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富水巷道围岩流固耦合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8 20:19
【摘要】:为了探索富水岩层中开挖巷道的变形破坏问题,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理论,推导出了流固耦合数学模型,运用FLAC-3D中的等效连续介质渗流模型及FISH语言,实现了巷道开挖后围岩流固耦合效应的模拟,探讨了渗流场及场内流动矢量的分布特征,针对围岩塑性区、应力场及变形规律与未考虑流固耦合时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流固耦合模式下,研究了开挖步长、开挖工序以及开挖截面形状对孔隙水压力、拱顶竖向位移和巷道涌水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未考虑流固耦合的结果相比,考虑流固耦合时围岩塑性区范围和剪切带尺寸均有所增大,竖向总应力σzz相对增大了10%;流固耦合模式下,巷道围岩中形成了一个类似降水漏斗的形状,在巷道拱脚处流动矢量分布密集而且数值较大;随着开挖步长的增大,巷道拱顶孔隙水压力及竖向位移则有所减小,涌水量则有所增大;从孔隙水压力、竖向位移和涌水量的角度分析,台阶法开挖巷道明显优于全断面法;不同截面形状巷道围岩渗流场及场内流动矢量分布不尽相同,不同地质条件下开挖巷道应选择适合的巷道截面形状。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roblem o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roadway excavated in water-rich rock stratu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luid-solid coupling analysi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fluid-solid coupling is derived, and the equivalent continuum medium seepage model and FISH language in FLAC-3D are used. The simulation of fluid-solid coupling effect of surrounding rock after tunnel excavation is realized,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epage field and flow vector in the field are discussed. The stress field and deformation law of surrounding rock plastic zone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fluid-solid coupling. In the fluid-solid coupling mode, the effects of excavation step, excavation procedure and section shape on pore water pressur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arch roof and water inflow of roadway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nge of plastic zone and the size of shear band increase with the fluid-solid coupling taken into account, and the vertical total stress 蟽 zz increases by 10%. In the fluid-solid coupling mode, a shape similar to the dewatering funnel is formed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roadwa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low vector is dense and the numerical value is large at the arch of the roadwa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excavation step,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arch roof of the roadway decrease, and the inflow of water increases, and from the angle of pore water pressure, vertical displacement and water inflow, the bench method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full section method. The seepage field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flow vector in different sections of roadway are different. The suitable section shape of roadway should be chosen under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322;TD7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兴明,徐精彩,惠世恩;巷道煤体漏风规律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靖洪文;李元海;许国安;陈坤福;;深埋巷道破裂围岩位移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童宗圣;马守龙;;双注支护技术在返修巷道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02期

4 姜怀友;杨建国;;巷道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09年01期

5 古全忠;周光华;杨德;张晓峰;郭艳飞;;瑞米支柱在软顶巷道的支护应用[J];煤矿开采;2009年03期

6 姜晨光;方丽娟;宋林松;闫春茹;李增有;;不同断面巷道的抗震性能研究[J];矿冶;2010年01期

7 徐聪;杨建伟;曹孟蒙;;“延伸截取法”巷道扩修实践[J];中州煤炭;2010年05期

8 潘一山;吕祥锋;李忠华;代树红;;高速冲击载荷作用下巷道动态破坏过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5期

9 郑西贵;张农;韩昌良;;多断面巷道表面收敛快速观测方法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10 何征;孙卓磊;李柔学;;巷道冒顶的因素与预防[J];山东煤炭科技;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靖洪文;;深埋巷道破裂围岩位移分析及应用[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2 周坤;赵毅鑫;谢帅涛;刘迪;;模型边界位置对巷道变形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长江;刘夫晓;王黎明;;浅析矿山巷道变形的监测[A];第二十届“冀鲁川辽晋琼粤”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田花永;;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的巷道毛硐尺寸设计[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5 付跃升;杨万斌;;多次破坏后巷道修复原理与方法[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6 张农;;巷道围岩强化支护技术体系及实践[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高灵志;;掘进巷道超前预审查是实现煤矿生产安全高效、科学经济的有效手段[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8 毛兴武;;朱家湾矿井开拓准备巷道变形的原因分析及对策[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琨;任建喜;;煤矿高应力巷道破坏机制及其返修技术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向征;倪新华;姚宏章;;差值法速算拱形巷道面积的研究与应用[A];创新推动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和安全健康发展——2010年湘赣皖闽苏等多省(市)煤炭学会学术交流暨湖南省煤炭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沛洁;平煤四矿给修复巷道“贴标签”[N];平顶山日报;2007年

2 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审计处 王哲;巷道破坏分析和巷道维护技术[N];山西科技报;2005年

3 程占国;云驾岭矿工艺创新打造平安巷道[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4 徐宁 梁祚山 杨殿栋;千米深处完美对接[N];中国能源报;2013年

5 张洪武 记者 王大伟;东海矿唱响质量标准化“四重奏”[N];鸡西日报;2008年

6 李伟;科技兴煤让企业尝到甜头[N];哈密报(汉);2007年

7 陈贤云;小修补改变大环境[N];中国矿业报;2013年

8 通讯员 孙传报 王印河 本报记者 范宁;“两化”生产区保障40年旺盛采掘[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9 陈景春;草原明珠放异彩 干群携手铸辉煌[N];辽源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杨沛洁邋实习生 赵峰涛;科技“妙手”让四矿焕发青春[N];平顶山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斗群;黄岩汇煤矿矿压显现多参量监测及巷道支护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2 黄博;采空区下近距离动压巷道矿压特征及支护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3 马振乾;厚层软弱顶板巷道灾变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4 李季;深部窄煤柱巷道非均匀变形破坏机理及冒顶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5 薛华俊;大断面软弱煤帮巷道注浆体力学特性与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6 李国富;高温岩层巷道主动降温支护结构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7 万世文;深部大跨度巷道失稳机理与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樊克恭;巷道围岩弱结构损伤破坏效应与非均称控制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9 吴海;深部倾斜岩层巷道非均称变形演化规律及稳定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10 徐剑坤;基于机器视觉的巷道变形实时监测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萍;基于GIS井下避险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曲懋轩;倾斜薄层状围岩巷道失稳机理及支护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秦续峰;下山巷道组过大断层应用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4 朱天义;深井软弱围岩巷道联合修复补强加固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5 苏亚峰;上行开采采动破裂围岩巷道失稳及安全控制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6 周姚姚;祁东矿巷道围岩分类及差异支护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7 范廷鹏;跨上山底板巷道破坏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8 潘城;动静载荷耦合作用下的巷道围岩损伤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9 蔡雅芬;复杂围岩条件下巷道超前预测预报与支护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10 李海江;高地应力不同断面形状巷道围岩破坏特征及支护试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64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364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5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