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液电效应的水激波时域特性及煤体致裂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2 17:24

  本文关键词:基于液电效应的水激波时域特性及煤体致裂效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压电脉冲 水激波 波前时间 煤体致裂 RFPA-Dynamic


【摘要】:煤层气又称瓦斯,是导致井下爆炸等安全事故以及温室效应的气体,同时也是一种清洁能源。合理利用煤层气不仅能降低煤矿井下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减少大气污染,又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所需的能源。然而,我国高瓦斯矿井中95%以上的煤层存在渗透性较差及煤质偏软的缺陷,导致抽采钻孔极易堵塞,抽采率偏低等问题。因此增加赋存瓦斯煤岩体的裂隙度成为煤层气抽采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煤层钻孔注水高压脉冲放电致裂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动静荷载耦合致裂煤体的手段,逐渐引起越来越多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高压脉冲放电产生的液电效应,形成高压脉冲水激波,水激波通过液体介质作用于煤体,使其产生不规则的大范围贯通裂纹,从而达到增加煤层渗透性的目的。脉冲水激波作为一种特殊的动载荷,其时域特性(包括波前时间、上升沿斜率等)对煤体中裂纹的动态扩展影响深远。不同的水激波时域特性表示煤体中的裂纹从外界吸收能量的速率不同。而受其自身材料属性的限制,煤体中的裂纹在扩展过程中释放能量的速率存在一个极限值。在这两种能量速率的博弈下,煤体裂纹的扩展模式也不相同。为此,针对水中高压脉冲放电产生的水激波,本文通过控制不同的放电电压和静水压力来获得不同的水激波波前时间及上升沿斜率。着重研究了波前时间及上升沿斜率随放电电压和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煤体致裂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结合冲击波的相关知识及水中高压脉冲放电生成水激波的机理,从理论上分析了水激波波前时间及上升沿斜率随放电电压和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推导出了波前时间及上升沿斜率关于放电电压和静水压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公式表明:波前时间与放电电压和静水压力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的关系,而上升沿斜率与之相反;(2)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了水中高压脉冲放电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水压力一定时,放电电压越高,水激波的波前时间越短,上升沿斜率也越大;而在放电电压一定时,静水压力越大,水激波的波前时间越长,上升沿斜率越小。实验结论与理论计算公式的结论相一致。(3)结合冲击载荷下裂纹扩展的基本知识,通过分析后发现:水激波波前时间能够通过影响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来影响煤体中裂纹的扩展。将波前时间引入到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公式中,得到了含有水激波波前时间的应力强度因子理论计算公式。(4)利用RFPA-Dynamic数值分析软件研究了波前时间对裂纹扩展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不同的波前时间对煤体中应力波的传播及声发射现象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不同的波前时间下裂纹的扩展模式也不同:较短的波前时间产生数量较多的短小裂纹,而较长的波前时间则有利于裂纹长度的扩展。总之,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钻孔注水高压电脉冲水压致裂在煤层瓦斯抽采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7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素梅;周常河;;二次光栅在波前测量中的应用[J];光学学报;2007年01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家如;;自适应光学波前校正优化方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2 李敏;李新阳;;对一种新型相位反演波前测量方法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吴晶;向汝建;杜应磊;;基于Fourier变换的波前重构方法的实现和研究[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4 韩复兴;孙建国;孙章庆;;波前构建法研究现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5 张秉隆;李博;苏云;邱民朴;;波前编码技术降低LWIR成像系统的温度敏感度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王欣;赵达尊;;相位变更法大动态范围波前传感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潘荣海;李海祥;刘太祥;祁艳芳;;波前引导LASIK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分析[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五届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张立军;张繁友;靳蕾;;Zyoptix波前引导的LASIK治疗薄角膜高度近视眼的临床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荟玲;双稳型反应扩散方程的高维波前解[D];兰州大学;2015年

2 罗群;相位差波前探测技术及其在拼接镜共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刘维;基于自适应光学的自由空间光通信指向性误差和波前传感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张新廷;基于抽样的波前相位恢复和相干衍射成像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马鑫雪;基于焦面图像信息的波前探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6 程生毅;自适应光学系统迭代波前控制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5年

7 李蕊;波前视觉矫正和视神经特性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8 杨海峰;自适应光学波前处理机高速数据传输和信号与电源完整性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4年

9 梁春;视网膜细胞成像中波前复原技术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闫卫芳;某些时滞反应扩散方程的波前解及其性质[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兆锋;激光束束形参数检测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2 何煜;基于波前重构的非成像光学透镜设计方法[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3 吕洋;基于扩展目标的大视场波前畸变探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贾少华;基于液电效应的水激波时域特性及煤体致裂效果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陈迪;波前编码红外成像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汤兆鑫;差分五棱镜扫描法在大口径波前检测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7 汪伟;基于哈特曼—夏克传感器的波前检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倩倩;空间光学遥感器宽视场波前误差在轨检测方法[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王波;视网膜细胞显微镜波前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李琦;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中全息模式波前传感编码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83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283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2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