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甘蔗渣为缓释碳源负载SRB处理模拟矿山淋滤水

发布时间:2017-07-07 09:27

  本文关键词:甘蔗渣为缓释碳源负载SRB处理模拟矿山淋滤水


  更多相关文章: 硫酸盐还原菌 甘蔗渣 矿山淋滤水 铜离子 关闭矿山


【摘要】:以甘蔗渣为缓释碳源及载体,负载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含低浓度Cu~(2+)离子的模拟矿山淋滤水,研究了缓释碳源、p H、ORP、SO2-4、COD等对矿山淋滤水中Cu~(2+)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处理过程中铜元素的形态及归趋模式。结果表明:在处理过程中p H呈现缓慢升高趋势,ORP全部降至-100 m V以下;硫酸根还原率可达92.4%;甘蔗渣作为缓释碳源释放稳定,COD可稳定保持200~300 mg/L之间;负载在甘蔗渣载体上的菌群可耐受高浓度Cu~(2+)的毒性抑制,并利用缓释碳源甘蔗渣释放出的小分子物质将硫酸根持续还原;至实验期结束,20 mg/L的Cu~(2+)浓度降至0.5 mg/L以下,较高浓度的Cu~(2+)拟通过多级反应器串联进行逐级去除;SO2-4和Cu~(2+)的反应速率比表明,SRB每还原约15 mg SO2-4,就有1 mg Cu~(2+)得到去除;Cu~(2+)主要是以硫化物的形式得以去除。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硫酸盐还原菌 甘蔗渣 矿山淋滤水 铜离子 关闭矿山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208;51368024) 云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13Z123) 云南铜业校企预研基金(2013YT02)
【分类号】:X753
【正文快照】: 有色金属矿山多位于山区河流上游,在天然降水的补给下会形成含重金属离子的矿山淋滤水,若不加以妥善处理,会对下游地区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产生严重威胁[1]。此类废水中硫酸根离子含量一般在100~5 000 mg/L[2],重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为每升几毫克至几百毫克范围[3-4],并且经常伴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利萍;汪兵兵;魏芳;裴格;;新型碳源驯化的SRB去除酸性矿山废水中SO_4~(2-)最佳反应条件[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2 胡学伟;李姝;荣烨;江孟;张燕;李媛;;Cu~(2+)对生物膜及其胞外聚合物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4年03期

3 孔德双;孔令仁;史俊;杨瑞成;黄栩瑶;;蜂窝陶瓷载体生物膜技术处理农药废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4 黎少杰;陈天虎;周跃飞;岳正波;金杰;刘畅;;Zn(Ⅱ)对生物质碳源处理酸性矿山排水中厌氧微生物活性影响[J];环境科学;2012年01期

5 张楠;陈天虎;周跃飞;王进;金杰;黎少杰;;以秸秆为微生物碳源的尾矿原位修复:动态实验的初步分析[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1年03期

6 王允圃;李积华;刘玉环;曾稳稳;杨柳;阮榕生;刘成梅;万益琴;;甘蔗渣综合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16期

7 苏宇;王进;彭书传;岳正波;陈天虎;金杰;;以稻草和污泥为碳源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酸性矿山排水[J];环境科学;2010年08期

8 赵薇;康勇;赵春景;;水处理用纤维素载体的降解及生物膜附着性能[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9 吴义千;占幼鸿;;矿山酸性废水源头控制与德兴铜矿杨桃坞、祝家废石场和露天采场清污分流工程[J];有色金属;2005年04期

10 冯颖,康勇,孔琦,范福洲;硫酸盐生物还原的温度效应及Fe~0的强化作用[J];水处理技术;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雅琳;胡学伟;夏丽娟;靳松望;王亚冰;宁平;;甘蔗渣为缓释碳源负载SRB处理模拟矿山淋滤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2 吴坚;朱琦;韦海浪;周永信;王爱;詹馥蔓;黄宣宣;杨长钫;黄山;覃海涛;;SNCR烟气脱硝技术在糖厂蔗渣锅炉中的工程应用[J];轻工科技;2016年04期

3 宗月;谢飞;吴明;王丹;周伟光;潘哲;;硫酸盐还原菌腐蚀影响因素及防腐技术的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16年03期

4 马海霞;屈直;侯立娟;谢晴宜;李玉;;甘蔗渣熟料袋栽草菇组合配方的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6年03期

5 葛慧;陆文钦;郭志强;;新型能源纤维素丁醇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6年02期

6 狄军贞;朱志涛;戴男男;江富;;铁屑耦合生物麦饭石的PRB系统修复含铬酸根与硝酸根地下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01期

7 徐进昊;张丽;赵睿;;利用生物法处理甘蔗渣的应用[J];饲料广角;2015年24期

8 王天华;杨林;于凤琴;易莎莎;纪三郝;;两种甘蔗渣综合利用一体化解决方案比较[J];广州化工;2015年24期

9 陆海勤;史昌蓉;黄耘;徐勇士;周昊;杭方学;谢庭林;李凯;;利用甘蔗渣和亚硫酸法糖厂滤泥栽培双孢蘑菇[J];食用菌学报;2015年04期

10 翁艳英;宁兴凤;;甘蔗渣对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吸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2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兰松;杨永珍;贾虎生;杨利擎;曹秋芬;刘旭光;;铜抗性菌株的筛选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J];化工学报;2013年09期

