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介质内油水流动阻力系数实验分析
本文选题:多孔介质 切入点:油水迁移 出处:《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多孔介质油水迁移的阻力系数测量装置,以水和油为工质,测量了其在近似均匀、混合粒径玻璃球通道内的流动阻力特性,并拟合了速度-压降的曲线关系表达式,计算得到了黏性、惯性阻力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单相介质在通过均匀粒径多孔介质区域时受到的惯性阻力影响比通过混合粒径时受到的惯性阻力影响明显小;黏性阻力影响比通过混合粒径时受到的黏性阻力影响明显大;多相介质在通过均匀粒径多孔介质区域时受到的惯性、黏性阻力影响均比通过混合粒径时小;在粒径条件相同时,单相介质受到的惯性阻力影响明显比多相介质小,其黏性阻力影响明显比多相介质大。
[Abstract]:The resistance coefficient measuring device of porous media based on oil-water migration, with oil and water as the working fluid and its measurement in approximate uniform, the flow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 size of glass balls inside the channel mixing curve and fitting expressions of velocity and pressure drop, the viscous, inertial drag coeffici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ertia the resistance effect of single-phase medium under uniform particle size through porous media region is obvious smaller than the inertia effect of mixed particle size through the viscous resistance;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viscous resistance affected by mixed grain size by the multiphase medium; through uniform size porous media region of inertia, viscous resistance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than by mixing small size; in the same condition, the inertial resistance effect is more obvious than single-phase medium by multiphase medium, the effect of viscous resistance than multiphase medium.
【作者单位】: 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大庆石化公司信息技术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4071)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研究项目(2015D-5006-0605)
【分类号】:O3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大鸣,张红萍,李冰绯,高永祥;多孔介质内部流动模型及其数学模拟[J];天津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 王建省;非对称热渗流域多孔介质中的关键问题及研究方法[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李传亮;多孔介质的应力关系方程——答周大晨先生[J];新疆石油地质;2002年02期
4 王建省,王晓纯;多孔介质的一种流-固耦合动态边界理论[J];工程力学;2002年01期
5 郝锦志,雷树业,王补宣,芦秋敏,马斌;多孔介质突破特性的薄层效应[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王铁良,张建鑫,黄流兴,王占江,张自录;气体和气溶胶在多孔介质中迁移的数值模拟[J];计算物理;2005年05期
7 杨骁;刘雪梅;;多孔介质平板通道发展传热的强迫对流及其热应力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李铎;宋雪琳;高志娟;代锋刚;李方红;;多孔介质中铁的吸附分配和迁移特征[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9 卢德唐;张挺;杨佳庆;李道伦;孔祥言;;一种基于软硬数据的多孔介质重构方法[J];科学通报;2009年08期
10 庞占喜;刘慧卿;刘喜林;;多孔介质中气泡的生成机理及流动特性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胥蕊娜;姜培学;赵陈儒;黄寓理;;流体在微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韦昌富;;多孔介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3 黄拳章;郑小平;姚振汉;;含液多孔介质力学问题的边界元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郁伯铭;员美娟;;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的分形分析[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志峰;赵刚;张有为;刘正锋;李柯;王晓宏;;固体颗粒在逾渗多孔介质中的吸附特性[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吴金随;尹尚先;;颗粒堆积型多孔介质内孔喉模型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黄拳章;郑小平;姚振汉;;用边界元法模拟含液多孔介质的等效力学行为[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建省;王晓纯;;具有流固热耦合影响的可变形多孔介质动态物质面分界特征[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徐鹏;邱淑霞;郁伯铭;;非饱和均质多孔介质中的气液两相渗流特性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刘宇卿;韩战;;多孔介质球体颗粒模型传热传质数值模拟及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赛;多孔材料毛细孔收缩热质传递及分形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琪;悬浮微小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特性的理论及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赵双良;对多孔介质中流体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员美娟;多孔介质中流体的若干流动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周雷;多孔介质失稳特性研究与化学—水力—力学耦合流形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孙灵辉;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传输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8年
7 郑仟;分形多孔介质中气体流动与扩散的输运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陈炜昀;非饱和弹性多孔介质中体波与表面波的传播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王世芳;嵌有类分形树状分叉网络的多孔介质中非牛顿流体渗流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黎丽;生物多孔介质热输运特性的分形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恩辉;多孔介质弹性动力学理论通解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2 刘晗;多孔介质流体流动中的仿蜂巢分形网络[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吴金随;多孔介质里流动阻力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崔彩虹;双重分形多孔介质渗流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李瑞川;多孔介质渗流、干燥特性的分形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凯剑;多孔介质流动特征实验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7 宫丽丽;颗粒型多孔介质非线性渗流特性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8 戴叶;多孔介质相对渗透率的耦合模型[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鹏伟;多孔介质微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4年
10 王江芳;非均质多孔介质的逾渗—渗流特征[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34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634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