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弱胶结地层煤巷锚网索耦合支护效应研究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极弱胶结地层煤巷锚网索耦合支护效应研究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极弱胶结地层 煤巷 矩形断面 支护效应 联合支护 FLACD数值模拟
【摘要】:基于锚杆与锚索支护机理分析,采用FLAC3D研究分析不同锚杆与锚索预紧力条件下引起的围岩应力场分布特征,定义了围岩应力扩大系数k来表征围岩应力扩散效果,揭示了锚杆、锚索预应力耦合支护效应。针对极弱胶结地层煤巷矩形断面开切眼导硐工程地质特征,提出了锚网索与工字钢支架联合支护技术方案。采用FLAC3D研究分析了不同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验证了煤巷矩形断面开切眼导硐联合支护方案的合理性,并进行了井下工业性试验。为评价支护效果,对巷道围岩变形与锚杆、锚索受力进行了实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该联合支护方案有效地控制了矩形断面煤巷围岩变形与塑性区的损伤扩展,保证了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
【关键词】: 极弱胶结地层 煤巷 矩形断面 支护效应 联合支护 FLACD数值模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9239,51574223,51404262,5132300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5M580493,2013M531424) 山东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CDPM2014KF03)
【分类号】:TD353
【正文快照】: 开切眼是采煤工作面最先开掘的空间,为工作面机械设备安装做准备,一般要求开切眼空间大和支护结构可靠,以保证设备安装与回采安全[1]。随着现代化煤炭综采技术及设备的快速发展,对工作面开切眼断面尺寸要求越来越大,造成其支护难度加大,尤其在煤体破碎或者顶底板岩性极差的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凡虎;;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在煤巷布置评估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1年04期
2 申国奎;谷文元;;南村隧道与挖煤巷道交会处理技术[J];市政技术;2012年02期
3 周英,刘吉昌;煤巷玻璃钢支架设计与试验研究[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4 靳一民,徐基根;煤巷锚梁支护技术的应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4年02期
5 赵从国;;矩形煤巷耦合支护设计方法[J];煤炭科技;2011年02期
6 周英,刘吉昌;煤巷玻璃钢支架设计与试验[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6年03期
7 杨东岳,苗素军;全煤巷开拓布置的认识与改进[J];山东煤炭科技;2000年S1期
8 王志清,万世文;漳村矿高产高效矿井全煤巷开拓布置系统[J];煤炭科学技术;2003年07期
9 李伟;李峰;;煤巷快速施工成套设备与工艺技术研究[J];中国煤炭;2007年03期
10 何玉龙;胡子辉;崔金伟;;炮掘煤巷运输方式改进[J];煤炭技术;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才;刘天习;裴印昌;;煤巷锚固梁最佳构筑原则的探讨[A];21世纪高效集约化矿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刘东才;;煤巷锚固梁最佳构筑原则的探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许学军;黄治江;裘世军;;深井煤巷锚带网支护技术应用[A];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下册)[C];2003年
4 郑广慧;王玉堂;;煤矿在煤巷施工过程预断层矸石的处理方法及应用[A];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4年
5 汪吉先;;煤巷锚索网支护中断锚断索的技术控制[A];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下册)[C];2003年
6 李勇;代晓东;;悬吊棱镜法在煤巷测量中的应用[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严红;何富连;徐腾飞;蒋红军;高升;;高应力大断面煤巷锚杆索桁架系统试验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任勇杰;;深部煤巷围岩变形控制技术浅析[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林锦裘;;煤巷综掘过断层破坏分析及支护措施改进[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专刊(上)[C];2012年
10 赵金明;张玉明;刘鹏;;困难条件下的煤巷锚杆控顶技术[A];2003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煤矿先进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丁继民 通讯员 毛开亮 周晓拢;靠人才和科技护卫安全[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
2 梁勇;祁东矿:质量标准化引领进尺大提速[N];经理日报;2009年
3 王建;东滩矿:科技创新打造安全堡垒[N];经理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崇山;煤巷自燃非线性流固热耦合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2 张召千;大断面煤巷围岩稳定性控制及动态评价体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飞燕;高应力高突区域煤巷快速掘进灾害防治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尹t熡,
本文编号:532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32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