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裂纹前缘参数化网格模型研究
本文选题:三维疲劳裂纹 + 裂纹扩展 ; 参考:《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7年03期
【摘要】:为实现三维疲劳裂纹扩展自动模拟及获得更高精度的应力强度因子,在实体参数化建模的基础上,自编程开发了两种参数化裂尖网格模型,分别对应奇异元法和虚拟裂纹扩展法(VCCT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且两种参数化网格可互换以便相互验证。两种裂纹模型均精心设计,裂纹前缘网格正交,过渡均匀,疏密可调。与解析解的对比结果表明,两种参数化网格模型均有很高的计算精度,可为一般工程结构获得较高精度的应力强度因子结果提供技术支持。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automatic simulation of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and obtain higher precision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two parameterized crack tip mesh models were developed by self-programming on the basis of solid parameterized modeling. The corresponding singular element method and the virtual crack growth method (VCCT method)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and the two parameterized meshes are interchangeable to verify each other. The two crack models are carefully designed, the front edge of the crack is orthogonal, the transition is uniform and the density is adjustable.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shows that the two kinds of parameterized grid models have high computational accuracy and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genera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to obtain high precision results of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作者单位】: 中航工业金城南京机电液压研究中心;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
【分类号】:O34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军洪,张丽艳,唐杰,周来水,周儒荣;一种多属性递进网格模型生成算法研究[J];应用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2 唐杰,张福炎;一种任意网格模型的选择细化算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年01期
3 P.R.Voke ,M.W.Collins ,陈楚平;大涡仿真:回顾和展望[J];力学进展;1988年01期
4 雷开彬;马志霞;;分段线性网格模型编辑技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5 蔡尚书,程义民,王以孝,段鸿;人眼模型及其运动控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吴锋;姚征;钟万勰;;无网格模型的子结构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13年03期
7 张瑞;骆岩林;周明全;朱翔;吴玉涵;;文物数字化的关键技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8 李刚;邓力;;BNCT蒙特卡罗剂量计算中网格构造和材料确定的一种简便方法[J];计算物理;2006年02期
9 李丽;乔延利;顾行发;余涛;;遥感地面辐射观测中的视场效应问题研究[J];遥感学报;2006年05期
10 迟永滨,郭芬芬;使用AutoCAD进行有限元构模方法介绍[J];机械;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现民;李桂清;李华;;不能调入内存网格模型的简化[A];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第十届全国图像图形学术会议(CIG’2001)和第一届全国虚拟现实技术研讨会(CVR’2001)论文集[C];2001年
2 颜怡霞;陈裕泽;;网格模型对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3 张媛媛;朱国庆;韩如适;;基于网格模型研究人员密度及出口宽度对疏散的影响[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4 周建新;刘瑞祥;陈立亮;林汉同;;基于非均匀网格模型的流动场数值模拟的研究[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周廷方;冯结青;肖春霞;彭群生;;基于层次B-样条的网格模型变形技术[A];几何设计与计算的新进展[C];2005年
6 解翠;金一丞;李志华;刘秀文;;改进的实时海浪网格模型[A];全国第13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CAD/CG)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刘长根;孙云舫;陶建华;;用时变雷诺方程模型计算波浪作用下承台上部结构的浮托力[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尹梦晓;网格模型姿态迁移与拓扑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张霞;基于工业CT切片数据的三角网格模型简化及优化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3 贾世祥;基于特征保持的网格模型处理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4 董方敏;基于全局轮廓形状特征保持的机械CAD网格模型简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关东东;三维动画设计中若干数字几何处理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王锐;复杂场景建模与绘制中的逼近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李岩;面向特征的传统艺术图案建模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李根;基于测量数据的CAD造型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刘红政;产品设计重用中的创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流洋;基于局部特征度的多分辨率网格模型渐进传输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2 饶刚毅;三维CAD网格模型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蔡承蒙;基于特征保持的网格模型简化算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4 杨淑德;基于奇异点和特征边的网格模型分割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刘培;基于特征的CAD体网格模型编辑及其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吴智晶;基于骨骼抽取的3D网格模型模糊分割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白洋;基于工业CT图像重建的网格模型优化方法研究及系统开发[D];重庆大学;2015年
8 王磊;计算机辅助工程中网格模型的数据处理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9 黄联卫;网格模型处理的关键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黄军伟;基于不同性别头部网格模型的三维头部重建[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13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2113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