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水平磁场对滑动摩擦界面磨屑行为及振动噪声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29 21:35
【摘要】:摩擦过程中产生的不稳定振动和噪声对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为此,学者们对摩擦振动噪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期找到有效的减振降噪方法。目前,学者们发现改变摩擦界面特征、摩擦材料、系统参数和摩擦环境可以影响摩擦振动噪声,但前三者可能会对摩擦系统及其工况造成较大的改变,而摩擦环境则不会。磁场作为一种摩擦环境己经被研究发现对摩擦磨损有一定的影响。考虑到摩擦磨损与振动噪声之间的联系,磁场环境可能也会影响摩擦振动噪声。因此,研究磁场环境下的振动噪声特性,探究磁场影响摩擦振动噪声的机理,并应用磁场实现减振降噪十分具有创新性,对探寻减振降噪的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在摩擦磨损试验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磁场施加装置以提供稳定的水平磁场,然后选取了三种球盘摩擦副,即钢球-铝合金盘、碳化硅球-锻钢盘和钢球-锻钢盘,进行了磁场对不同磁属性摩擦副摩擦振动噪声影响的试验,并结合磁场下磨屑的堆积行为差异探究了磁场影响摩擦振动噪声的机理。在得出水平磁场具有减振降噪能力的结论后,提出了吹气和添加磁场两种通过清除磨屑实现减振降噪效果的解决方案,进行了两种解决方案下的钢球-锻钢盘摩擦副摩擦振动噪声试验,对比评估了两种解决方案减振降噪的效果,并解释了其效果差异的原因。主要结论如下:1、磁场对三种摩擦副振动噪声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磁场可以大幅降低钢球-锻钢盘的摩擦振动噪声,但无法明显降低钢球-铝合金盘和碳化硅球-锻钢盘的摩擦振动噪声。此外,试验中的摩擦噪声是由于摩擦引起的不稳定振动激起了系统的某一个频率而产生的。2、磁场能吸走钢球-锻钢盘上的铁磁性磨屑使摩擦界面变得干净。而堆积在磨痕里面的磨屑由于被大量地吸走使得摩擦界面更平顺,摩擦系统变得更稳定,摩擦振动噪声的强度也因此被降低。由于磁场不能对钢球-铝合金盘和碳化硅球-锻钢盘的磨屑堆积情况造成大的改变,磁场的添加无法明显降低这两种摩擦副的摩擦振动噪声。3、吹气的解决方案并不能很彻底地清除磨痕里面的磨屑,而残留的被压实的磨屑会导致摩擦系统不稳定并产生摩擦振动噪声。第一次添加磁场可以很彻底地清除磨屑,使得磨痕里面非常干净,摩擦系统也因此而变得稳定。第二次添加磁场后不能清除所有的磨屑,磨屑会受到盘的吸引分散在磨痕里面并呈现一种竖直向上的形态,这种磨屑可以通过排斥力灵活地避开球体试样,并不会使摩擦系统产生不稳定的振动或噪声。4、由于摩擦盘的磁吸引,部分磨屑会从磨痕里面移动到摩擦盘边缘。同时,由于磨屑之间磁性排斥力的存在,这部分磨屑呈现一种向外发散的形态。
【图文】:

摩擦振动,开沟,打孔,方法


摩擦振动噪声的强度又会恢复,减振降噪的效果就会消失。因此,该方法逡逑并不能永久性地抑制摩擦振动噪声。通过打孔和开沟的方法来降低摩擦振动噪声的研逡逑宄也很多[16,¥4143],如图1-1所示。学者普遍发现,,在摩擦副上进行打孔和开沟处理,逡逑可以起到收集摩擦界面产生的磨肩的作用,帮助清扫磨屑并阻止磨肩的堆积,使得摩逡逑擦界面足够平顺,不会因为磨屑的堆积而发生不稳定的振动。此外,学者还发现在制逡逑动盘上开通孔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而热量的及时散发也能让摩擦系统的稳定性得到逡逑保证。在本课题组以往的研究中还发现,在球-面接触模式下,合适尺寸的沟槽可以打逡逑断摩擦界面的连续接触,抑制摩擦振动和噪声的产生[19'44]。Eriksson等[4M5]发现制动逡逑片表面的接触微凸体的尺寸也是影响摩擦振动噪声强弱的因素,当制动片的表面接触逡逑微凸体相对较小时,摩擦系统反而更容易引起高强度的摩擦振动和噪声。综上所述,逡逑修改界面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摩擦振动噪声的特性造

