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地学信息约束的繁昌盆地重磁联合反演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图文】:
图 1.1 长江中下游主要矿集区及矿床分布略图Fig 1.1 Sketch map of main ore deposit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本 论 文 的 研 究 工 作 是 在 国 家 重 点 研 发 计 划 项 目 子 课 题 ( 编 号 :2016YFC06002009)“南陵-宣城矿集区三维成矿预测(3000 米以浅)”项目的资助下完成。1.1.2 研究意义课题本次研究通过精细刻画繁昌盆地深部三维地质结构,可为该区深部找矿及预测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和找矿依据,同时相关方法可为矿集区尺度的深部地质结构的精细解析提供更为有效的工具和手段。(1)通过地球物理方法获得的二维剖面,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是解决研究区深部构造的有效方法。(2)多种地球物理方法的相互融合和验证修改二维反演剖面,使反演结果与地质事实相符,为精细刻画研究区的三维地质模型提供指导,同时二维和三维的成果相关验证及修改,提高了建模的精度。
6图 1.2 约束信息反演结果与理论模型对比图(据郭冬,2014[41])Fig 1.2 A comparision of the theoretical density model against all geological-constrainedinversion results.床评估,油藏评估和岩土工程勘察应用的案例研究,并包含许多来自计算机可视化的灰度和彩色插图[47]。V. Pinto、A. Casas 提出了一种用于三维重力建模的交互式图形系统。该系统使用高度灵活的算法来计算理论异常,从而可以对大多数类型的地质体进行精确的三维模拟,并同时引入多个物体。这种将多个物体组合在一起,同时加入地形起伏,断层和侵蚀过程等特征,为模型增添了更高的真实感[54]。Jennifer Horsman(1995)就实际采样过程中散布的数据,采用自动和手动两种方法就行插值,建立起由散乱数据构建了三维地质模型并运用于油气储藏与危险废物场地的评估工作[55]。国内对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较晚,,其一主要是对建模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朱大培引入地质图结构场的概念,提出了整体建模方法构建三维地质模型[56];齐安文就实际钻探过程中钻孔的偏斜问题,提出了类三棱柱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57];李响详细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的研究现状及背景,并对三维地质建模的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31;P6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建德;;瞬变电磁测深和直流电测深资料的联合反演[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9年05期
2 杨金玉;吴志强;姚长利;;2.5D重磁震联合反演在南黄海地质研究中的应用[J];海洋地质动态;2008年08期
3 关小平,黄嘉正;谈重震联合反演问题[J];物探与化探;1994年06期
4 谢力 ,王华;岩性约束条件下重磁数据的联合反演[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年05期
5 侯征;熊盛青;杨进;于长春;刘国辉;;人工蜂群算法的电震非线性联合反演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年06期
6 王震;刁博;;江汉盆地应城—监利剖面重震联合反演[J];现代地质;2005年04期
7 王峗,王妙月,彭苏萍;地球物理随机联合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1999年S1期
8 刘建利;李西周;张泉;;重、磁、电联合反演在银额盆地定量解释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13年05期
9 刘彦;吕庆田;孟贵祥;严加永;张昆;杨振威;;大地电磁与地震联合反演研究现状与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6期
10 张大莲;刘双;陶德益;杨坤彪;;井中磁测与地面磁测资料联合反演[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雄;;地震-重力联合反演——不同的实现方式[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2 王俊;孟小红;李芳;周俊杰;;重磁数据结构耦合联合反演成像研究[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6:地球物理信息学的发展及应用论文集[C];2014年
3 周俊杰;孟小红;郭良辉;张盛;王俊;;重磁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研究[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6:地球物理信息学的发展及应用论文集[C];2014年
4 冯锐;陶裕录;;地震-重力联合反演[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李雄;;地震-重力联合反演——不同方式的实现与对比[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6 谭海平;徐宝慈;李春华;金成志;薛维志;;人机交互联合反演及其在盆地模拟中的应用[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杨聪;毛立峰;;一维地空时频电磁联合反演研究[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四)——专题48:环境地球物理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专题49: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C];2018年
8 黄光南;;交叉梯度约束的井间P波和S波走时联合反演[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7: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论文集[C];2014年
9 孙帮民;吴燕冈;肖锋;;重力-地震联合反演在深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六)——专题44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专题45不同尺度微地震监测研究进展和展望[C];2015年
10 李媛媛;刘天佑;;井约束重力地震资料联合反演[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思源;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和重力数据三维联合反演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郑现;利用面波频散及接收函数联合反演青藏高原东南缘剪切波速度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恩和得力海;频率域中电磁波与声波多参数反演[D];吉林大学;2018年
4 韩松;TTI介质快速扫描法计算qP走时及微震震源和各向异性参数联合反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于常青;鄂北地区储层地球物理联合反演技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李爽;大地测量联合反演的模式及算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王月;交叉梯度算法在地震和非地震数据联合反演中的应用及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8 胡祖志;井震约束的大地电磁-重力联合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9 张学庆;测井属性的地震测井智能联合反演[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10 王浩然;球坐标系卫星重力梯度与磁数据三维联合反演方法[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文伟;直流电阻率法与音频大地电磁法二维联合反演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9年
2 丁文祥;基于多源地学信息约束的繁昌盆地重磁联合反演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3 薄鹏雷;基于交叉梯度约束条件波阻抗和电阻率联合反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4 郭长安;电阻率法和地震全波形二维联合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5 赵杨;地震体波走时与重力联合反演研究及在南北地震带南段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6 陈霜;地震反射波走时与大地电磁数据二维联合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7 赵雪宇;基于光滑L0范数紧支撑聚焦的重磁联合反演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7年
8 吴凌根;重震联合界面反演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9 朱德朋;磁法与大地电磁法数据二维联合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张显娜;多属性联合反演储层地震预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60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660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