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岩裸露山区煤层倾角对地表移动规律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岩裸露山区煤层倾角对地表移动规律的影响研究
【摘要】:为了分析基岩裸露山区煤层倾角变化对地表移动规律的影响,根据重庆松藻矿区石壕煤矿某工作面的地质、地貌和采矿条件为原型,利用Auto CAD与Sufer软件建立山区地表模型,并采用FLAC3D建立裸露基岩山区不同倾斜煤层开采数值模型。根据模拟结果分析得到:1在采空区边缘区域,地表下沉量与水平移动受山区地表滑移的影响较大,地表斜坡坡度越大,其影响越大;在山顶和山谷区域,地表下沉变化较为平滑;2倾斜煤层开采与水平煤层开采走向方向地表下沉、水平移动特征与规律一致;3随着开采煤层倾角的增大,地表最大下沉量将变小,指向上山方向的地表水平移动值增大;采空区上覆岩层下沉量、地表下沉量沿工作面中心的对称性越不明显,各覆岩层最大下沉量越往下山方向偏移。
【作者单位】: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基岩裸露 山区采动 开采沉陷 倾斜煤层开采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B13B03) 重庆市煤炭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5ZX017)
【分类号】:TD325
【正文快照】: 0引言重庆市约30个区县对400多个煤矿的煤炭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极大地推动了该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煤炭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和次生地质灾害也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迫切需要掌握该区域地下煤层采动地表移动规律,为矿区土地复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启春;郭广礼;查剑锋;肖勇;;厚松散层下矸石充填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2期
2 李小磊;白易彬;;采动影响下山区与平原地区地表移动规律比较[J];中州煤炭;2011年07期
3 余学义;施文刚;张平;范京道;;黄土沟壑区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分析[J];矿山测量;2010年02期
4 高富强;王兴库;;岩体力学参数敏感性正交数值模拟试验[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5 康建荣;;山区采动裂缝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6 王贵荣;袁志明;韩飞;;黄土山区矿井地表移动变形数值模拟[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 李文秀;杨少冲;陈二忠;乔金丽;戴兰芳;;高陡山区开采自然坡失稳分析的神经网络方法[J];岩土力学;2006年09期
8 马超,康建荣,何万龙;山区典型地貌表土层采动滑移规律的数值模拟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麻凤海,施群德;地表沉陷变形的非线性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年04期
10 戴华阳,翟厥成,胡友健;山区地表移动的相似模拟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查剑锋;矸石充填开采沉陷控制基础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关平;重庆地区矿山开采沉陷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恢复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小松;郑杰炳;王刚;;丘陵山地采煤地地表移动变形与裂缝特征相关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11期
2 徐钊;许梦国;王平;陈顺满;雒凯;余涵;;低强度相似材料参数敏感性正交试验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3 李泽新;秦岭;;基于FLAC~(3D)三维建模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32期
4 付玉凯;鞠文君;;影响软岩巷道变形因素的正交数值模拟试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5 王春来;唐征;张易飞;;岩石性质对半圆拱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J];煤;2013年11期
6 张定邦;周传波;贺丹;孙金山;张志华;;超高陡边坡与崩落法地下开采物理模型相似材料研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0期
7 冯伟;韩立军;张帆舸;任光住;;巷道变形及衬砌受力的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J];中国矿业;2013年08期
8 梁和平;;充填开采与井下原煤分选一体化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8期
9 张建公;张步勤;;年产百万吨工作面高效充填综采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7期
10 余学义;张元振;雷武林;;石炭沟河下煤层安全开采厚度模拟[J];煤矿安全;2013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强;固体充填体与液压支架协同控顶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贾凯军;超高水材料袋式充填开采覆岩活动规律与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周楠;固体充填防治坚硬顶板动力灾害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4 刘展;煤矿矸石压实力学特性及其在充填采煤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5 杨晓琴;钙芒硝矿原位溶浸开采矿体变形及地表沉陷预计基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6 贺桂成;缓倾斜层状矿体开采沉陷预测与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李剑;含水层下矸石充填采煤覆岩导水裂隙演化机理及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8 于健浩;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方法及其围岩移动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冷海龙;矿地一体化征迁信息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10 张德辉;煤矸石充填开采和覆岩控制理论及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亮;新澧化工公司钻井水溶法开采矿山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2 闫昆;淮南地区地质构造特征与环境效应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3 何芳;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杨坤;煤矿开采沉陷的环境效应和生态修复技术[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5 武彩霞;平朔三号井工矿边邦开采区地表沉陷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罗峥;榆神府矿区开采沉陷主控因子及农业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宏伟;阜新艾友矿区环境地质问题治理与生态重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斗斗;郭广礼;栗帅;王磊;;矸石充填体压缩率对充填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J];金属矿山;2011年03期
