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跨声速自然层流短舱气动设计和风洞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7 10:38
  层流控制技术是一个降低摩擦阻力的有效手段,为了设计出更经济、更环保的民用客机,需要开展层流技术的应用探索。随着飞机发动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涡扇发动机涵道比在不断增大,因此,短舱尺寸也在跟着加大,如果短舱上能够实现大面积的层流,就可以为全机带来较明显的经济性收益。本文总结了针对宽体客机开展的自然层流(NLF)短舱气动设计、数值计算和风洞试验验证工作。首先针对层流短舱外形进行气动设计,保证巡航点有一定的顺压梯度,随后采用带有γ-Reθ转捩模型的计算流体力学(CFD)工具对设计方案层流区域进行评估,最后开展风洞试验对设计方案和转捩预测工具进行校核验证。该试验在德国ETW跨声速风洞进行,对层流短舱高速气动性能进行校核,采用TSP进行转捩位置测量,结果表明层流区域长度占短舱外表面弦长的30%~55%。 

【文章来源】:航空科学技术. 2019,30(09)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跨声速自然层流短舱气动设计和风洞试验研究


NLF,LFC和HLFC概念示意图

示意图,组合应用,流控制,后掠角


暮?赖牧鞫??虼诵枰?⒍??峁┓缟热肟凇⒎缟榷?子出口、核心机低压涡轮定子出口处的边界条件(见图3)。在本研究中,设计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层流短舱外型面,因此对上述短舱几何做了进一步简化,将两个涵道合成一个涵道,简化短舱如图4所示。1.2外形参数化本研究中,短舱外形采用面对称形状,周向使用三个控制剖面(见图5):从顶部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0°(上)、90°(侧)和180°(下)剖面,每个控制剖面是一个类似翼型的形图1NLF,LFC和HLFC概念示意图[1]Fig.1TheconceptofNLF,LFC&HLFC图2层流控制技术的雷诺数-前缘后掠角组合应用范围[2]Fig.2TheRe-Angleofattackrangefortheapplicationoflaminarflowtechnology[2]图3短舱CFD计算边界条件Fig.3BoundaryconditionsfornacelleCFDcomputation64

示意图,短舱,CFD计算,边界条件


象是外型面和内型面,外型面包括进气道外罩、风扇罩和反推外罩,内型面包括进气道、风扇和核心涵道,有时还包括通风涵道。短舱的气动设计需要来自飞机和发动机两方面的输入。飞机给出的设计工况,主要包括巡航、阻力发散、起飞、着陆和侧风等工况,针对这些工况可以确定来流的马赫数、雷诺数和迎角。同时,需要发动机提供相应界面的边界条件,由于发动机内部流动较复杂,通常仅模拟发动机风扇入口前,以及风扇涵道和核心涵道的流动,因此需要发动机提供风扇入口、风扇定子出口、核心机低压涡轮定子出口处的边界条件(见图3)。在本研究中,设计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层流短舱外型面,因此对上述短舱几何做了进一步简化,将两个涵道合成一个涵道,简化短舱如图4所示。1.2外形参数化本研究中,短舱外形采用面对称形状,周向使用三个控制剖面(见图5):从顶部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0°(上)、90°(侧)和180°(下)剖面,每个控制剖面是一个类似翼型的形图1NLF,LFC和HLFC概念示意图[1]Fig.1TheconceptofNLF,LFC&HLFC图2层流控制技术的雷诺数-前缘后掠角组合应用范围[2]Fig.2TheRe-Angleofattackrangefortheapplicationoflaminarflowtechnology[2]图3短舱CFD计算边界条件Fig.3BoundaryconditionsfornacelleCFDcomputation64


本文编号:3123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123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f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