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灰色理论的液压支架记忆姿态监测方法

发布时间:2019-11-18 14:18
【摘要】:针对现有液压支架监测方法大多只能监测单台支架、无法对成组液压支架监测数据进行融合分析、监测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液压支架记忆姿态监测方法。该方法采用灰色理论,根据液压支架记忆姿态监测值得出记忆姿态相关参数预测值;可根据监测到的同一个循环内前几台液压支架实际姿态预测下一台液压支架姿态,实现横向循环监测,也可根据前几个循环的液压支架实际姿态预测下一循环内该液压支架姿态,实现纵向循环监测。液压支架支撑高度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液压支架记忆姿态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差不大,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冬方;李首滨;;基于液压支架倾角的采煤高度测量方法[J];煤炭学报;2016年03期

2 李阿乐;郑晓雯;陈雪婷;李伟;;基于人机交互的液压支架运动状态仿真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5年05期

3 文治国;侯刚;王彪谋;任怀伟;赵国瑞;;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姿态监测技术研究[J];煤矿开采;2015年04期

4 白亚腾;孙彦景;孙建光;李松;;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液压支架压力监测系统设计[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12期

5 王桃;刘晓文;乔欣;纵鑫;;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液压支架压力监测系统设计[J];工矿自动化;2014年06期

6 杨华龙;刘金霞;郑斌;;灰色预测GM(1,1)模型的改进及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23期

7 樊启高;李威;王禹桥;范孟豹;杨雪锋;;一种采用灰色马尔科夫组合模型的采煤机记忆截割算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8 林福严;苗长青;;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运动位姿解算[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04期

9 李峥;陈得宝;;基于WSN的工作面液压支架监测系统的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0年06期

10 路佳;张树齐;;基于组态软件的液压支架压力远程监测系统[J];工矿自动化;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褚卫忠;;环形低速风洞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及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工矿自动化;2017年08期

2 黄聪;;风量罩的测量与不确定度评定[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14期

3 刘宇;武春爱;张佳佳;蒋涛;于平;;基于检定环境对风速表标准值影响的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6年10期

4 黄海涛;;矿用风速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15年09期

5 黄敏;卢会国;王保强;卢勇;;超声测风传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6 张磊;王永军;马瑞峰;;多台局部通风机串联工作运行参数研究[J];陕西煤炭;2015年03期

7 杜尚宝;张猛;;矿用风速表检定装置测量不确定度评价[J];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04期

8 杨波;颜平江;李文博;;风速传感器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评定[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5年01期

9 姜立斌;;风量罩自动校准系统设计[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4年06期

10 党选发;黄蕊;刘永强;张红英;姚爱国;武安邦;吴宁;韩玉婷;;西北区域气象计量实验室综合能力比对结果分析[J];气象科技;2014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宋伟,施洪昌;低速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的设计[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5年12期

2 简立明;PLC与人机界面及变频器在机床控制中的综合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19期

3 孟小红,杨诚,朱正宪;矿用风速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4年02期

4 朱正宪;通风机流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1年06期

5 尹迪义,竹朝霞,惠增宏,金承信;翼型风洞实验模型姿态角的测量与控制[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1年01期

6 李慎安;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及其有关问题[J];计量技术;1999年06期

7 朱正宪,孟小红;影响风速仪表量值准确度的因素分析[J];煤炭工程师;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申范,刘敏,陈佼;灰色理论在液相色谱保留值研究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1993年10期

2 刘承水;灰色理论在系统效能评价中的应用[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3 李平,罗逸,许立铭,宋维章;灰色理论在工业水腐蚀研究中的应用[J];腐蚀与防护;1995年01期

4 李金换;江林;王国文;;灰色理论及其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陶瓷;2007年04期

5 王贤明;吴跃进;余增亮;;基于灰色理论的中空海藻酸钠微胶囊释药模型研究[J];材料导报;2007年12期

6 曹庆林;灰色理论与虚边界元法在位移反分析中的应用[J];长沙矿山研究院季刊;1990年03期

7 王述洋;谭文英;;用灰色理论研究木材硬度、密度对纵截圆锯切削阻力的影响[J];吉林林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8 劳期团;灰色理论方法在环境系统分析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1989年03期

9 龙文明;灰色理论在电炉机械设备故障预测中的应用[J];工业加热;1993年03期

10 高金钟;许凤璋;刘葆利;;基于灰色理论的软件可靠性预计新模型[J];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忠亭;陶振宇;;灰色理论在洞室围岩收敛变形分析中的应用[A];全国岩石边坡、地下工程、地基基础监测及处理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3年

2 高尚;庄凤庭;;基于灰色理论的裁判员评估[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黎斯思;袁增伟;毕军;张玲;;基于灰色理论的我国能源预测及供需形势分析[A];2008年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万寿庆;;基于灰色理论的卡尔曼滤波[A];第16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张晓f^;;应用灰色理论评价工科数学理论体系[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陆四海;;灰色理论与概率论和模糊理论对比分析[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7 王坚;王继刚;高井祥;;灰色理论在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曾波;刘思峰;;基于Visual C#的灰色理论建模系统及其应用[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周静;周雁翎;李厚伟;赵俊朋;魏进才;;灰色理论在肇庆地区干旱预测中的应用[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10 赵金楼;康正;;基于灰色理论的项目多目标决策模型及在造船工程中的应用[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巩持恒;基于灰色理论的变电站选址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2 吴燕;基于灰色理论的x核电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3 熊静霆;基于层次分析—灰色理论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价[D];广西大学;2014年

4 董航;基于情感分析的微博舆情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5 李瑞t,

本文编号:2562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62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0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