2 张吉雄;缪协兴;郭广礼;;矸石(固体废物)直接充填采煤技术发展现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3 刘义新;戴华阳;郭文兵;;巨厚松散层下深部宽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4 高富强;王兴库;;岩体力学参数敏感性正交数值模拟试验[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5 康建荣;;山区采动裂缝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6 余学义;李邦帮;李瑞斌;段王栓;刘沛林;;西部巨厚湿陷性黄土层开采损害程度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吕文玉;潘仁飞;李杨;崔国亮;;采空区地表沉陷规律的研究[J];露天采矿技术;2007年04期
8 王贵荣;;厚黄土薄基岩地区开采沉陷规律探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张延新;蔡美峰;乔兰;王克忠;;高速公路隧道开挖与支护力学行为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10 刘玉洁,聂忠权,张骏,倪万魁,李同录;断裂错动引起上覆土体的破裂效应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S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军;;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03期
2 王国艳,刘杰,陈才菁;井下开采后地表移动规律分析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00年S1期
3 许建军;太平煤矿地表移动规律的特点[J];矿山测量;2001年02期
4 滕永海,刘克功;五阳煤矿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2年04期
5 滕永海,张荣亮;徐州矿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J];矿山测量;2003年03期
6 于占泳;2266综放地表移动规律分析研究[J];煤炭工程;2003年12期
7 孔繁聪,李传顶;张集煤矿1212(3)工作面地表移动规律初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魏祥平;朱庄矿公路下采煤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J];江西煤炭科技;2004年04期
9 严伯平,杭玉付,张兆晓;W灣敲嚎蟮乇硪贫媛煞治鯷J];煤炭科技;2004年01期
10 高西林,陈寒秋,郭文兵;云盖山煤矿地表移动规律研究[J];煤炭工程;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志刚;;王庄煤矿高强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的特点[A];全国开采沉陷规律与“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李国林;曲培臣;倪兵义;孙建中;郑典松;;梁家煤矿4111工作面地表移动规律的特点[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高庆潮;;邢东矿1124工作面试采地表移动规律探讨[A];陕晋冀煤炭学会地质测量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文钦;马支训;卢恒;;厚层岩浆岩下的地表移动规律探讨[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张学功;张维峰;朵增祥;;厚冲积层大采深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6 杨丽娜;刘明;魏跃东;;建筑群下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成枢;袁士才;马小明;;多煤层多开采方法地表移动规律[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成枢;马小明;袁士才;;厚煤层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分析[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邹友平;张华兴;田锦州;王明立;;巨厚松散层下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谢玉祥;;马家沟矿九水平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A];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书贤;急倾斜多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模拟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5年
2 刘义新;厚松散层下深部开采覆岩破坏及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超高水材料铁路下充填开采岩层和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2 张坤;夹河矿工广煤柱开采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张连杰;金属矿山开采引起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秦大亮;近水平煤层群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5 王亮;新澧化工公司钻井水溶法开采矿山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6 黄成飞;厚湿陷性黄土层下综放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欧阳晓安;安太堡井工矿90102、90103工作面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张献伟;深部分阶段性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周丹;煤层开采断层影响引起的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谢新秀;极不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98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98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