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水分管理和秸秆还田对甲烷排放的微生物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09 19:15
本文关键词:稻田水分管理和秸秆还田对甲烷排放的微生物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水分管理 秸秆 微生物 甲烷氧化菌 群落结构 DNA cDNA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水分管理和秸秆还田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机理,依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农业环境监测研究站长期定位试验,选择长期淹水(CF)、秸秆还田+长期淹水(HS+CF)、常规灌溉(IF)、秸秆还田+常规灌溉(HS+IF)4个处理,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T-RFL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DNA和c DNA水平对比研究不同水分管理和秸秆还田影响稻田土壤甲烷排放的微生物分子机理。结果表明:长期淹水处理的甲烷排放量显著高于常规灌溉处理,秸秆还田处理对甲烷排放的影响不显著。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只对土壤水分管理产生响应,对秸秆还田没有响应。水分管理和秸秆还田显著影响产甲烷菌的数量,却对甲烷氧化菌数量没有影响。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群落组成和表达群落组成存在明显的分异,c DNA水平上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表达群落组成对水分管理的响应比DNA水平群落组成更敏感。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与mcr A和pmo A基因丰度和表达丰度均没有显著相关性,只与DNA水平基因丰度比值(mcr A/pmo 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看出,长期淹水处理可以通过改变土壤中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和数量及两者数量的比例来调控甲烷的排放量。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农业环境观测研究站;湖南省桃源县农业局;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D14B03) 国家“973”计划项目(2012CB4171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1280)
【分类号】:S511;S141.4
【正文快照】: 吴讷,侯海军,汤亚芳,沈建林,刘波,魏文学,秦红灵.稻田水分管理和秸秆还田对稻田甲烷排放功能微生物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增刊2):69-76.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6.z2.010 http://www.tcsae.orgWu Ne,Hou Haijun,Tang Yafang,Shen Jianlin,Liu Bo,Wei Wenx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田哲微;王融初;;夏秋季蜜柑园的水分管理[J];国外农学(果树);1982年02期
2 王正球;水稻的水分管理技术[J];乡镇论坛;1997年04期
3 舒栋;稻田水分管理的误区[J];安徽农业;2003年05期
4 刘国志;;浅析果园的土壤与水分管理[J];现代园艺;2011年17期
5 陈祥;郑正;何定萍;袁宁;;家庭养兰水分管理的问题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1年12期
6 彭千o,
本文编号:1163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63213.html