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铜仁坝黄富铀磷质岩地质特征及铀的富集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1 13:08
【摘要】:贵州铜仁坝黄含磷岩系中富集放射性元素铀,目前尚未有人对其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工作,且国内外关于磷块岩型铀矿床的研究程度也较低,相关资料、文献较少。因此,探究坝黄地区含磷岩系中铀的富集特征,总结铀的富集规律,有助于未来深入研究磷块岩型铀矿的成因机理,从而为实现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理论基础。论文运用岩矿鉴定、地球化学分析、逐级化学提取等分析测试手段,重点对铜仁坝黄富铀含磷岩系展开了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较系统地研究了富铀磷质岩的地质特征和矿物组合特征,分析了铀的富集特征,查明了铀的赋存状态并总结了铀的富集规律。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铀富集层在垂向上具有明显规律性。富铀含磷岩系产于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底板为老堡组硅质岩;富铀层主要为含磷岩系底部磷块岩层,以及含磷岩系中段一层较厚的含磷岩层。(2)强烈的构造活动有利于铀的富集。坝盘背斜对富铀含磷岩系存在有明显控制作用,背斜东翼相比西翼铀的富集更为明显;富铀含磷岩系剖面多存在较强构造活动痕迹,如断层、次级褶皱、揉皱构造、节理、镜面擦痕、“劈理”构造等。(3)富铀岩石具有特定的矿物组合规律。富铀磷块岩具磷灰石-粘土矿物-硅质矿物组合和胶磷矿-粘土矿物组合,含少量的细散粒状黄铁矿;富铀含磷岩则大量分布粘土矿物、有机质及细散粒状、草莓状黄铁矿。铀的富集在磷块岩中与磷灰石、胶磷矿等磷质矿物相关,其中铀的主要赋存状态为类质同象;而在含磷岩中则与粘土矿物及黄铁矿、有机质等有更多的联系,其中的铀更多地以吸附形式存在。(4)研究区含磷岩系中的黄铁矿有三种不同类型,即细散粒状黄铁矿、草莓状黄铁矿和细脉状黄铁矿。晶粒细小的黄铁矿相对于粗粒晶体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有利于有效地吸附铀。富铀含磷岩由于富含细散粒状和草莓状黄铁矿,黄铁矿的比表面积更为增大,会在表面多次吸附富集铀,因而有利于富铀含磷岩中吸附型铀的富集。(5)铀的富集特征与铀在含磷岩系中的赋存状态密切相关。通过逐级化学提取实验及电子探针分析,证明了碳酸盐态、残渣态对应的独立铀矿物及强酸提取态对应的类质同象形式是铜仁坝黄含磷岩系中铀的主要存在形式,水溶态、可交换离子态、铁锰氧化物态及有机质黄铁矿态表征的吸附状态是铀赋存的次要形式。富铀磷块岩中,强酸提取态铀含量高,所占比重大,认为是类质同象形式存在的铀赋存于磷灰石、胶磷矿的晶格缺陷中;富铀含磷岩中富含粘土矿物、黄铁矿,铀主要以吸附形式存在于粘土矿物、黄铁矿微粒表面。炭质页岩由于磷含量较低,铀的含量也较低,铀矿物是铀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6)富铀岩石高度富集U、Mo、Ni、V和Ba等元素,同时铀与矿物中SiO_2的含量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表明硅质不利于铀富集;富铀磷块岩样品中铀与P_2O_5、CaO的含量成正相关,而与Al_2O_3、K_2O、Na_2O和Fe_2O_3未表现出关联性,说明铀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磷灰石、胶磷矿中;富铀含磷-磷质岩中铀的含量与Al_2O_3、K_2O、Na_2O和Fe_2O_3等粘土矿物成分有一定相关性,而P_2O_5含量较低,CaO含量极低,证明铀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粘土矿物、黄铁矿中。(7)频繁的热液活动为铀的富集提供了帮助。含矿地层整体蚀变明显,黄铁矿脉、石英脉、方解石脉发育,富铀岩石普遍存在显著的镜面擦痕,U、Sb、Ba等热液特征元素富集,Ce负异常及Eu正异常,硫同位素揭示的幔源硫为主、壳源硫或海水硫混入等诸多特征均揭示热液活动较频繁,构造热液活动强烈影响了铀的活化迁移。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华夏古陆,武陵,扬子克拉通,南华


图 2-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图(据 Lehmann B et al,2003,修编)元古代早期,扬子克拉通发生裂解,,分裂成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末,发生的武陵运动使扬子地块和华夏古陆块碰撞拼合;新元古块与华夏地块再次发生裂解,形成南华裂谷海槽,主要表现为裂陷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剑;贾志坤;王晓宁;杨碧峰;宋佳;曾询;冯yN;马强;胡杨;;分步提取法在分析铀赋存形态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年15期

2 蔡煜琦;张金带;李子颖;郭庆银;宋继叶;范洪海;刘武生;漆富成;张明林;;中国铀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概要[J];地质学报;2015年06期

3 陈友良;常丹;何忠庠;胡旭刚;魏佳;;西秦岭地区深部地质过程与铀成矿作用关系探讨[J];矿床地质;2014年S1期

4 王运;胡宝群;高海东;李文成;伯慧;郭国林;;修武盆地下寒武统黑色岩系铀矿物赋存特征及富集机理[J];铀矿地质;2014年01期

5 熊欣;徐文艺;贾丽琼;吕庆田;李骏;;安徽庐江砖桥科学深钻内的铀钍赋存状态研究[J];矿床地质;2013年06期

6 宋昊;张成江;徐争启;宋世伟;钟康惠;黄凯平;;贵州白马洞矿床热液隐爆系统的识别及对铀多金属找矿的启示[J];矿物学报;2013年S2期

7 李强;王建平;徐千琰;;世界铀资源概况及供需形势展望[J];中国矿业;2013年11期

8 刘杰;聂逢君;侯树仁;陈路路;王俊林;;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床铀矿物类型及赋存状态[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9 蒋峥;刘正安;李顺明;;康滇古陆东缘磷块岩型铀矿找矿前景分析[J];四川地质学报;2013年01期

10 漆富成;张字龙;何中波;李治兴;王文全;杨志强;;全国碳硅泥岩型铀矿资源潜力评价[J];铀矿地质;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友良;若尔盖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成矿流体成因和成矿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娇;广西大新铀矿床铀的浸出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2 胡亮;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区主要后生蚀变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8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658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f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