配副,方式,摩擦界面,摩擦学性能


对于以上的这些研宄,之所以学者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可能跟他们的试验条件逡逑(真空或大气)、摩擦副材料(铁磁性、顺磁性等)、摩擦配副方式(球-面、销-盘和逡逑销-环等,见图1-2)、和磁场施加方式(永磁铁、电磁铁、预磁化和通电线圈)互不相逡逑同有关。此外,学者也发现水平磁场(磁场方向平行于摩擦界面)和垂直磁场(磁场逡逑方向垂直于摩擦界面)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也不一样。因此,要达到完全了解磁场对逡逑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还需要把上述提到的以及潜在的因素都考虑进来,进行更逡逑全面更系统更深入的研宄。逡逑坏试料逦Norma!邋load逡逑i邋:W!逦Coil邋(Magnetic邋field)逡逑J逦^逦(AISI邋1045邋steel)逡逑IL邋k逦Disc邋(AISI邋1045邋steel)逡逑(a)销-环?逦(b)销-盘[71]逡逑逦逦I邋s邋H邋W邋R邋I逡逑fV ̄ ̄-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31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东,陈心昭,陆益民,刘正士,张宝夫;罗茨真空泵振动噪声机理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2 王庆春;直流电机的磁振动噪声[J];船电技术;1998年06期

3 郎德文;降低电机振动噪声的措施[J];现代技能开发;1999年11期

4 徐安定;;正时齿轮参数,材料及侧隙与振动噪声关系的研究[J];齿轮;1988年06期

5 潘旭初;;解决4135机型船振动噪声的措施[J];江苏船舶;1984年01期

6 邓君;;阀门振动噪声分析与预防措施[J];机电信息;2015年27期

7 吴晓梅;张认成;杨建红;;交流接触器振动噪声性能的在线检测[J];低压电器;2011年18期

8 管迪华,宿新东;制动振动噪声研究的回顾、发展与评述[J];工程力学;2004年04期

9 中田辉男;张耀宏;;降低柴油机振动噪声技术的最近动向[J];国外内燃机;2000年04期

10 桑帅军;董大伟;闫兵;涂启养;;某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振动噪声测试分析[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鸿杰;王龙;童志远;;振动噪声技术应用于故障诊断领域综述[A];2005年全国机械可靠性学术交流会暨“车辆与工程装备质量与可靠性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率志君;杨铁军;刘志刚;王丽杰;;充液管道振动噪声有源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十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黎胜;;流体加载作用下结构振动噪声响应分析的模态模型研究(英文)[A];第七届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志远;;某楼顶空调系统振动噪声分析与控制[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何澄源;;微特电机的振动噪声机理与抑制实践认识[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三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胡昆鹏;张宗杰;黄民备;刘少彦;;柴油机瞬态工况振动噪声的测量和分析[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黄洋清;;低频振动噪声致病机理及防治现状分析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环境危害与健康防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内容提要[A];第十九届和第二十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李保庆;刘亚明;陈云国;李川奇;;VDM1200驱动桥振动噪声检测系统[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高海慧;孙自强;吴欣凯;;基于VIRTUAL.LAB的武器装备振动噪声分析方法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张银炎;全船振动噪声综合控制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鉴定[N];中国船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汽车轮胎振动噪声性能分析方法及低噪声轮胎结构设计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2 王佳音;硅钢片磁致伸缩及直流偏磁下变压器振动噪声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3 奚佳欣;柴油发动机正时链系统噪声源识别及振动噪声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何泽银;齿轮系统传动误差耦合分析与振动噪声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李艳华;考虑流固耦合的管路系统振动噪声及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黄滨;推力轴承三维热弹流润滑性能及其振动噪声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张袁元;车辆多相关振动噪声源及其路径识别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8 韩芳旭;基于流固耦合方法的电力变压器电磁振动与噪声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9 景国玺;活塞组多物理场耦合非线性问题及环组机油消耗改进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冯希金;卡车子午线轮胎振动噪声仿真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来先;200km/h动车组转向架振动噪声随运营里程变化规律[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2 徐敬业;水平磁场对滑动摩擦界面磨屑行为及振动噪声特性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3 吴卓霏;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舱室振动噪声快速预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4 张颖文;轮胎接地特性对振动噪声的影响规律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5 周仕进;锚绞机主要部件振动噪声的分析与控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魏智祥;高速铁路地震预警中列车振动噪声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7 林忠;机械结构振动噪声仿真及控制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博;水下高速小目标流激振动噪声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9 周晓斌;发动机配气机构振动噪声仿真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10 詹耿;动载荷识别及水下壳体振动噪声预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45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2645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6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