2 戚韩英;汪文斌;郑昱;朱亮;徐向阳;;生物膜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探究[J];微生物学通报;2013年04期

3 花修艺;董德明;姜旭;胡津瑞;郭志勇;梁大鹏;;聚丙烯酸对自然水体生物膜吸附镉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09期

4 王辉;戴友芝;刘川;杜婷;王海阳;;混合硫酸盐还原菌代谢过程的影响因素[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5 孔德双;孔令仁;史俊;杨瑞成;黄栩瑶;;蜂窝陶瓷载体生物膜技术处理农药废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6 杨敏;胡学伟;宁平;孙蔚青;阮廷中;;废水生物处理中胞外聚合物(EPS)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1年07期

7 刘岳林;谢水波;;影响硫酸盐还原菌还原U(Ⅵ)的因素探讨[J];铀矿冶;2010年04期

8 黄敏婷;陆春;;生物膜胞外聚合物的检测技术与功能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10年06期

9 苏宇;王进;彭书传;岳正波;陈天虎;金杰;;以稻草和污泥为碳源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酸性矿山排水[J];环境科学;2010年08期

10 罗雪梅;丁桑岚;;流化床生物反应器载体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0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星超;盛家荣;赵星华;;甘蔗渣的研究进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陈屸达;;甘蔗渣的利用——用甘蔗渣懤酒,懤过酒的甘蔗渣做纸浆[J];化学世界;1959年01期

3 刘淑端,岳保珍,张建然,康健,黄伟华,陈文君,刘清芳;甘蔗渣除髓状况对纸浆性质影响的研究[J];中国造纸;1992年01期

4 叶红,李家璜,陈彪,欧阳平凯;甘蔗渣的蒸爆及水解技术的研究[J];化工时刊;2000年10期

5 叶红,李家璜,陈彪,欧阳平凯;甘蔗渣的蒸爆及水解技术的研究[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1年03期

6 戈进杰,吴睿,邓葆力,施兴海,王珉,李文俊;基于甘蔗渣的生物降解材料研究(Ⅰ)甘蔗渣的液化反应和聚醚酯多元醇的制备[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2期

7 梁坤,谭京梅,孙可伟;甘蔗渣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展望[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3年05期

8 李克贤;黄科林;;甘蔗渣高值化应用研究进展[J];大众科技;2011年02期

9 俞作袖;莫乾凤;;关于甘蔗渣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前景探析[J];轻工科技;2013年04期

10 ;甘蔗渣富强纤维浆粕连续生产工艺简介[J];广东化纤技术通讯;197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年方;陈水挟;;甘蔗渣基螯合纤维的制备及其对汞离子的吸附[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2 池汝安;余军霞;张越非;苏秀珠;;改性甘蔗渣对阳离子染料废水的处理[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3 刘娟娟;谌凡更;冯觉纯;;由甘蔗渣液化制备用于聚氨酯生产的多元醇[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4 王清萍;金晓英;陈祖亮;;甘蔗渣对Pb~(2+)和Cu~(2+)的吸附[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王清萍;金晓英;施秀兰;林晨;陈祖亮;;甘蔗渣对Pb~(2+)和Cu~(2+)的吸附动力学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熊佰炼;张进忠;;改性甘蔗渣吸附Cd~(2+)和Cr~(3+)的特征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黄元波;郑志锋;周玲;杨晓琴;;两种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保平;印度力推甘蔗渣发电[N];中国煤炭报;2004年

2 张保平;度发电“瞄准”甘蔗渣[N];经理日报;2004年

3 平远;甘蔗渣可预防鸡病[N];四川科技报;2003年

4 平远;甘蔗渣预防鸡病[N];农民日报;2003年

5 记者 张新生;巴西开发出用甘蔗渣生产碳纤维新技术[N];科技日报;2012年

6 ;用含糖秸杆制造可降解的一次性食品、卫生用具的方法[N];中国包装报;2004年

7 记者 马晓燕 通讯员 王淳;垃圾有偿收集受欢迎[N];嘉兴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梁枫;该给蔗渣许个怎样的未来[N];中国纺织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乐;海南香蕉茎杆和甘蔗渣收集模式与资源化利用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2 温键;甘蔗渣降解菌的应用研究及其功能基因的克隆表达[D];集美大学;2015年

3 张硕;玉米芯和甘蔗渣发酵过程中稳定性相关成分及结构的动态变化[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陈庆;改性甘蔗渣吸附水中镉和铅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5 李艳峰;离子液体再生甘蔗渣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2年

6 周鹏飞;综合利用甘蔗渣制备低聚木糖和燃料乙醇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7 齐亚凤;改性甘蔗渣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行为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2年

8 程镜蓉;嗜热厌氧菌降解甘蔗渣及产氢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9 陈拓;甘蔗渣直燃利用过程中碱金属迁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张宪宝;甘蔗渣预处理及其酶解发酵特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29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29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5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