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雷达在活动断裂探测中的应用与进展
本文关键词:地质雷达在活动断裂探测中的应用与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地质雷达 活动断裂 城市活断层 古地震 图像解译
【摘要】: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地质雷达技术在活动断裂探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重点对地质雷达在城市活断层探测、古地震探测和断层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理塘活动断裂的应用实例进行评述。最后,提出了地质雷达探测活动断裂现存的问题,对该技术探测活动断裂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单位】: 河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地质雷达 活动断裂 城市活断层 古地震 图像解译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长江经济带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121201104000150010) 煤化工资源综合利用与污染治理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502002-B01)
【分类号】:P631.3;P542.3
【正文快照】: 0引言断裂出露于地表或隐伏于地下,由于沉积、风化等自然动力及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影响,地貌形态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退化,而断裂地下部分受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区域内已发生地震事件的遗迹。传统探槽方法虽然可以将断裂附近浅层地下结构直观反映出来,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广林,蒋蔺珍,朱源明,范治如;活动断裂的影象标志[J];地震;1982年03期
2 陈国能;活动断裂的定义、鉴别和分类[J];华南地震;1984年01期
3 刘国昌;论活动断裂[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4年02期
4 陆德复;日本中部山岳地区牛首活动断裂在陆地卫星图像上的反映[J];环境遥感;1987年01期
5 夏怀宽;;1986年中——朝活动断裂共同研究概况[J];东北地震研究;1987年01期
6 詹文欢,钟建强;模糊综合评判在活动断裂分级中的应用[J];华南地震;1989年04期
7 赵健;活动断裂与滑坡关系的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1992年04期
8 李志良;活动断裂、线性影像与地震的相关性分析(摘要)[J];国土资源遥感;1992年03期
9 董晓光;试论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关系[J];河南地质;1998年04期
10 汤淼鑫;活动断裂安全距离的研究及建议[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培德;李春来;赵华;;北京西北活动断裂的探测和确定[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治军;刘加文;;隐伏活动断裂勘察与防治措施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培德;李春来;E.Wetzig;黄瑗;赵华;;用地震层成像方法研究北京西北地区的活动断裂[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谢广林;;长江三峡的活动断裂与边坡稳定性[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5 王培德;李春来;赵华;;高精度地震定位与怀来盆地活动断裂[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董泽义;汤吉;周志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隐伏活动断裂探测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兴唐;;活动断裂工程地质评价原则[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8 朱国华;;公路工程中活动断裂的危害分析[A];2013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强祖基;;山东郯城8.5级大震区的活动断裂的定量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10 许学汉;;新构造、活动断裂年龄与工程地质评价[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段金平 通讯员 李绍丹 方琳;北京展开平原区活动断裂地质调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2 记者 段金平 通讯员 李绍丹 方琳;北京开展活动断裂调查[N];中国矿业报;2011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彭桂梅;西淋岗:活动断裂还是滑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4 记者 夏平容;我市主要活动断裂调查与填图项目通过评审验收[N];雅安日报;2011年
5 记者 辛义生邋通讯员 谢北锋;山西地震局为茂县重建选址提供科学依据[N];山西日报;2008年
6 田雪莲;地质大调查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安全建设[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洛丹;奋战在青藏铁路上的地质博士们[N];西藏日报;2005年
8 记者 胡其峰;为公众打造“防震安全网”[N];光明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范宏喜;地质科技,托起青藏铁路的辉煌[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赵凡;岩铆:板内强震的新假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爱斓;川西地区主干活动断裂间震期滑动习性与运动状态的地震学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志东;活动断裂的公路工程危害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仇巍巍;基于知识的活动断裂辅助识别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3 郑杨琳;多源遥感信息在活动断裂提取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4 黄鑫;新疆地区活动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危害[D];长安大学;2008年
5 郝莉莉;活动断裂安全避让距离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袁文娟;云南地区活动断裂信息集成与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7 周保;青海省活动断裂展布特征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危害[D];长安大学;2007年
8 许立青;华北地块中部活动断裂体系特征及震后危险性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熊维;汶川震后龙门山及周边地区活动断裂危险性定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14年
10 孟文;活动断裂与现今地应力相互作用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094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94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