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电子音乐制作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发布时间:2016-06-30 19:01

  本文关键词:电子音乐作品制作技术的演进过程及计算机化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论文发表 > 电子音乐制作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电子音乐制作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发布日期: 2014-01-27 发布:  

  2014年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4年2期

  摘 要:现如今,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逐步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电子音乐制作也在经历着飞速的进步。目前,人们对电子音乐制作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给人以良好的听觉感受,还要能够与高新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应用。纵观我国电子音乐制作的演进历史,不难发现它经历了一个技术逐步提升的过程,并正朝着计算机化的方向迈进。本文将简单介绍电子音乐制作的演进过程,进而分析提出其演变的新趋势。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电子音乐制作;演进过程;计算机;趋势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34-01
  通过对不同时期电子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它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从“具体音乐”演变为“磁带音乐”,并正逐步迈向“计算机音乐”,实现了音乐作品的进一步完善,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要求。
  一、早期的电子音乐制作
  电子音乐制作得以出现的很重要的一点技术支持就在于录音技术的发明,《地铁练习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首电子音乐制作作品,它的出现是世界电子音乐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子音乐制作经历了主要的三个阶段,而在电子音乐制作出现的早期,由于技术水平还不够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音乐的发展,在对声音进行录制的时候只能靠铝箔盘来进行。电子音乐的创始者费舍尔和皮埃尔合作创作出的《为一个人的交响乐》是具体音乐时代的代表作品,它实现了声音材料的进一步扩展,并通过铝箔盘加速的方法使人声形成了真声、超高、高频等的转变,使作品更加富有美感,为未来电子音乐制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磁带化时期的电子音乐制作
  磁带化时期的电子音乐制作技术相较于早期的具体音乐,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一切的进步都要依托于磁带录音技术的出现,它主要是用磁带对音乐进行录音,进而实现音乐的制作。另外,这个时期的电子音乐制作不仅实现了具体音乐时期的技术路线,而且能够围绕声音进行技术处理。由于磁带音乐对声音信号的记录是通过磁带完成的,就使得它一经出现就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二十世纪中期,在电子音乐制作中还出现了电子震荡器、滤波器和调制器等设备,这些设施的良好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子音乐制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滤波器能够对声音任意部位的音频进行强化或减弱处理。20世纪70年代末期还出现了电子合成器,它能够把震荡器、调制器、滤波器等设备结合在一起,从而简化了设备设施,简化了中间环节,实现了技术的良好应用。
  三、电子音乐制作演进的新趋势
  伴随着数字设备的进一步应用,数字化信息、计算机、网络都对电子音乐领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新时代下的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主要是依托数字录音带,以数字的方式来记录声音,其速度和单位时间内扫描的次数更大,声音也更加清晰真实。计算机电子音乐制作时代也出现了很多新技术,ADAT八轨数字录音带就是此时记录声音的新办法,它不仅能够实现DAT录制两轨声音信号的特点,还能够记录八种不同的声部,从而保证音乐质量更加优质,并减少中间的繁杂环节。另外,数字调音台的出现也进一步改进了原有的调音功能,实现了数字化模拟,与此同时,它还能够记录不同声轨的被控制数据,发挥自身的巨大优势,方便了电子音乐制作的合成与录音,提升了制作水平。电子音乐制作时期还有一项不容忽视的技术就是计算机音频工作站,它能够实现声音的直接录制,并利用软件统一音乐的动态范围,用鼠标操作来实现硬件设备的软件化。
  到二十世纪后期,只用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实现电子音乐制作的全过程,,美国波兰斯基的作品《安娜》就具有这样的特点,是其中的代表,其制作过程中的声音循环、原声变化、拉长工作等技术都是这样完成的。此外,C—Sound软件也能够帮助音乐家进行作曲和电子音乐制作,它主要是依据声学原理进行的合成,技术设备类似于电子震荡器的功能。所以说,把计算机应用到电子音乐制作中来,能够协调各设施之间的关系,从而简便工作流程,并提高音乐的制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思军.电子音乐作品制作技术的演进过程及计算机化趋势[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2).
  [2]孙展.具体音乐与电子音乐的相互渗透——电子音响型作品Who's Voice(1998)的制作札记[A].影视科技论文集[C].北京:中国电影电视科技学会,2002:68-13.
  [3]郭玮璇.电子音乐与“第五媒体”——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电子音乐[J].东京文学,2012(3).
  [4]石莹.制作与声音处理的双刃剑——算法作曲平台Nyquist浅析[J].音乐天地,2011(9).
  作者简介:
  谢 添(1988-),男,重庆九龙坡区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教师,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影视音乐编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电子音乐作品制作技术的演进过程及计算机化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4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64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3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