对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3)在筛选影响工程安全施工风险因素基础上,通过比较多种安全风险分析方法,结合该工程的实际特点,将支持向量机方法引入该工程风险分析中,并选取径向基核函数作为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核函数,采用L-O-O CV交叉验证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拟合,建立了框架涵下穿南昌西环铁路风险分析模型;(4)采用该支持向量机模型对昌栗高速公路下穿铁路工程进行风险分析,表明该工程风险值为0.37,风险较低,施工安全性较好。对比现场变形监测结果,初步证明风险结果可靠,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依据。
【关键词】:框架涵下穿 D型便梁加固 数值分析 支持向量机 风险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研究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1.2.1 框架涵下穿工程的历史及工法分类9-10
- 1.2.2 框架涵下穿工程研究现状10-14
- 1.2.3 存在不足14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4-16
- 1.3.1 本课题研究内容14-15
- 1.3.2 技术路线图15-16
- 第二章 工程概况与施工监测16-36
- 2.1 工程简介16-18
- 2.1.1 自然特征及工程地质17-18
- 2.1.2 线路现状及处理措施18
- 2.2 工程施工概述18-25
- 2.2.1 施工总体方案确定18-19
- 2.2.2 施工总体流程19-22
- 2.2.3 主要工程数量22
- 2.2.4 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22-25
- 2.3 加固线路监测25-30
- 2.3.1 现场监测的目的25
- 2.3.2 现场监测方法25-29
- 2.3.3 监测报警值确定29-30
- 2.4 监测结果分析30-35
- 2.4.1 便梁架设过程监测30-31
- 2.4.2 框架涵顶进过程监测31-35
- 2.5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动荷载作用下线路的安全性分析36-45
- 3.1 加固体系的简化力学模型36-37
- 3.2 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加固体系的动力响应37-38
- 3.2.1 模型简化及基本假设37
- 3.2.2 模型参数37-38
- 3.2.3 荷载施加38
- 3.3 动荷载作用下钢轨的力学响应38-40
- 3.3.1 钢轨变形分析38-39
- 3.3.2 钢轨内力分析39-40
- 3.4 动荷载作用下便梁的力学响应40-41
- 3.4.1 横梁的力学分析40
- 3.4.2 纵梁的力学分析40-41
- 3.5 结构安全性分析41-43
- 3.5.1 便梁安全性分析41-42
- 3.5.2 桩基安全性分析42-43
- 3.6 参数优化43-44
- 3.6.1 列车速度优化43
- 3.6.2 桩基尺寸优化43-44
- 3.7 监测结果对比分析44
- 3.8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昌栗高速公路下穿南昌西环铁路工程风险分析45-61
- 4.1 下穿既有铁路施工的风险识别45-46
- 4.1.1 下穿工程风险的内涵45
- 4.1.2 下穿既有线工程的特点45-46
- 4.1.3 下穿既有线施工的安全风险因素的识别46
- 4.2 下穿既有铁路工程安全风险分析46-55
- 4.2.1 风险分析方法比选46-48
- 4.2.2 支持向量机理论48-52
- 4.2.3 基于SVM回归的风险分析模型建立52-55
- 4.3 昌栗高速公路下穿南昌西环铁路工程安全风险分析55-59
- 4.3.1 样本数据收集55-56
- 4.3.2 核函数选取及参数寻优56-58
- 4.3.3 结果分析58
- 4.3.4 评估训练模型58-59
- 4.3.5 昌栗高速公路下穿南昌西环铁路风险分析59
- 4.4 本章小结59-61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1-63
- 5.1 主要结论61
- 5.2 工作展望61-63
- 参考文献63-66
- 附图A 昌栗高速公路施工总体布置图66-67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67-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振聪;;下穿铁路隧道长大管幕施工精度控制技术[J];福建建筑;2010年02期
2 唐英;下穿铁路线的结构施工方法[J];地下空间;1994年04期
3 田海波;宋天田;;轨道交通9号线下穿铁路工程风险及对策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4 颜振聪;;下穿铁路隧道“双侧壁六部正台阶留核心土法”施工技术[J];福建建筑;2010年02期
5 代林岩;;环站南路下穿铁路通道工程设计的论述[J];城市建筑;2014年02期
6 叶超明,郑智军,陈小满;拾荷隧道下穿铁路段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祁辉;朱宏伟;李廷刚;马伟斌;;哈尔滨地铁哈农区间下穿铁路桥施工过程模拟分析[J];铁道建筑;2012年03期
8 王康;;莱芜鹿鸣路下穿铁路立交桥设计[J];山西建筑;2013年08期
9 骆培明;;下穿铁路立交桥雨水排水系统设计探讨[J];铁道建筑;2010年04期
10 谢慧智;张波;;城市复杂环境中下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向大强;乐冬亮;;浅埋承压水软土引水隧洞下穿铁路施工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马天文;;地铁车站下穿铁路站场期间对既有线路的加固设计与施工[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何骁;;常州社会通道下穿铁路常州站区工程代建管理及施工技术[A];江苏省铁道学会2009年度获奖论文专辑[C];2009年
4 李围;;盾构隧道下穿铁路时管片结构纵向力学行为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顾晓昕 通讯员 刘兴欢;大浦河调尾工程下穿铁路桥代建工程开工[N];连云港日报;2010年
2 张守柱;田集电厂铁路专用线袁庄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开工建设[N];淮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许兵 通讯员 刘兴欢;大浦河调尾冲刺年度目标[N];连云港日报;2009年
4 记者 栾姗;黄河路下穿铁路编组站隧道工程开工[N];河南日报;2010年
5 陈南辉 云松 吴炳森;创新:跨入国际先进行列的王牌[N];人民铁道;2009年
6 本报记者 顾晶;洛阳路隧道即将全面开工建设[N];南昌日报;2008年
7 记者尹海明;五象新区路网建设顺利推进[N];南宁日报;2009年
8 记者吴炳森;厦门杏林大桥下穿鹰厦铁路工程 科研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陈南辉 本报通讯员 吴炳森;英雄城里铸辉煌[N];人民铁道;2009年
10 通讯员 陈和平;二十四局集团福建公司3年获得15项省级工法[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胡国平;框架涵下穿铁路安全监控与施工风险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2 崔冬;风险评价理论在下穿铁路施工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袁竹;矿山法隧道下穿铁路沉降影响分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姚勇震;地铁下穿铁路桥试验段稳定性分析及施工安全风险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5 路亮;超浅埋三孔小净距隧洞下穿铁路干线施工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6 何修义;隧道下穿铁路既有线施工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7 李维祥;地铁车站下穿铁路站场施工技术与安全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周明伟;武汉市中一路下穿铁路既有线的沉降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79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77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